序卦傳

    《序卦》是解釋通行本六十四卦順序的,所以叫《序卦》。1973年出土的《帛書周易》六十四卦排列順序與通行本《周易》完全不同,通行本《周易》起自乾坤終至既濟未濟,《帛書周易》起自乾否終至家人益。通行本《周易·序卦傳》是以陰陽相互轉化、物極必反的理論為依據來解釋六十四卦次序的。它用“受之以”這句話把相關的卦聯係起來,構成一個似乎有內在因果關係的係統。

    一

    有天地然後萬物生焉,盈天地之間者唯萬物,故受之以屯。屯者,盈也。屯者,物之始生也。

    乾為天,坤為地,這裏沒有舉卦名,直舉卦的實象,不說天地的性質,而說可以感知的天地實體。天在上,地在下,天地構成了宇宙,也是乾坤二卦所取的最大卦象。“有天地然後萬物生焉”,說明天地是生長萬物的基礎,乾元之氣與坤元之氣相交合而產生萬物,天地先於萬物而存在,於是充滿天地間隻有萬物,宇宙間唯一的存在就是“萬物”,這是一種唯物主義的合乎科學的解釋。為此,《序卦》的作者,站在唯物主義的立場上來對六十四卦進行排序。“受”,繼也。“受之以《屯》”,就是在坤卦以後接續《屯》卦。“屯者,滿也”,屯就是“盈滿”的意思。屯卦為下震上坎,天地間充滿雷和雨。天上有太陽,地上有各種形成生命的物質元素,又有雷雨的存在,具備了生命形成和存在的條件,所以“物之始生也”。《說文》:“屯,難也,象草木之初生屯然而難”,有物初生的意義。

    物生必蒙,故受之以蒙。蒙者,蒙也,物之穉也。

    “蒙”,通“萌”,物的幼小狀態。“穉”,音zhì,即“稚”字。《說文》:“穉,幼禾也”,引申為“幼小”的意思。為何在屯卦之後繼之以蒙卦呢?因為初生的萬物,必然幼小柔弱,所以接繼的是蒙卦。蒙就是萌芽、幼小的狀態。“物之稚也”,補充說明“蒙”就是萬物幼稚弱小的時候。

    物稚不可不養也,故受之以需;需者,飲食之道也。

    “養”,撫養、養育。物幼小,需要養育、撫養,所以在蒙卦之後接續需卦。需是什麽意思呢?“需者,飲食之道也”,需不是一般的泛泛的“需”,而是向萬物提供飲食養育的道理。需卦是水在天上,天降雨水以滋養萬物,說的是飲食之道。

    飲食必有訟,故受之以訟。訟必有眾起,故受之以師;師者眾也。

    “訟”,爭訟。訟卦內坎外乾,坎為險,乾為剛。內懷險陷而外遇陽剛,必然為了生存相衝突而爭訟。由於飲食供養不足,引起紛爭、爭訟。“訟必有眾起”,爭訟必聚眾鬧事,所以繼之師卦。師,軍隊。“師者,眾也”。軍隊是由眾人組成的,是用以平息聚眾鬧事的。師卦為下坎上坤,坤為眾,坎為險,聚眾以作出危險的事情,必須用軍隊來平息製止。人類社會有了軍隊,標誌著國家的產生。

    眾必有所比,故受之以比;比者比也。

    有國家必有國王,國王治理國家,必須以親和的方法,所以繼之以比卦。比卦為下坤上坎,意為地上有水。水總是停留在地上,不相分離而相親比。“比”,比和、親近。“比者,比也”,就是“比者,親近也”。國家對於聚眾鬧事、社會動亂,不能隻采取武力的辦法,必須要采取親和、得民的政策。

    比必有所畜,故受之以小畜。

    “畜”,養也。要實行親和的政策,必須要養民,使人民的衣食得到保證,所以繼之以小畜卦。小畜卦為下乾上巽,乾為天,巽為風,風行天上,比喻國君推行德教的政策。推行德教政策必須要以物質畜養為基礎,保證社會和百姓的基本生存。由於古代生產力不發達,隻能是“小畜”,“小”,寡也。說明財富不豐盈,隻能做到基本保證。

    物畜然後有禮,故受之以履;履者,禮也。

    有了基本的生活保證以後,就應該對民眾進行禮儀教育,使民眾具有文明的行為,所以繼之履卦。富之就要教之,衣食足知廉辱。履卦為下兌上乾,兌為澤、乾為天,天高在上,兌卑在下。古代的“禮”是規定社會各等級各自應該遵守的規範,不同等級的人,都應該按社會的規範行事。“履者,禮也”,履就是“禮”的意思,所以在小畜卦之後繼之以履卦。

    履而泰,然後安,故受之以泰;泰者,通也。

    由於社會有了禮儀製度,民眾各自都按“禮”的規定作事,社會就通泰而安定了,所以繼之以泰卦。泰卦為下乾上坤,乾為陽,坤為陰,陽氣上升而陰氣下降,陰陽發生交感,故通泰。不論是自然還社會的事物,凡交感就亨通,凡亨通就平和安定。“泰者,通也”,泰就是“亨通”的意思。

    物不可以終通,故受之以否。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