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卦傳

    《說卦》的主要內容是解說八卦所象征的事物,所以取名為《說卦》。著重論述聖人創立八卦的方法、作《易》的目的和初衷、八卦的對錯和八卦的方位、八卦的本象以及引申卦象,所有這些充分展示了卦象的豐富性和擴展性,說明了卦象是一個開放的係統。

    一

    昔者聖人之作《易》也,

    “昔者”,古時,從前。“聖人”,指伏羲、周文王。

    幽讚於神明而生蓍,

    “幽”,隱也,暗也。“讚”,助也。“神明”,神祇。天神曰神,地神曰明、曰祇。“蓍”,古代卜筮的一種草,傳說是神草。古代伏羲、文王作《易》的時候,神明暗中幫助他們,生出了蓍草,用蓍草創造出揲蓍的方法。

    參天兩地而倚數,

    “參”,三也,陽數、天數。“兩”,二也,陰數、地數。“倚”,立也。天數一、三、五、七、九;地數二、四、六、八、十。“參天兩地而倚數”,運用天陽之數和地陰之數設立“大衍之數”,以用於推衍。

    觀變於陰陽而立卦,

    “觀變於陰陽而立卦”,觀察天地萬物陰陽的變化,把這些變化概括抽象為兩個符號,運用這兩個符號而創立了八卦,用卦來象征天地萬物的陰陽,如乾、震、坎、離為陽卦,象征陽性之物;坤、巽、離、兌為陰卦,象征陰性的事物。

    發揮於剛柔而生爻,

    “發揮”,發散、揮動。“剛柔”,陽為剛,陰為柔。“爻”,爻位。爻位也有陰陽,奇數位為陽位,初、三、五;偶數位為陰位,二、四、上。“發揮於剛柔而生爻”,把陰和陽兩個符號發散、移動而生出六個爻位。

    和順於道德而理於義,

    “和順”,諧和、順從。“道德”,天道與人倫之德。“理”,順也。“義”,義理也。“和順於道德而理於義”,以上的“生蓍”、“倚數”、“立卦”、“生爻”都和諧順乎於天道人倫,而且也順從於萬事萬物之理。

    窮理盡性以至於命。

    “命”,客觀之必然。“至”,極、最也。“窮理盡性以至於命”,窮究萬物之理,極盡萬物的之本性,直至窮盡宇宙之必然性。

    總結:以上為《說卦傳》的第一章,本章概論“生蓍”、“依數”、“立卦”、“生爻”的次序,強調易卦和順於道德仁義,反映了事物的本性和必然性。

    二

    昔者聖人之作《易》也,將以順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兼三才而兩之,故《易》六畫而成卦;分陰分陽,迭用柔剛,故《易》六位而成章。

    從前聖人作《周易》這部書。“將”,欲也,打算。“性命”,萬物的性質和不可改變的必然性。“理”,理則、法則。“將以順性命之理”,打算用它來順合萬物的本性和不可改變的必然性的法則。所以創立天的道理有“陰”和“陽”、地的道理有“剛”與“柔”、人的道理有“仁”和“義”兩個方麵。把“三才”各自都分而為二,所以《易》的卦由六畫組成。“迭”,更替。“章”,條理、有序。把天、地、人三才都分成陰陽,交替運用於六個爻位中,所以《易》六爻就具有條理和章法。

    總結:以上為《說卦傳》的第二章,論述八卦由三才各自分而二的模式組成,這個模式,表達天道、地道和人道都是一分為二的,都是對立的統一。

    三

    天地定位,山澤通氣,雷風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錯。

    乾為天、為陽,坤為地、為陰。天高在上,地卑在下。“天地定位”,說明宇宙整體上的陰陽二元結構,表現為乾與坤的對立統一。艮為山、為陽,兌為澤、為陰。“山澤通氣”,說明地中的陰陽二氣相通感,表現艮與兌的對立統一。震為雷、為陽,巽為風、為陰。“薄”,通“搏”,擊也。“雷風相薄”,說明天上雷風相互搏擊,表現震與巽的對立統一。坎為水、為陽,離為火、為陰。“不”,疑為衍文,多餘的字。“射”,本義為“放箭”,引申為“射擊”。“相射”,相互射擊,不相容。“水火相射”,說明水與火是不相容的,水滅火,火也滅水(水被火蒸發而滅),表現坎與離的對立統一。“八卦相錯”,說明乾與坤、艮與兌、震與巽、坎與離之間的陰陽是一一對立對應。八卦相錯通過八卦之間的陰陽對立,反映宇宙事物的對立與統一。

    數往者順,知來者逆,是故《易》逆數也。

    《周易》的本質和功能是預測未來將要發生的事情,不是追溯以往,“來”和“往”是兩個相反時間方向。按常規計算時間都是由遠及近,如元年、二年、三年等等,這就叫做“順”。而《易》是預測未來的事物,由現在而推算未來;同時,先天八卦主氣的流行,按先天八卦次序:乾一、兌二、離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其行動的軌跡呈S形。所以說“《易》逆數也”。這個“逆數”是很有辯證思維的。

    總結:以上為《說卦傳》的第三章,主要論述八卦:乾與坤、艮與兌、震與巽、坎與離相互對立而又諧和統一的狀態。

    四

    雷以動之,風以散之;雨以潤之,日以烜之;艮以止之,兌以說之;乾以君之,坤以藏之。

    這裏的八個“之”皆是指代“萬物”。“烜”,音xuān本作晅,曬幹。“君”,統帥。雷()震動萬物,風()發散萬物;雨()滋潤萬物,日()曬暖萬物;艮()棲止萬物,兌()悅喜萬物;乾()君統萬物,坤( )藏載萬物。以上分別說明八卦有:震動、巽散、坎潤、離烜、艮止、兌悅、乾君、坤藏的功能。

    總結:以上為《說卦傳》的第四章,承前章,進而揭示八卦各自的功用:即雷動、風散、雨潤、日烜、艮止、兌悅、乾君、坤藏等等。

    五

    帝出乎震,齊乎巽,相見乎離,致役乎坤,說言乎兌,戰乎乾,勞乎坎,成言乎艮。

    “帝”,乾元之氣,生命始元之氣。乾為君、為帝、為元,故“帝”為乾元之氣。崔憬說:“‘帝’者,天之王氣也。”“役”,事也。“致役”,致力於用事。“說言”“成言”之“言”,均為語助詞。生命之元氣生出於震(春分)、生長整齊於巽(立夏)、生長茂盛於離(夏至),萬物致力用事(繼續成長)於坤(立秋),萬物成熟使人喜悅於兌(秋分),交戰備藏於乾(立冬),辛苦勞作於坎(冬至)、成功養息於艮(立春)。

    萬物出乎震,震東方也。齊乎巽,巽東南也;齊也者,言萬物之絜齊也。離也者,明也,萬物皆相見,南方之卦也;聖人南麵而聽天下,響明而治,蓋取諸此也。

    這一段繼續申述前麵的內容。萬物出生於震,震於方位為東,於時為春分。萬物生長整齊於巽,於方位為東南,於時為立夏。“絜”,音jié,修整。“絜齊”,修整整齊,齊的意思,是說萬物生長整齊。離為明,萬物生長茂盛,故能“相見”。離於方位為南方,於時為夏至。“聽”,處理、判斷。“響”,向也,向著。聖人坐北朝南處理天下大事,公正、光明地管理國家事務,大概是取之於這裏的《易》象吧。

    坤也者,地也,萬物皆致養焉,故曰致役乎坤。兌,正秋也,萬物之所說也,故曰說言乎兌。戰乎乾,乾西北之卦也,言陰陽相薄也。坎者,水也,正北方之卦也,勞卦也,萬物之所歸也,故曰勞乎坎。艮東北之卦也,萬物之所成終而所成始也,故曰成言乎艮。

    “致”,取到、得到。“役”,助也。坤為地、為養,於方位為西南,於時為立秋,萬物全部在地上得到了養育、得到了幫助,所以說“致役乎坤”。兌為澤、為悅,於方位為西,於時為秋分,萬物成熟而令人喜悅。乾於方位為西北,於時為立冬,此時正陰氣和陽氣搏鬥交戰的季節,所以說“戰乎乾”。坎為水、為勞,於方位為北,於時為立冬。天陽之氣“戰乎乾”之後,已經十分疲勞,收歸儲藏萬物的種子,以保存其萬物的生命,顯得十分勞苦,所以說“勞乎坎”。艮為山、為終、為始,於方位為東北,於時為立春。此時萬物“成終”,又要“成始”,即生長、發育、成熟、收藏的過程已經終結完成,又孕育著新的生命周期的開始,所以說“成言乎艮”。以上說的離南坎北,震東兌西,巽東南,艮東北,坤西南,乾西北,為後天八卦方位。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