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經(上)

    鹹卦第三十一

    鹹(艮下兌上)

    《帛書易》作“欽”,《歸藏易》亦作“欽”。

    來知德:鹹者,感也。不曰感者,鹹有皆義,男女皆相感也。艮為少男,兌為少女,男女相感之深,莫如少者。蓋艮止則感之至,兌悅則應之至,此鹹之義也。

    鹹:亨,利貞,取女吉。

    “鹹”,卦名,感也。鹹卦下卦為艮、為少男。上卦為兌、為少女。艮為求,兌為悅,少男上求於少女,少女喜悅而答應其請求,所以發生交感。初與四、二與五、三與上,都陰陽一一對應,故“亨”也。二與五為正應,故“貞”正也。但由於初六位不當,故說“利貞”,利於堅守正道。“取”,娶也。少男向少女求婚,要遵循禮的規定,才能獲得吉祥,故說“取女吉”。

    《彖》曰:鹹,感也。柔上而剛下。二氣感應以相與。止而說,男下女,是以“亨利貞,取女吉”也。天地感而萬物化生,聖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觀其所感,而天地萬物之情可見矣。

    上卦兌為陰、為柔,下卦艮為陽、為剛,故說“柔上而剛下”。下卦之陽氣輕而上升,上卦之陰氣重而下降,於是陰陽二氣發生交感,相感必相親,故說“相與”。“相與”,相親也。下卦艮為止,上卦兌為悅,故“止而悅”。下卦艮為少男,上卦兌為少女,故“男下女”。古代婚姻,男先求女,男子親迎,有男下女之禮。男子按禮之規定娶妻則吉。以上由男女相感,引申到天地和人心的相感。中爻乾為天,錯坤。坤為地,為萬物。中爻巽錯震,震為生。天地之間的陰陽相感協和,則萬物化育生長茂盛。乾為聖人。大象坎為心。聖人以自己仁義之德來感化人心,實行德治,則眾人會誠服而安居樂業,因而天下和平。認真觀察陰陽交感的普遍現象,則天地萬物的本質和規律就可以看得清楚了。

    《象》曰:山上有澤,鹹。君子以虛受人。

    下卦為艮為山,上卦兌為澤,因而有“山上有澤”之象。“山澤通氣”,故亨通。“山上有澤”,象征澤中有水,水能潤澤萬物,生養萬物,說明山有很大的包容性。中爻乾為君子、為人。下卦半坤,坤為虛。六二承受乾陽,故說“以虛受人”。君子觀此卦象,也應該有包容萬物的胸懷,以虛心的態度去團結他人,接受他人的意見。

    初六:鹹其拇。

    “拇”:大足指。“鹹其拇”,交感的開始。艮與震綜,震為足,故有感其拇之象。“鹹其拇”,少男觸摸少女的大足指,說明交感之情剛開始,“鹹其拇”, 不為非禮,所以不吉不凶。

    《象》曰:“鹹其拇”,誌在外也。

    中爻巽為誌。“外”,指外卦,初六應九四,故說“誌在外”。說明初六少男求婚之心能感應在外的之九四之少女。

    六二:鹹其腓,凶,居吉。

    “腓”,音féi,小足肚也。足的中間部位就是小足肚。艮綜震,震為足。六二在足的中部,故有“腓”之象。交感至足肚,比“鹹其拇”又進了一層。二與五正應,說明少男急於上求少女,故“凶”。男女相愛到結為夫妻,有一個婚聘的過程,男女初始相愛,如果少男過於急躁而觸少女的足肚,不但非禮而且可能有使婚姻不成的危險,所以有“凶”險之象。“居”,靜止不動。艮為止,故有“居”之象。“居吉”,安居而不要急躁,就會成功而吉祥。

    《象》曰:雖“凶居吉”,順不害也。

    中爻巽為順。坤為害,坤隱乾中,坤不見,故說“不害”。“感其腓”過於急躁會有危險。但隻安居守靜,順從禮的規定,不要急躁,不但不會有危險,還可以獲得成功。

    九三:鹹其股,執其隨,往吝。

    “股”,大腿。中爻巽為股、為隨。三在二之上,腓的上部是大腿。艮與震相綜,震為足。三在震的最上位,故說“感其股”。艮為手、為執。巽為隨,故說“執其隨”。“執其隨”,心無定主之意。九三被六二所牽係,又急欲與上六相應,但受九四、九五所阻隔,而心無定主。當男觸摸到少女的大腿時,說明男女之情已經發展到較深的階段,九三向上而取悅於上六時,往前受阻而出現“吝”難。

    《象》曰:“鹹其股”,亦不處也,誌在“隨”人,所執下也。

    中爻巽為風,風為動、為入。九三前往有困難,但又不能處於這裏不動,必須往上前行,故說“亦不處也”。巽為誌,乾為人。“誌在隨人”,心誌隨乾人而上行,不要因有困難而動搖。“所執下也”,說明少男要想得到少女之愛,不要急躁和心意不定,而應該執著於男下女的篤誠態度。

    九四:貞吉,悔亡,憧憧往來,朋從爾思。

    九四失位,故“悔”。九為陽,故“悔亡”。“貞”,正也,正道。交感繼續往上,已觸摸到少女的大腿與背之間,堅守正道,按禮儀的規定辦事,就可以獲得“吉”祥;即使有悔恨之事,也會消“亡”。“憧”,音tóng。“憧憧”,動心貌。前行至上為“往”。與初為正應,至內為來,六爻往來皆相感,故說“憧憧往來”。兌為朋。本爻變為坎,坎為思。“朋”,猶同也。“思”,心願、誌向。“朋從爾思”,說明少女受少男之交感而動心,男女之間的感情往來交流,相互溝通,遵從共同的心願。初感於四、二感於五、三感於六為往;四感於初、五感於二、六感於三為來。少男少女相互感情交融,愛情十分幸福,實現了共同的心願。

    《象》曰:“貞吉悔亡”,未感害也。“憧憧往來”,未光大也。

    堅守正道,悔恨將消亡。坤為害,坤隱乾中,坤未出現,故說“未感害也”。離為光大。初與四相互交換為離,現在離未出現,故說“未光大也”。雖然少男少女之間的交感之情,已經達到動心的程度,但在婚配之前,還不能光明正大地展現出來。

    九五:鹹其脢,無悔。

    “脢”,音méi,背脊肉。四爻變為坎,坎為脊。“鹹其脢”,謂少男擁抱少女時手觸摸到少女之背脊。九五得中得正,故“無悔”,沒有“悔”恨。

    《象》曰:“鹹其脢”,誌末也。

    初爻為本,上爻為末,“末”即“上”。五與二為正應,大象坎為誌。男向女求婚的誌向達到了最高處,故說“誌末也”。說明男女之間的婚配取得成功,即少女同意與少男結成夫妻。

    上六:鹹其輔頰舌。

    “輔、頰”同義,即麵頰,耳朵和眼睛之間的地方。四爻變為離,離為目,坎為耳。兌為口。“鹹其輔頰舌”,即親吻。

    《象》曰:“鹹其輔頰舌”,滕口說也。

    “滕”,水湧也。“說”,悅也。“滕口說”,親吻時口水不斷湧出,說明少男少女結成婚配之後,夫妻感情喜悅美好。

    恒卦第三十二

    恒(巽下震上)

    《帛書易》、《歸藏易》皆同。

    來知德:恒,久也。男在女上,男動乎外,女順乎內,人理之常,故曰恒。

    恒:亨。無咎,利貞,利有攸往。

    恒,卦名。恒卦之下卦為巽,上卦為震。六爻皆有應,故說“亨,無咎”。震為雷,巽為風,雷在上,風在下,天道自然的恒久之道;震為陽、為君。巽為陰、為柔、為臣。君在上,臣在下,為社會的恒久之道(古代社會的觀點);震為長男、為動,在上位。巽為長女、為順,在下位。男動於上,女悅於下,為夫妻之間生活的恒久之道。初利於“貞”正,前往至四,為泰卦。泰者,通也。故說“利”於有所前“往”。“亨”通就無有“咎”害,利於堅守正道,利於有所前“往”。

    《彖》曰:恒,久也。剛上而柔下,雷風相與,巽而動,剛柔皆應,恒。“恒:亨,無咎,利貞”,久於其道也。天地之道,恒久而不已也。“利有攸往”,終則有始也。日月得天而能久照,四時變化而能久成,聖人久於其道而天下化成。觀其所恒,而天地萬物之情可見矣。

    恒卦之上卦為震、為剛,下卦為巽、為柔,故有“剛上而柔下”之象。“相與”即相助。震為雷,巽為風,故有“雷風相與”之象。巽,順也。震,動也。“巽而動”,猶言順而動。恒卦之初六與九四相應,九二與六五相應,九三與上六相應,故有“剛柔皆應”之象。由於恒卦具有以上的幾種意義,故名之曰“恒”。之所以“亨,無咎,利貞”,就是由於長久保持恒久之道。中爻乾為天,乾含坤,故說“天地之道”。乾為日,兌為月。震為動,日月運行於天空,恒久照耀大地,故說“日月得天而能久照”。乾為終,震為生,故為“始”,故曰“終則有始”。震為春,巽為夏,兌為秋,乾為冬,四季循環不已,故“四時變化而能久存”。乾為聖人。“天下化成”,天下得到治理。坤卦《文言》:“天地變化,草木蕃。”聖人觀察天地恒久之道的有序性來治理國家,使天下國家得到教化,從而形成理想的境界。震巽均為木,震為竹、為葦,巽為草茅。故說“萬物之情可見矣”。認真觀察恒久的道理,天地萬物發展變化的情狀就看得明白了。

    《象》曰:雷風,恒,君子以立不易方。

    上卦震為雷,下卦巽為風,雷風相助為恒。乾為易、為立,坤為方。“易”,變動。“方”,方正,猶道也。初六前進至四,九三不動,故說“立不易方”。君子觀此卦象,在立身處世時,不要改變了人生的“方”正之道。

    初六:浚恒,貞凶,無攸利。

    “浚”,深也。半坎,坎為水,在下為淵,故說“深”。初六與九四皆失位,但是為相應位,故說“貞凶”。宜於堅守正道,可以避免“凶險”的事情發生。由於與九四非正應,故“無攸利”。夫妻之道雖為恒久之道,但夫婦如何相處要有一個過程。內三爻講婦道,女主內,要柔順,持家;外三爻講夫道,對內是主心骨,對外要剛毅。夫婦要恒久而和諧相處,都要遵循夫婦之道。在舊社會,由於男婚女嫁是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包辦的,在男女之間剛剛結婚時,妻子要求丈夫像多年的夫妻一樣感情很深,是不可能的,要求太急反而會導致夫妻之間的不和諧。所以,男女雙方都要堅守循序漸進之道,否則,就會有不和諧的事情發生。

    《象》曰:“浚深”之“凶”,始求深也。

    初六為長女的主爻,以陰柔處陽位,位不當。巽為不果,為節操,有質柔而誌剛急躁冒進之象,所以,初六未得夫婦恒久之道。乾為元,故為“始”。“始”而“求深”,違背事物漸進發展的規律,故“凶”。

    九二:悔亡。

    “悔亡”,悔恨消亡。九二以陽爻居陰位,位不當,故“悔”;但九二居下卦之中位,故“悔亡”。

    《象》曰:“九二悔亡”,能久中也。

    乾為久,九二居中。古人認為,夫婦相處之道,男子應有陽剛之氣,女子應有陰柔之德,如果相反,則家道不昌而有悔恨。九二之長女,以陽剛之德處夫婦之道,妻子以剛性之道對待丈夫,則夫婦之間難以和諧而發生悔吝之事,但九二之長女能行中正之道,故“悔亡”,不和諧的事情就不會發生了。九二悔吝的事情沒有發生,是因為能恒久保持中正之道。

    九三:不恒其德,或承之羞,貞吝。

    巽為進退、為不果,中爻乾為德,故有“不恒其德”之象。中爻乾錯坤,坤為羞。九三上承乾陽。乾卦九三爻辭說:“或躍在淵”,故九三有“或”之義,故說“或承之羞”。巽為長女。九三以陽爻居陽位,說明長女的氣質剛而又剛,說明不可能實行夫婦之道。在夫妻關係上,朝三暮四,不能保持恒久中正之德。由於長女沒有中正之德而行為不軌,失去了自己的節操,而被丈夫所休棄。在舊社會,妻子被丈夫所休棄,是最大羞辱的事情。對此,隻有堅守正道,才能防止“吝”難的事情發生。

    《象》曰:“不恒其德”,無所容也。

    九三下上皆敵應,進退都被阻塞,故“無所容也。”不能恒久保持其德行,就不能在社會上“容”身處世。

    九四:田無禽。

    “田”同“畋”,打獵。震為田獵。九四為震卦之主爻。震為長男。田獵為男人之事。中爻巽為禽,男人田獵於外。下卦巽為長女,下卦為內。妻子持家於內,男女各司其職。九四與初六相應,與相應之爻為陰虛,故“無禽”。“田無禽”,打獵沒有獲得禽獸。男人外出打獵無有所獲,說明沒東西養活家室,不能盡其丈夫之職。

    《象》曰:久非其位,安得“禽”也?

    九四以陽爻處陰位,“久非其位”,又失中,過中就不能恒久,哪能打獵有所收獲呢?九四之長男,過剛而喪失其中正之德,處外作事而無所獲。

    六五:恒其德,貞。婦人吉,夫子凶。

    六五居上卦之中,有中正之德,下與九二相應,故說“恒其德,貞”。恒久保持柔順之德,合於正道。六五以陰柔居陽位,故說“婦人吉”。婦人保持柔順之德則“吉”,六五失位不正,故說“夫子凶”。“夫子”,指男子。男子保持柔順之德則“凶”。六五陰爻處陽位,位不當,說明男子沒有陽剛之氣,沒有勇敢進取的精神,萬事不成,不能養活家室,成就事業,所以“凶”也。

    《象》曰:“婦人貞吉”,從一而終也。“夫子”製義,從婦“凶”也。

    六五下應九二,故說“從一而終”。“從一而終”,是舊社會婦女必須遵從的道德,丈夫死後不許改嫁給第二個男人,守寡而終其一生。“婦人之貞”的“貞”,即指“從一而終”,從男尊女卑的觀點看,婦女“從一而終”則“吉”。乾為義。“製”,裁製也。“義”,事宜也。六五失位下順從陽剛之婦,故說“凶”。男子應該要有剛強果斷的能力,判斷是非,裁製事宜;如果相反,優柔寡斷,聽從婦人支配,沒有主見,則萬事不成,家道不興,所以可能有“凶”險的事情發生。

    上六:振恒,凶。

    “振”,動也。上卦震為動,上六處震卦之極,有震動不能保持恒久之象,故“凶”。上六以陰爻處陰位,說明丈夫之氣質弱而又弱,思想動而又動,夫妻關係難以維持,所以有凶險之象。

    《象》曰:“振恒”在上,大無功也。

    上六居卦之極,不宜動,卻偏要動。“振”,動也。陽為大。“大”,指九三之陽。九三想往上與上六相應與,受九四所阻,故說“大無功也”。

    遁卦第三十三

    遁(艮下乾上)

    《帛書易》作“掾”,《歸藏易》作“遂”。

    來知德:遁者,退避也。六月之卦,不言退而曰遁者,退止有退後之義,無避禍之義,所以不言退也。為卦,天下有山,山雖高,其性本止;天之陽性上進,遠避而去,故有遁去之義;且二陰生於下,陰漸長,小人漸盛,君子退而避之,故為遁也。

    遁:亨。小,利貞。

    遁,卦名,隱退之意。艮為山,中爻巽為入,乾為遠。遠入深山之中,故為“遁”。“亨”,亨通。君子在該隱退時必須隱退,隱退後不致受小人之陷害,故“亨”通。“小”,指六二,六二得位得中,上與九五為正應。中爻巽為利。比喻弱小者在隱退之時,利於堅守正道。

    《彖》曰:“遁,亨”,遁而亨也。剛當位而應,與時行也。“小利貞”,浸而長也。遁之時義,大矣哉!

    “遁而亨也”,該隱退時必須隱退,因而通泰吉祥。“剛”指九五,九五以陽爻處陽位,為當位;又與六二為正應,故說“剛當位而應”。艮為時,故“與時行也”,順時勢而行,意謂九五之君子,應該看清六二勢力的增長而即時隱退。“浸”,漸也。“浸而長”,漸進而長。下卦的陰柔漸長,利於堅守正道,不宜妄動向上侵犯而害陽。看清情勢,隱退順時而行的意義多麽重“大”啊!

    《象》曰:天下有山,遁。君子以遠小人,不惡而嚴。

    遁卦上卦乾為天,下卦艮為山,有“天下有山”之象。天比喻君子,山比喻小人,小人浸長,猶如山之侵天,君子遠離小人而隱避,若天之遠山,故“天下有山”,曰“遁”。九五為陽,為君子。六二為陰,為小人。乾為郊外,九五在郊外,故說“君子以遠小人”。乾為嚴,乾錯坤,坤為惡。“惡”,憎惡。“嚴”,威嚴。君子因此而遠離小人,不懷憎惡的情感而威嚴自守,不與小人同流合汙。

    初六:遁尾,厲,勿用有攸往。

    遁,隱也。爻象初為尾。四陽剛在上,上為前,四陽剛隱避於前,二陰尾隨其後,初六在六二之後,故稱“遁尾”。“厲”,危也。該隱退時不及早隱退,落在後麵,必然會遭來危厲的事情。六二為陰,陰遇陰為敵,為阻,故說“勿用有攸往”。不用有所前往,則可以避免危害。

    《象》曰:“遁尾”之“厲”,不往,何災也?

    艮為止。應該靜止不動。初失位不正,動變陽為正,所以“遁尾厲”,隱退在末尾有危“厲”。“不往”,指本爻上遇六二之陰,為陰所止。故說“不往”。此時若不往前有所進取,隻安於現狀,有何災禍呢?

    六二:執之用黃牛之革,莫之勝說。

    “執”,束縛也。“革”,牛皮。艮為手,為執,與九五為正應。乾錯為坤,坤為黃牛。艮又為皮,所以說“執之用黃牛之革”。“勝”,能也。“說”,通脫。乾為堅剛,巽為繩,艮為手,牢固被束縛著不能脫身。“莫之勝說”,是說身有所係,如用黃牛之革束縛著一樣,不能脫身隱退,應該堅守正道。

    《象》曰:“執用黃牛”,固誌也。

    中爻巽為誌。“固誌也”,用黃牛皮束縛著,說明六二有守中不隱退之誌。

    九三:係遁,有疾厲。畜臣妾,吉。

    巽為繩,故說“係”,指心有所係戀。艮為止,故有“係遁”之象。巽為疾,與上無應,前往遇九四之陽,相敵而不通,故有“疾厲”之象。九三處下卦之終,上無應與,下與六二親比,說明九三心有所係戀沒隱退,將有危厲的事情發生。艮為臣、為妾。“臣”,仆人。“妾”,女子。“畜臣妾”,比喻九三親比於六二,說明九三隻做畜養的小事,不能做治理國家的大事。做畜養臣妾的小事,則可以獲得吉祥。

    《象》曰:“係遁”之“厲”,有疾憊也;“畜臣妾吉”,不可大事也。

    半坎,坎為疾憊。“憊”,音bèi,疲乏。心懷係戀不能隱退而將有危厲,因心疾而造成身體上的疲乏。乾為大,坤為事,坤隱乾中,故說“不可大事也”。九三親近六二不願意隱退,以仆人女子為比喻,說明不可作治理國家的大事。

    九四:好遁,君子吉,小人否。

    九四與初六相應故說“好”。“好遁”,心懷戀情而欣然隱退。乾為君子,陰為小人。君子隱退可獲吉祥,小人隱退則行不通。

    《象》曰:“君子好遁,小人否”也。

    君子懷有戀情,而毅然隱退,小人就做不到這一點。

    九五:嘉遁,貞吉。

    中爻為乾,乾為嘉。“嘉”,美也。九五以陽爻居尊位,剛中得正,下與六二相應,本可以不隱退,但經過深思熟慮,認清情勢而及時隱退,此時堅守正道可獲“吉”祥。

    《象》曰:“嘉遁貞吉”,以正誌也。

    乾為嘉。嘉,美也。以嘉美的心情隱退,堅守正道可獲“吉”祥,說明九五有端正的隱退之心“誌”。

    上九:肥遁,無不利。

    “肥”,音fēi,疾速也,飛速也。下應三,艮為飛。上九居卦之極,比喻上九有高飛遨然退避之象。與下二陰無牽應,不會阻擋,所以高飛速隱,無所阻擋,故無不利。

    《象》曰:“肥遁無不利”,無所疑也。

    乾錯坤,坤為疑。“疑”,疑慮、留念。上九居上卦之極,下無應與,心無留念係慮。高飛速隱,無所不利,說明上九心無所“疑”慮。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