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reference_book_ids":[7071200596837010446,7085661452316445733,7267090239162682427,6833642850618444808,6959122730671164446]}],"176":[{"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176,"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65,"start_container_index":176,"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59},"quote_content":"《周易正義》reference_book_ids":[6883440083647597581]}],"210":[{"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210,"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37,"start_container_index":210,"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31},"quote_content":"《周易正義》reference_book_ids":[6883440083647597581]}]},"author_speak":"code":0,"press_status":1,"content":"  上經(下)

    同人卦第十三

    同人(離下乾上)

    《帛書易》同,《歸藏易》不明。

    來知德:同人者,與人同也。天在上,火性炎上,上與天同,同人之象也;二五皆居正位,以中正相同,同人之義也;又一陰而五陽,欲同之,亦同人也。

    同人:同人於野,亨。利涉大川。利君子貞。

    同人,卦名。同人卦為下離上乾,離為明,乾為人,由於人人內心光明相親和,所以為“同人”。乾為野。“野”,郊野、野外,“廣闊”的意思。在社會生活中,要心地光明,正直無私,胸懷廣大,才能團結人,才能與人和同。與人和同,團結就是力量,沒有不能克服的困難,故作事“亨”通。乾為大川,二與五為正應。由於沒有不能克服的困難,故“利涉大川”。乾為君子。與人團結不能同流合汙,沒有原則。所以,告誡君子與人和同時,必須守持正道,堅持正確的原則。

    《彖》曰:“同人”,柔得位得中而應乎乾,曰“同人”。“同人”曰:“同人於野,亨,利涉大川”,乾行也。文明以健,中正而應,君子正也。唯君子為能通天下之誌。

    “柔”,指六二,以陰爻居陰位,故說“得位得中”,與九五為正應,以中正相同。九五為君,六二為臣,故為“同人”。“應乎乾”,指六二應乎九五之乾陽。乾為行。“乾行”,向乾而行,指六二向前行與九五相應。離為文明,乾為健,故說“文明以健”。六二之陰應九五之陽,故說“中正而應”,是君子之正道也。文明、強健、不偏、無私等四者,是君子之四德。乾為君子,與坤相錯,坤為天下、為誌。君子有此四德,能與天下之人應和,所以能通天下之誌。

    《象》曰:天與火,同人。君子以類族辨物。

    “與”,親也。天在上,火性炎上,兩相親和,故曰“同人”。陰陽相遇為“類”。六二之陰柔與九五陽剛為“類”。“族”,聚也,指與五陽相聚在一起。坤為眾、為聚。“類族”,心裏同樣光明的人而相聚。“辨”,辨別、分辯。“辨物”,辨別事物的差異。雖然同類相聚在一起,但必須要分辨其間的不同,要認清同中有異。

    初九:同人於門,無咎。

    本爻變為艮,門之象。“於門”,謂於門之外。初九以陽剛居下之陽位,為同人卦之始,與六二比應,一出門外就有同和之人,故“無咎”害。

    《象》曰:出門“同人”,又誰“咎”也?

    “又誰咎也”?就是“無咎”。以反問句的方式,重申初九爻辭的“無咎”。

    六二:同人於宗,吝。

    六二為同人卦之主。乾為主、為宗。“宗”,宗族。“同人於宗”,和同於自己的親屬,猶同於門內,範圍狹窄,故為“吝”也。六二為陰爻處陰位,居中,與九五為正應,本來應該是好的,但在同人卦中,隻同於自己所應的九五,而沒有初九的範圍廣,故為“吝”。

    《象》曰:“同人於宗”,“吝”道也。

    六二隻應同九五,猶言隻同於親戚和宗黨,而不同於無親無黨的外人,故為“吝道”也。

    九三:伏戎於莽,升其高陵,三歲不興。

    中爻巽為伏,故說“伏”。離為戈兵,“戎”之象。“莽”,草也。巽為草莽,故有草“莽”之象。此爻以陽剛居下卦之高位,與上九不正應,不能和同,有兩陽相爭之象,故“伏戎於莽”,俟機而起。巽為股,本爻變為震,震為足,股足齊動,升之象也;巽為高;乾為行,為山、為陵。故有“升其高陵”之象。離居三,三之象。“興”起也。坤為年、為歲。九三上遇三陽,得敵,其上升受阻,故說“三歲不興”。因為受阻,三年上升都沒有成功。

    《象》曰:“伏戎於莽”,敵剛也。“三歲不興”,安行也?

    “敵剛”,指九三與上九的關係,九三與上九均為陽剛之爻,為敵應,說明九三之敵剛強。乾為行。“安行”,前行困難。“安”,疑問副詞,相當於“豈”、“怎麽”。“安行”,安能前行呢?因敵剛強不敢冒然前行。

    九四:乘其墉,弗克攻,吉。

    “墉”,牆也。巽為墉。四居巽之上,故曰“乘其墉”。“克”,能也。“弗克攻”,不能進攻。由於居高牆之上,利於防守,所以不能攻克。九四位不當,不利於攻伐,隻宜於自守,這樣可以獲得“吉”祥。

    《象》曰:“乘其墉”,義“弗克”也。其“吉”,則困而反則也。

    九四陽爻居陰位,位不當,陽剛而不中正,又與初不正應,失位乘剛,本欲與三爭同於“二”,為三所隔,隻有“乘墉弗攻”。“義”,理也。離為火、為戈兵,火炎上,有攻九四的可能性。中爻巽為風,火被風吹散,故“弗克也”。本爻變中爻為坎,坎為困、為則。“則”為法則之“則”。“反則”反常的法則。知不能進攻的困窮,由攻而反以自守相保,故獲“吉”祥。

    九五:同人,先號咷而後笑,大師克,相遇。

    乾為先,巽為號咷,故說“先號咷”也。“咷”,啕也。“號咷”,嚎啕、痛哭之貌。乾錯坤,中爻巽錯為震,震為笑。上為前,下為後。故說“後笑”。乾為大,坤為師,故有“大師”之象。“大師”,大軍也。“克”,勝也。和同於人,先痛哭而後歡笑,大軍攻戰獲勝,誌向相同者相會合。九五以陽剛中正居尊位,與六二為正應,為同心同誌者,但三與四相隔,不能與二和同,故嚎啕痛哭,後克敵獲勝,與二相會合,故又歡笑。九五為剛健中正之君,下應六二,故說“相遇”也。三與四欲與之抗爭,必被“大師”所“克”。

    《象》曰:“同人”之“先”,以中直也。“大師”“相遇”,言相克也。

    乾為直。“直”,正也。“中直”,即是中正。“以”,因也。和同於人,先嚎啕痛哭,因為三、四相敵。九五中正誠直,得六二相助,與三四交戰,必能獲得勝利。

    上九:同人於郊,無悔。

    乾為郊,郊之象也。“郊”,邑外之地。同人卦的廣大誌向是“同人於野”。但是,實際上與人和同是相當困難的,初九“同人於門,無咎”,六二“同人於宗,吝”,九五與六二和同也是經過激烈的抗爭才得實現。上為外。雖然與野外的人和同不能實現,與郊外的人和同,是無“悔”恨的。

    《象》曰:“同人於郊”,誌未得也。

    坤為誌,但是坤伏於乾,故曰“未得誌”也。“同人於郊”是“同人於野”的廣大誌向沒有得以實現,是不得已的結果。上九處同人卦之極,內無應求,隻求同人於郊。

    大有卦第十四

    大有(乾下離上)

    《帛書易》相同,《歸藏易》不明。

    來知德:大有者,所有之大也。火在天上,萬物畢照,所照皆其所有,大有之象也。一柔居尊,眾陽並從,諸爻皆六五之所有,大有之義也。

    大有:元亨。

    大有,卦名。大有卦為下乾上離,乾為天,離為日。天上有太陽,萬物盡在太陽的照臨之下,故為“大有”。乾為夏,故為元亨。“元”,大也。“亨”,通也。大獲所有,故大亨通也。

    《彖》曰:“大有”,柔得尊位大中,而上下應之,曰“大有”。其德剛健而文明,應乎天而時行,是以“元亨”。

    “柔得尊位大中”,指六五,以陰柔得尊位,居大有之中。“上下”,指上九與初九、九二、九三、九四五陽爻皆順從六五之尊。“剛健”,指下卦之乾剛而健。“文明”,指上卦之離,離為火為日,明也。乾為天、為道、為時、為行。人有剛健文明的美德,按照天道運行的規律,掌握好時機而行事。乾為元、為大。乾為陽在下,離為陰在上,陽上陰下相交感,是以大為“亨”通。

    《象》曰:火在天上,大有。君子以遏惡揚善,順天休命。

    上卦離為火,下乾為天,有“火在天上”之象。“火在天上”,照耀地上的一切事物,所照者盡為所有,故稱“大有”。乾為君子。乾錯坤。坤為惡。“遏”,絕也。坤伏於乾中,故“遏惡”也。乾為善。“揚”,舉也。乾為天、為日。陽光普照大地,故說“揚善”。天上的太陽照耀萬物生長有善無惡,天道賞善罰惡。坤為順,乾為天、為命。“休”,美也。君子觀此卦象,應當杜絕邪惡,揚舉善良,順應天道的美命。

    初九:無交害,匪咎,艱則無咎。

    乾為金,離為火。初九之應爻離為火。火克金,故有傷“害”之象。初九陽爻處陽位,又離日火尚遠,故有“無交害”之象。“匪”,不也,無也。“匪咎”,無咎。初九陽剛得正,故“無咎”。乾為艱。要艱於堅守正則,方可以“無咎”害。

    《象》曰:“大有初九”,“無交害”也。

    初九雖然離火尚遠,但是應爻離火之威脅時時存在,所以,必須艱難地保持自守,方能無害也。不與離火之應爻九四相交,就無咎害。

    九二:大車以載,有攸往,無咎。

    乾錯坤,坤為大輿,大車之象。離錯坎,坎中實,裝載之象。二與五相應,故說“有攸往”。九二陽剛居中,上應六五,得君上的信任,有擔當重任的能力,猶如大車載物能勝其任,故無“咎”害。

    《象》曰:“大車以載”,積中不敗也。

    “積”,指乾卦,乾三連,陽多之卦皆曰“積”也。“積中”者,積陽德而居中也。與六五相應,並受信於六五之君,猶如與六五同舟共濟,故“不敗”也。

    九三:公用亨於天子,小人弗克。

    “公”,王公,指九三,居下卦之終,故稱“公”。中爻兌為亨。“亨”,通“享”,“朝獻”的意思。“天子”,指六五。“小人”,指九四。九四位不當,不中不正,故說“小人”。“克”,能也。“弗能”,不能。九三以陽爻居陽位,過剛而又不得中,與上九無應,與九四無比,但與六五接近,九三在兌體中,故“公”能朝獻“天子”禮物,而小人卻不能。

    《象》曰:“公用亨於天子”,小人害也。

    九三剛居正位,堅守正道能朝獻給天子禮物。如果小人居大臣之位,要向天子朝獻禮物,反而有害。

    九四:匪其彭,無咎。

    “匪”通“斐”,指文采斐然。離為文。“彭”,盛多也。兌為剛魯,故為盛多。九四以陽剛居上卦而過中,有大有過盛之象,物盛而衰。但九四以陽剛居陰柔之位,能謙和順從六五之君,不以為過盛,故無“咎”害。

    《象》曰:“匪其彭,無咎”,明辨晢也。

    離為明。“辨”,辨明。“晢”,音zhé,明也。明白弄清自己所處的位置,做到心中有數。九四接近於六五之君,是一個多有恐懼的位置,必須謙虛以自守,柔以順從,方能保其富有而無咎害。

    六五:厥孚交如,威如,吉。

    “厥”,其也,代詞,指代六五。“孚”,誠信也。“如”,語助詞。六五取信於上下之眾陽,大獲信任。五為君位。離為南,南麵而治天下,故“威如”。雖然威嚴,但由於得臣民之擁護,故“吉”也。

    《象》曰:“厥孚交如”,信以發誌也。“威如”之“吉”,易而無備也。

    離與坎錯,坎為信、為誌。六五得中,為君位,則可以啟發、誘發和誘導臣下的誠信之心誌。“子帥以正,孰敢不正”;自己不正,怎麽能使別人正呢?“易”,平易。“備”,戒備也。“易而無備也”,有中正之德、平易近人,使臣屬無戒備之心,雖然很威嚴,但是誥命能得以執行,而獲得“吉”祥。

    上九:自天祐之,吉無不利。

    上九以陽剛居天位,天之象也。“佑”者,助也。中爻兌為右(佑),得天之所助者,順也。得人之所助者,信也。九二乘初九、九三乘九二,九四乘九三,六五乘九四,全都乘剛,唯獨此爻履柔,故“吉”也。來自天上的助佑,是吉祥而無不利的。

    《象》曰:大有之“吉”,“自天佑”也。

    上九為大有卦之終,下與六五比應,包含有履信事君、以剛順柔、崇尚賢者這三種美德,能獲得來自上天的佑助,故“吉”祥。

    謙卦第十五

    謙(艮下坤上)

    《帛書易》同,《歸藏易》不明。

    來知德:謙者,有而不居之義。山之高乃屈居地之下,謙之象也。止於其內,而收斂不伐;順乎其外,而卑以下人,謙之義也。

    謙:亨,君子有終。

    謙,卦名。謙卦下艮為山,上坤為地,山居地之下,謙虛之象。為人謙虛待人接物,必定“亨”通。中爻艮為君子,坤為終。這種謙虛之德,隻有君子才能長久地保持。

    《彖》曰:謙,“亨”。天道下濟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天道虧盈而益謙,地道變盈而流謙,鬼神害盈而福謙,人道惡盈而好謙。謙尊而光,卑而不可逾。“君子”之“終”也。

    “謙”遜而“亨”通。艮為天,為光明。艮居下卦,故說“下濟”。“濟”,止也。艮為止。乾一陽來交於坤的上爻而成艮,如日光照在地麵上而光明,故說“天道下際而光明”。中爻震為行。坤為地道、為卑,居上卦,“地道卑而上行”。地道卑而居下,但地氣卻上行而交於天。“天道下濟”和“地道卑下”,說明天道和地道的謙退,故而“亨”通。“天道”指日月。坤為虧,與乾錯,乾為盈。日中則昃,月盈則虧,說明天道的日月盈滿則虧損,故說“天道虧盈而益謙”。“地道”,指地形。坤為變,乾為盈。“變”,傾壞。“流”,注入。盈滿的高山容易塌陷而虧損,低窪的山穀接納流注於其間的沙石而增高,故說“地道變盈而流謙”。坤為害、為鬼神。魂歸為鬼。“神”,神靈。乾為福。鬼神,指物質世界之外的神靈世界。鬼神使盈者受到禍害,使謙退者得到福祉,故說“鬼神害盈而福謙”。震為人。坤為惡。乾為好。“惡”,音wù,厭惡、討厭。“好”,讀為hào,喜愛。人類社會厭惡驕傲自滿的人,尊重喜愛謙退虛心的人,故說“人道惡盈而好謙”。以上用天道、地道、神道、人道說明謙而亨的好處。一陽居艮卦之上,故“尊”。“卑”指下卦。“逾”,逾越。艮為止,坤為禮。謙虛而居尊位者,其德行光大而顯明,地位卑下的人謙虛而不超越於禮的規定,也受人尊敬。艮為君子、為終。這種謙虛之德隻有君子才能自始保持至終。

    《象》曰:地中有山,謙。君子以裒多益寡,稱物平施。

    謙之內卦為艮,艮為山;外卦為坤,坤為地,故說“地中有山”,謙恭之象。“裒”,音póu,取也,減少。艮為手、為取。坤為多。陽來為益。坤為寡。陽來益下坤之寡。“裒多益寡”,減少多的來增益少的。“稱”,音chēng,“權衡”的意思。坤為物。坎為平。“平”,均平。陽來益下坤之寡,使上下均平,故說“稱物平施”。權衡事物的多寡、輕重,公平地進行施予。

    初六:謙謙君子,用涉大川,吉。

    “謙謙”,謙而又謙。初六以陰爻居陽位,處下卦之下,故有“謙謙”之象。艮為君子。震為涉,坤為大川。初上臨坎水,與上無應,本不利於涉大川。但居謙卦之初,謙而又謙,君子用這種謙謙之德去涉大河,則“吉”。

    《象》曰:“謙謙君子”,卑以自牧也。

    初為卦的最下位,故“卑”。“牧”,養也。坤為身躬、為自、為養。君子應該用這種卑謙的道德來修養自己。

    六二:鳴謙,貞吉。

    震為鳴。震在外。“鳴謙”,謙虛之德傳聞於外。六二得中得位,故“貞吉”。保持正道,不能驕傲自滿,才能獲得吉祥。

    《象》曰:“鳴謙,貞吉”,中心得也。

    中爻為坎,坎為心。六二居下卦之中,柔得中得正,因而在內心有中正之德,故說“中心得也”。說明德行的修養重在內在道德意識,而不僅僅在於外部的表現。

    九三:勞謙,君子有終,吉。

    坎為勞。“勞謙”,有功勞而謙虛。艮為君子、為終。故說“君子有終”。九三陽剛得位,上承陰柔,故吉。有功勞而謙虛的君子做事不但有好的結果,而且還能獲得“吉”祥。

    《象》曰:“勞謙君子”,萬民服也。

    坤為眾,為民,故說“萬民”。九三承坤,坤為順從,故說“萬民服也”。有功勞而謙虛的君子,百姓都順從他。

    六四:無不利,謙。

    坤為利。六四得位得正,故說“無不利”。音huī,以手卻物。中爻震錯艮,艮為手。“謙”者,以手去卻九三,表示以“不敢當”的意思。謙卦的卦義是謙退,從初六“謙謙”,六二“鳴謙”,再到九三“勞謙”而“萬民服”,謙道在九三已經到達最高處了,六四再謙有過謙之嫌,上卦三爻有防止多謙之義,故六四“謙”。“謙”,表示不敢承擔謙虛的美名。

    《象》曰:“無不利,謙”,不違則也。

    坎為則,指九三。“則”,常也,常理。不謙虛和過於謙虛都不合於適宜,是違背常理的,隻有不多謙才能得謙,這樣,才算“不違則也”。

    六五:不富,以其鄰,利用侵伐,無不利。

    “不富”,指六五陰虛,陽為實、為富,陰為虛、為貧。“以”, 猶“與”也。震為鄰。“鄰”,意謂親近之人或下屬,指六四與上六。震為侵伐。六五以柔居尊位,表示柔和謙遜之君,能夠團結周圍和上下左右的人為之效勞,這樣利於出征討伐,無所不利。

    《象》曰:“利用侵伐”,征不服也。

    六五之君雖然有柔和謙遜之德,但不足不富,很可能有驕橫不服從者。對於驕橫不服的,可以利用武力征伐。用武力征服不服者,是合於正道的。

    上六:鳴謙,利用行師,征邑國。

    震為鳴。與九三為正應,與九三勞謙相唱和,故有“鳴謙”之象。震為行,坤為師,上六得位得正,故說“行師”。震為征伐,坤為邑國,故說“征邑國”也。“邑國”,自己管轄的土地。上六雖然謙德鳴發於外,但處境不佳,隻好解決自己內部的問題。“利用行師,征邑國”,用武力征服自己管轄的地域,處理好自己的內部事務。

    《象》曰:“鳴謙”,誌未得也;“可用行師”,“征邑國”也。

    坎為誌,上六與九三相應,但為四、五所隔,故說“誌未得也”。上六居謙之極,已走向相反方向轉化的境地,已感自己力量之不足,難以實現安定天下的誌向,隻好先征服自己管轄下的不服從的“邑國”。

    豫卦第十六

    豫(坤下震上)

    《帛書易》作“餘”,《歸藏易》作“分”。於省吾認為,豫卦即夜卦。

    來知德:豫者,和樂也。陽始潛閉於地中,及其動而出地,奮發其聲,通暢和豫,豫之象也。內順外動,豫之由也。

    豫:利建侯,行師。

    豫,卦名。“建侯”,分封諸侯,建立國家。震為君、為諸侯。坤為邑國。一陽把五陰分為上下兩個部分,故有“建侯”之象。震為行,坤為師,有“行師”之象。“行師”,“出兵”、“出征”的意思。屯卦有震無坤,因而隻說“建侯”;謙卦有坤無震,因而隻“行師”之象;豫卦有震有坤,故“建侯”、“行師”兼有之。豫之卦象是內順而外動,內利於分封建國,外利於出兵征討。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