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經(上)

    乾卦第一

    乾 (下乾上乾)

    《帛書易》作鍵,《歸藏易》為乾。

    來知德:乾上乾下,乾健。

    乾:元、亨、利、貞。

    乾,卦名,天也。從它的形體來說為天,從它的性質來說為健。乾由兩個純陽之卦構成。陽為宇宙一切生命體的重要元素,萬物依賴陽性因子而有生命,所以說“元”。元者,始也。乾錯坤,陰陽交泰,故“亨”。“亨”,通也。陰陽交泰,萬物亨通而得以順利發展、壯大、成熟,故“利”。利,利物也。萬物皆利,各得其正,故“貞”。“貞”,正也。所以,乾卦有元、亨、利、貞這四種性質。

    《彖》曰:大哉乾“元”,萬物資始,乃統天。

    “彖”,音tuàn,指彖傳,《周易》大傳之一。本來是獨立自存的,漢代後附於每一卦之後,釋每一卦的經文。“彖”,斷也,以斷一卦之義。乾為天,故“大”。“大哉”,讚美之辭,讚揚乾的元始之德的偉大。乾為陽。“乾元”,構成宇宙萬物及其生命的原始要素,即陽性元素,如陽性粒子。宇宙萬物依賴它而開始。“統”,屬也,統屬、包括。“元”為四德之始,它包統四德。包統四德者,統屬於天也。此釋“元”義。

    雲行雨施,品物流形。

    乾交坤為坎,坎為雲、為雨。“施”,猶降也。天上雲朵飄行,施降雨水於地,滋潤萬物。坤為品物。“品物”,各種品類之物,即萬物。坤承載萬物,故有“品物”之象。“品物流形”,指萬物萌芽、生長、茂盛、枯萎、凋落,流動其形體,來年又重複這個過程,往複循環不已。此釋“亨”義。

    大明始終,六位時成,時乘六龍以禦天

    乾為 “大明”,指太陽。坤交乾為離,離為東方,日出東方,“始”即日出也。乾交坤為坎,坎為西方,日落於西方,“終”即日落也。“六位”,指上下四方六個方位。天在上,地在下;日出於東,沒於西;向為南,背為北。“時”,是也。“成”,立也。太陽運行於天空,六個方位就確定了。“禦”,行也。神話傳說,太陽在天上乘六龍駕的車而行。高亨認為,“時乘”之“時”為“明”之誤。明,太陽也。“明乘六龍以禦天”,謂太陽按一定的時間規律運行於天空,於是晝夜、春夏秋冬四時有規律地出現。坎為西,故坎為秋。秋為萬物成熟的時節,故利。此釋“利”義。

    乾道變化,各正性命。保合大和,乃“利貞”。

    “乾道”即天道自然之規律,也即是陰陽二氣變化之規律。變者化之漸,即事物的漸變;化者變之成,即事物的質變。“各”,各自。“性”,此事物之所以成為這個事物的規定,即事物固有的本質。“命”,指事物的本性與環境條件相結合而形成的一種趨勢。由於陰陽二氣的變化,宇宙的萬物都各自按其自己固有的規律和趨勢生長、發育。“保”,保持。“合”猶成也。“貞”,正也。“大”通太,“大和”即太和。天道保持太和的景象,即無陰陽失調,天道處於諧和的狀態,就能利於自然萬物的正常生長、發育、成長。此釋“貞”義。

    首出庶物,萬國鹹寧。

    乾為首。“首”,始生也。“庶”,眾也。“鹹”,皆也。乾為陽,陽氣為萬物之本原。萬物之生長皆依賴於乾元之氣,乾元為萬物生長之始。萬物是人類生存的資源,乾元生出萬物,人類就有了生存的物質基礎,而天下萬國皆因之而安寧。

    《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象》,象辭傳。解釋卦辭的叫《大象傳》;解釋爻辭的叫《小象傳》。也本是獨立自存的《易傳》之一,漢代以後分屬於各卦之後解釋其卦象。這是解釋卦辭的《大象傳》。乾卦之卦象為天,其性質是剛健。君子應該效法天道之剛健,自強不息。

    初九:潛龍勿用。

    “初九”,爻題。“九”,代表陽爻。“初九”,表示乾卦的初爻為陽。“九”何以代表“陽”呢?一至十為天地自然之數,一至五為“生數”,六至十為“成數”。生數中的陽數為一、三、五,它們之和為“九”,故用“九”代表“陽”。生數中的陰數為二、四,它們之和為六,故用六代表“陰”。再者,六、七、八、九為四象,六為老陰,九為老陽,都有向相反方向轉化之勢,故用以代表陰陽。乾卦之初爻為陽,陽為剛健之物,以龍喻之。初、二兩爻為地位,初九為地位之下,故有“潛”象。陽為陽剛,故有“龍”象。地下之龍潛伏而不見,故有“潛龍”之象。地下潛伏之龍而不能發揮作用,故“勿用”。“潛龍勿用”,象征有德有才的人潛藏於民間,沒有發揮作用,利於韜光養晦,等待時機。

    《象》曰:“潛龍勿用”,陽在下也。

    《象》象辭傳,這是解釋爻辭的《小象傳》。“陽在下也”,陽爻處於一卦之下位。

    九二:見龍在田,利見大人。

    “見”,即現。九二為地位,為地之表,龍由潛而顯於地上,出現於田中。“田”,地上種植水稻的耕地。“大人”,處於高位、尊位之君子,指九五。九二為下卦之中位,與九五為相應位,故有“利見大人”之象。

    《象》曰:“見龍在田”,德施普也。

    陽氣為萬物之本原,呈現於地上之陽氣,必普利萬物,施恩德於萬物。比喻君子活動於民間,施德澤於民眾,人見到這個君子會獲得吉利。

    九三: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

    九三為陽爻處陽位,為人位,陽為大、為尊,故有“君子”之象。乾為君子、為終、為日、為剛、為健。“乾乾”,剛健勤勉努力而不懈怠。乾為日,為終(日落),引伸為“夕”。乾為高,人在高處,有危“厲”。“咎”,災也。九三為下卦之極,物極必反。所以,君子白晝勤勉努力,夜則保持警惕。但九三是陽爻處陽位,為當位,雖處物極必反之危險境地,不會有災咎。

    《象》曰:“終日乾乾”,反複道也。

    “反複道也”;指事物發展的階段性和曲折性。九三處下卦之終,表示完成了事物發展過程中的一個階段,而向另一個發展階段轉化,將有可能出現新的不可預測的情況,所以應該終日勤奮努力。

    九四:或躍在淵,無咎。

    “或”,猶豫未定也。九四剛從下卦進入上卦,處於猶豫不定的狀態。“躍”,起也。九為陽,陽為動,躍起也。四為陰位,陰為空虛,有“淵”象。陽動於淵,故有“躍於淵”之象。此爻變為巽,為不果,為進退不定。所以有“或躍在淵”之象。九四又為人位之上,故無咎。

    《象》曰:“或躍在淵”,進“無咎”也。

    “進無咎也”,前進到九五。五為上卦之中位,為君、為尊、為吉,故進無咎也。

    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

    九五為天位,以龍喻九,故有“飛龍在天”之象。又為上卦之中位,為高貴之位,為君王之位。“見”,同“現”。“利見大人”,利於出現有才德的君王。

    《象》曰:“飛龍在天”,大人造也。

    “造”,為也。“大人造也”,有權位而又有才德之大人,是能有所作為的。

    上九:亢龍有悔。

    “亢”,極高也。上九,為天位,為天之極處,故有“亢龍”之象。“悔”,悔恨,較少之不利。事物的發展有陽極變陰,陰極變陽的規律。上九之亢龍到了極高處終有所悔恨。

    《象》曰:“亢龍有悔”,盈不可久也。

    乾為“盈”。“盈”,滿也。“盈不可久也”,盈滿的事物將會發生轉化而不可長久保持現狀。

    用九:見群龍無首,吉。

    “用九”,乾卦特有之爻題。朱熹《周易本義》:“言凡筮得陽爻者,皆用九不用七,蓋諸卦百九十二之陽爻之通例也,以此為純陽之首,故於此以之。”即特別昭示,凡陽爻皆用“九”來表示。“群龍”,指六爻皆為陽。群龍中沒有為首的,但龍都具有剛健之德,故“吉”。

    《象》曰:“用九”,天德不可為首也。

    所謂“用九”是指陽爻皆用“九”來表示。乾為純陽之卦,具有元、亨、利、貞之四德,象征“天德”;具有天德的一群大人出現,不可能有自居為首領者。

    乾文言

    “文言”,依乾卦卦爻之文引申其理之意,是《易傳》的一部分,是專門用來解釋乾坤兩卦的,隻有乾坤兩卦有《文言》,這裏的《文言》為《乾文言》,共分為六段:

    《文言》曰:“元”者,善之長也;“亨”者,嘉之會也;“利”者,“義”之和也;“貞”者,事之幹也。

    這一段解釋乾卦卦辭“元、亨、利、貞”。“長”,首位,第一。天無私覆,天道無私,泛愛萬物,具有“仁愛”之德。“元”,善也。仁為諸德之首,故說“善之長也”。“亨”,通也。兩美相合為嘉,眾物相聚為會。萬物賴乾元生長、繁茂、豐盛、聚合於大地,故曰“嘉之會也”。“利”,合於“義”之利。不與道德相背離的“利”,才是真正的合於天道之“利”。萬物繁茂為人類提供了豐富的資源,利於人類的生存,故說“義之和也”。“貞”,正也。“幹”,主幹、幹直、正義。陰陽相合而正,作事不偏邪,故說“事之幹也”。

    君子體仁足以長人,嘉會足以合禮,利物足以合義,貞固足以幹事。君子行此四德者,故曰:“乾:元、亨、利、貞。”

    以上用“元、亨、利、貞”四德論述人的道德修養。“體”,親身踐履、實行也。“長”,統治、領導、管理。君子實踐“元”善仁德,就可以去統治或管理他人。有“亨” 德之人,待人接物能按社會的規範行事,就足以合乎禮儀。“利物”即是利人,有“利”德之人,不自私自利的人,這就足以合於義宜。有“貞”德的人,能堅持正道,就足以幹大事。君子效法天之四德而行事,故曰:“乾:元、亨、利、貞。”

    小結:以上為第一段,釋乾卦之卦辭。

    初九曰:“潛龍勿用”,何謂也?子曰:“龍德而隱者也。不易乎世,不成乎名,遁世無悶,不見是而無悶,樂則行之,憂則違之,確乎其不可拔,潛龍也。”

    “易”,移也,改變。君子德操堅定,不因為不被任用而改變;君子隱居,不求功名;“遁”,隱也。君子甘心隱居,不因此而煩惱;不因為言行得不到世人讚賞而苦悶;“違”,避也。樂於做的事情就去做,感到憂慮的事情就回避它。“確乎”,堅高之貌。“拔”,移也。具有龍德而隱居的君子,其高尚的德操是堅定而不可拔動的。

    九二曰:“見龍在田,利見大人”,何謂也?子曰:“龍德而正中者也。庸言之信,庸行之謹,閑邪存其誠,善世而不伐,德博而化。易曰:‘見龍在田,利見大人’,君德也。”

    九二為陽爻,為下卦之中位,而象征君子有正中之德。“庸”,常也。正中之道為常道。正中之言為“庸言”,故可信。正中之行為“庸行”,故嚴謹。“閑”,防也。防止偏邪之事而保存其誠信。“伐”,自誇。有善德於世而不自我誇耀。德澤廣博而教化民眾。“君德”,指上麵的正中、信謹、自謙、善世、化人之德。“見龍在田”,比喻君子雖然在民間,不在君位,而卻有人君之德。

    九三曰:“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何謂也?子曰:“君子進德修業。忠信所以進德。修辭立其誠,所以居業也。知至至之,可與言幾也。知終終之,可與存義也。是故居上位而不驕,在下位而不憂。故乾乾因其時而惕,雖危無咎矣。”

    君子終日不息,是為了進修自己的品德和功業。對人忠實誠信,就能增進自己的德行。“修辭”,修飾自己的言辭,即語言文明,以誠信立身,功業就可以日益增積。“幾”,微也。“知至至之”,事物的發展有規律可循,能預知事物某時發展到某個階段,從而按照事物的發展趨勢去努力為之,這樣就可以認知事物之“幾”微了。“知終終之”,預知事物發展將出現某種結果,從而努力利用這些結果來實現自己的目的。“義”,宜也。“存義”,遵守義宜。九三為下卦之終,有向相反方向轉化的可能性,因而要警惕,處事要適宜。能預知事物發展的結果,又存義而處理得當必有好結果。“是故”,所以。“上位”,指九三居下卦之上位。“下位”,也指九三居上卦之下位。九三居在上下卦間的特殊位置上,應該知道“知至知終”的道理,在上不驕,在下不憂,雖然有危險,但是沒有咎害。

    九四曰:“或躍在淵,無咎”,何謂也?子曰:“上下無常,非為邪也。進退無恒,非離群也。君子進德修業,欲及時也,故無咎。”

    九四由下卦進入上卦,處在上下卦之間的位置上,因而“上下無常”。“邪”,邪枉。君子處在這個不確定的位置上,必須謹慎行事,不去做邪枉而不合乎社會規範之事。“群”,同類也。處在九四這個位置上的君子,或上升,或不動,都不能確定,但他沒有離開群陽這個同類。君子平時修養自己的德業,有機會上進的時候才有條件上進,所以“無咎”。

    九五曰:“飛龍在天,利見大人”,何謂也?子曰:“同聲相應,同氣相求,水流濕,火就燥。雲從龍,風從虎。聖人作而萬物睹。本乎天者親上,本乎地者親下,則各從其類也。”

    九五為上卦之中,與下卦九二相應。上下卦均為乾,乾為玉、為金,打擊金、玉可以發出聲音,所以有“同聲相應”之象;九五與九二同為陽氣,因而有“同氣相求”之象。水流向低窪的濕處,火燃向幹燥的東西。古人認為,龍生則雲生,虎哮則風烈。故雲“雲從龍,風從虎”。“作”,起也。“物”,猶人也。“睹”,見也。聖人奮起治世則天下之人當見之。本乎天者,輕清之氣,故升騰而上;本乎地者,重濁之氣,故降沉而下。說明有才德的君子利於見大人,即“各從其類也”。

    上九曰:“亢龍有悔”,何謂也?子曰:“貴而無位,高而無民,賢人在下位而無輔,是以動而有悔也。”

    上九處卦之極,因而高貴。陽爻處陰位,故“無位”。陽為君,陰為民,乾為純陽之卦,故“無民”。九五為君位,九四以下之陽,為賢人之象,應該相從九五以相輔佐。上九無位、無民、無輔,象征統治者非常孤立,不能輕舉妄動。

    小結:以上為第二段,用人事釋各爻爻辭。

    “潛龍勿用”,下也;“見龍在田”,時舍也。

    “潛龍勿用”,初九爻辭。“下”,地表之下,說明君子隱居於民間,處於社會的下位。“見龍在田”,九二爻辭。“時”,暫時。“舍”,居也。說明君子已離隱出世,暫時居於此處。

    “終日乾乾”,行事也;“或躍在淵”,自試也。

    “終日乾乾”九三爻辭。“行事”, 說明君子終日勤勉行事。“或躍在淵”,九四爻辭。“自試”, 說明君子在社會上活動,自試其自己的才能。

    “飛龍在天”,上治也;“亢龍有悔”,窮之災也。

    “飛龍在天”,九五爻辭。九五為君位。“上治”,說明君子處於君位治國安民。“亢龍有悔”,上九爻辭。“窮之災也”,說明君子處於極高之位而不知變,必會招致災禍。

    乾元“用九”,天下治也。

    “乾”,天也。“元”,仁也。“用九,見群龍無首,吉”。比喻人君實踐天之善德,用乾陽所秉受天德之仁愛去治理國家,則天下和諧而治。

    小結:以上為第三段:再以人事釋各爻爻辭。

    “潛龍勿用”,陽氣潛藏。

    高亨認為,這一段是《文言》“以天道四時之變化解釋各爻爻辭,似將一年十二月分配於六爻,每一爻占兩個月”。初九是陽氣在下,象陽氣藏於地下,此時相當於周代曆法的正月和二月。周曆建子,為夏曆的十一月和十二月,與十二月卦中的複卦和臨卦相配。以下所說的月份以此類推。

    “見龍與田”,天下文明。

    九二代表地,表示陽氣已經升出地麵,此時相當於周曆的三月和四月,為夏曆的一月和二月,這時草木始生,大地呈現文采而光明,與十二月卦中的泰卦與大壯卦相配。

    “終日乾乾”,與時偕行。

    “偕”,俱也。九三爻辭“終日乾乾”,表示陽氣隨著天氣的變化而上升,促使草木不停地生長不息。此時,相當於周曆的五月和六月,為夏曆的三月和四月,與十二月卦中的夬卦和乾卦相配。

    “或躍在淵”,乾道乃革。

    九四已進入上卦之初,處於意欲未定之時,故有“或躍在淵”之象。“乾道乃革”表示陽氣將不斷上升,天道將要發生變革,由春到夏,氣候由暖變熱。此時,相當於周曆的七月和八月,為夏曆的五月和六月,與十二月卦中的姤卦和遁卦相配。

    “飛龍在天”,乃位乎天德。

    “位”當讀為立。立,成也。九五是陽爻上升到最高之位,表示陽氣發展到大盛之時,百果草木或成熟,或結實,天發育萬物之功已成。此時為周曆的九月和十月,為夏曆的七月和八月,與十二月卦中的否卦和觀卦相配。

    “亢龍有悔”,與時偕極。

    上九是陽爻上升至最高之位,表示陽氣已達到了極盛的階段,有物極必反之勢,萬物也隨著陽氣的轉化而衰落或凋零。此是為周曆的十一月和十二月,為夏曆的九月和十月,與十二月卦中的剝卦和坤卦相配。

    乾元“用九”,乃見天則。

    “乾元”,天之善德,它包含在用九之中。“天則”,天道運行之法則。“用九”乾卦陽爻的綜合,陽爻逐位上升象征陽氣隨著時間的變化而上升,“用九”體現了天道運行的法則。

    小結:以上為第四段,這段的解釋引用高亨先生的觀點,我十分推崇高亨先生對此段詳備而又科學的解釋。

    乾“元、亨”者,始而亨也;“利、貞”者,性情也。

    此釋乾卦之四德。“元”,始生萬物;“亨”,萬物始生之後,發育生長茂盛。故“元亨者”,“始而亨也”。“利”,利物也;“貞”,天道規律之正也。“性”,性質、本質,事物之本然,規定事物之為這一事物的內在特質。“情”,本性,表現事物內在本質、本性的規定。“性” 為事物內在之本質;“情”為本質的表現。“利物”為乾卦之本質,“貞正”為乾卦本質的表現。普“利”萬物而不偏私者為“貞”正,乾卦之德的直接表現是公正而不偏私,所以說“利貞者,性情也”。故“元,始也;亨,通也;利,利物;貞,正也”,為乾卦之四德也。

    乾始能以美利利天下,不言所利,大矣哉!

    這一段讚美天德。“乾始”即“乾元”,代表元、亨、利、貞四德。承襲上句,乾之四德陰陽和合無物不生、無物不長之美德去美利天下,自己卻不居功自利,真是偉大啊。

    大哉乾乎,剛健中正,純粹精也。

    乾卦為純陽之卦,六爻皆剛,剛則不屈,健則不息。一、三、五陽爻居陽位為正,二、五得中,故“剛健中正”。六爻皆陽,純而不雜,粹而無瑕,純粹而達到了精致,故“純粹精也”,說明天德達到了純粹而精的地步。

    六爻發揮,旁通情也。

    “揮”,動也。“旁”,廣也。乾卦六爻發動,廣泛地通達於宇宙萬物的各類情形之中,即宇宙自然事物之變化都包含在六爻的發動之中。

    時乘六龍,以禦天也。

    “時”為“明”之誤。“明”,指太陽。“明乘六龍以禦天”。言太陽乘駕六龍以行於天空。

    雲行雨施,天下平也。

    “平”,平衡協和。陰陽和合曰平。雲行雨降,天下無各種災害而諧和。

    小結:以上為第五段,以天德釋乾卦之卦辭和卦義。

    君子以成德為行,日可見之行也。“潛”之為言也,隱而未見,行而未成,是以君子弗“用”也。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