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雙魚走勢的S曲線,是螺旋線的正側視投影線(俯視則為圓)。它表示事物平衡的相對性、表示事物發展過程中的波浪性、曲折性以及它的上升性、前進性和周期性。

    隨著現代自然科學的發展,將有更多的事實證明太極圖的科學價值的重大意義。朱燦生指出:“太極(陰、陽)是科學的“燈塔”,“牛頓從開普勒天體運行規律中概括出來的萬有引力定律,是今日科學結構大廈的根基。現在,當用太極說重新審查這個基礎時發現:定律的係統封閉性是對現實係統開放性的歪曲和強加,是一把鎖住牛頓及以後一代代科學家通往認識自然本質大門的大鎖,是造成今日理論困難重重危機四起的根本原因”,我們在“燈塔的指引下,從天體運行的特征規律中概括出太極學說的一種翻譯,將走出另一條認識自然本質的道路”,“人們將逐步看出:表現為哲學、自然科學、社會科學、數學和宗教學的一切領域的人類活動,都不自覺地翻譯著太極學說”。

    傅正懿先生經過研究,得出結論:“太極-S曲線-突變理論”,他指出:“太極的中心是一個圓,包含著S曲線。現代預測理論指出,有兩個係統:一是封閉型係統,即有發展、生長限度的係統。這種係統的發展過程可用S曲線表示。二是開放型係統,它的發展過程如指數曲線。可以認為,太極圖中的圓是封閉型係統的形象表示,S形曲線是說明這一係統的發展過程的曲線。”還指出:“S曲線又稱為邏輯型規律曲線,許多自然、社會現象都可以用它來說明。世間萬物都隨時間推移作持續性的發展運動,呈現出一定的規律性。人們通過長期的觀察,發現許多自然、社會現象的發展變化過程都遵循一種邏輯規律,它可用S形曲線表示。S形曲線由一條指數曲線和一條對數曲線平滑銜接而成。從陰陽理論的觀點來看,太極圖中的S曲線是一分為二的陰陽雙方互相依存、製約、消長、轉化的動態說明。陰陽的消長轉化是S曲線的成因”。

    徐子評先生將太極圖用於中醫理論的研究,他指出:“根據天人相應的原理,將髒象學說與太極原理結合起來,便是人體結構模式”。傅正懿還應用S曲線的理論來分析太陽、少陽、陽明、太陰、少陰、厥陰等六經的傳變過程,得出了令人信服的解釋。地球的板塊結構也是一個太極圖。總之,太極圖有無限豐富的內涵和科學價值。

    1985年8月,在錢學森教授和張振寰教授的指導下,由國防科委航天醫學科學研究所梅磊教授對武漢體育氣功研究室主任夏雙全在氣功狀態下進行腦電監測,通過大腦功能掃描技術拍攝到一張腦潮漲落太極圖。一般健康人的大腦內有兩個宏觀的太極圖像,一個在天目穴,一個在百會穴,陰陽魚均呈白色,但亮度有所不同。訓練有素的氣功師,即使在常狀下也能呈現出清晰的太極圖,顏色為紫紅色和紅色或粉紅色,S波頻率高。病人則太極圖外圈變虛變大或太極圖消失,S波消失。這足以證明人人有太極,事事有太極,物物有太極。

    從審美度角度看,太極圖也是書畫美的秘訣,S曲線一波三折,體現了流動的韻律美。S形的布局是繪畫布局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書畫方法中所謂黑布白,就是要考慮到陰陽在畫麵上的比重或比例關係。在書畫的創作過程中,若能深刻領悟太極圖作為宇宙萬物的意象圖所具有運動氣韻感,使作品協調而具有藝術的深度,定會大大提高書畫的審美價值。人的體型呈S形,表現出人體的曲線美,曲線美(其他還有勻稱美、清秀美、豐滿美、健康美等)是人的形體美的重要方麵之一。因此,太極圖是宇宙間形體美、協調美和曲線美的縮影。

    總之,太極圖是我們祖先的一項絕妙的發明,它概括了宇宙間一切事物和現象,表達了宇宙萬物生成演化的基本規律,因而它也概括了易學的陰陽、三才、四象、五行、八卦、九宮的基本內容,體現了象、數、理、占的統一,含有哲學、天文、曆法、醫學、養生等學科的內容。宇宙間的一切事物和現象,不外乎是陰陽兩種對立的物質和由這些物質運動所產生出來的。來知德在《周易集解·古太極圖序》中說:“天地間形上形下,道器攸分,非道自道,器自器也。器即道之顯諸有,道即器之泯於無,雖欲二之不可得也。是圖也,將以為淪於無邪?兩儀、四象、八卦,與夫萬象森羅者,已具在矣。抑以為滯於有邪?凡儀象卦畫,與夫群分類聚,森然不可記者,曾何形跡之可拘乎?”即世間無形的道與有形的物體,都已具於太極之中,不能說它“無”,因為其中已經包含有陰陽兩種物質和陰陽運動形成的道,但也不能它是“有”,因為它並不就是具體的物質形體。這一解釋非常具有價值,即太極圖是無形與有形、具體與抽象的統一。

    太極圖是怎麽得來呢?根據清代學者毛奇齡的考證,陳摶所創造的太極圖,是將《周易參同契》中的“水火匡廓圖”與“三五至精圖”合並而成的。太極圖為陳摶首創,陳摶易學,不用煩瑣的文字解說,隻用圖以寓陰陽之數。陳摶把數學傳授給穆修,把象學傳授給種放,種放傳授給許堅,許堅傳授範諤昌。朱熹曾派友人蔡季通入蜀尋找陳摶的易圖,蔡季通從蜀隱者那裏得到三圖,其一就有太極圖。太極圖從此就在我國學術史上記載下來。由此可見,太極圖的首創者、傳播情況都十分清楚。但是,有人懷疑這一科學的東西不是我們祖先的發明創造,說什麽“如果視太極圖為某種神秘信息以巫覡文化方式的整合,那就有可能來自外星文明”,這種“可能”是隨意的猜測,不足為據。

    太極圖還有很多奧秘需要我們去揭示:1.古太極圖的兩個陰陽魚究竟象征什麽?(水火?光氣?)2.太極圖的旋轉結構為什麽同大氣對流運動如此巧合?3.太極圖、兩儀運動的基本形態為什麽同熱核反應的連鎖分裂完全相似?4.古太極圖的S曲線與圓的夾角為什麽同黃道與赤道的夾角(23度26分21秒)如此暗合?5.太極圖的具體模式是地球嗎?以上問題的深入研究,要從曆史的、現實的、實驗的層次上去展開,不應該把它推到外星人那裏去。

    二、伏羲八卦次序圖

    此圖又稱小橫圖,是北宋所傳的先天圖之一。其內容是說明八卦是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的過程。朱熹評論說:“此乃易學綱領,開卷第一義,然古今未有識之者,至康節先生始傳先天之學而得其說,且以此為伏羲之易也”。

    三、伏羲八卦方位圖

    此圖又稱小圓圖,是北宋邵雍所提出的先天圖之一。這個圖的內容是:乾坤始交為震,震為一陽生,表示陰消而陽生。巽為一陰生,表示陽消而陰生。兌為二陽生,表示陽長。艮為二陰生,表示陰長。左半球表示天始生萬物,有交泰之義,所以震兌兩卦象,皆陰爻在上,陽爻在下。右半球表示地始成萬物,所以巽艮兩卦象皆陰爻在下,陰爻在上意味著陽尊而陰卑。乾上為南,坤下為北,離左為東,坎右為西。乾為天,左半圈自下而上,表示陽氣生長,施生萬物;坤為地,右半圈由上而下,表示陰氣生長,收藏萬物。離為日,日起於東方,坎為月,月生於西方。天地開闔,形成四時運行;日月出入,形成晝夜長短與晦明弦望。這個圖將八卦的方位與四時的變化相聯係而展示出來,用以說明天時與節氣變化的規律性。

    四、文王八卦次序圖

    此圖為邵雍後天易學圖式之一,其學說來源於《說卦傳》中關於乾坤生六子說,認為乾坤為父母,其餘六卦為乾坤兩卦相交而生,兌離震三卦合起來為五陽四陰,巽坎艮三卦合起來為五陰四陽,五陰對五陽,四陰對四陽,如同水火相生相克,而生成萬物。邵雍將其說歸為文王八卦,目的在於說明伏羲八卦次序圖是出於心法,乾坤六子說隻文王的推演。(見圖三)

    五、文王八卦方位圖

    此圖是邵雍後天易學圖式之一,此圖起於震,終於艮。其方位為離南坎北,震東兌西,坤為西南,乾為西北,巽為東南,艮為東北。其中坎離艮兌為四正卦。邵雍把此圖定為文王八卦方位圖。以此證明乾坤坎離四正卦的模式早於坎離艮兌的模式,從而進一步以此作為區分先天易學和後天易學的證據。

    六、伏羲六十四卦順序圖

    此圖又稱大橫圖,是邵雍所傳的先天圖之一。其內容講的是六十四卦的形成過程,就是一分為二或叫加一倍法以形成六十四卦,即一分二,二分為四,四分為八,八分為十六,十六分為三十二,三十二分為六十四,換言之,即是2的6次方。此圖從右至左,起於乾終於坤,從右到左來看,六十四卦從乾到坤也經六變,乾上九爻變,為夬卦,為一變;夬卦九五爻變,為大壯卦,是為二變;大壯卦九四爻變,為泰卦,為三變;泰卦九三爻變,為臨卦,是為四變;臨卦九二爻變,為複卦,複卦的初九爻變為坤卦,是為六變而為六十四卦。從右至左反映了陽消陰長的過程,相反從左至右反映了陰消陽長的過程。從左至右符合二進位製的規律,即是合二而一的過程;相反,從右至左是一分為二的過程。此圖有重要的科學價值。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