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法·盧梭

    【範例二】

    農諺四則

    夏收就要到了,為了使大家掌握天氣情況,現介紹幾種觀測天氣的辦法:

    早霞不出門,晚霞曬死人。

    瓦礫雲,等不得明。

    自古長安西風雨。

    燕子低飛蛇出洞,不久風雨就到來。

    第十二章 發刊詞、凡例、序跋

    第一節 發刊詞、凡例、序跋的概述

    一、發刊詞

    發刊詞是報紙雜誌創刊之時向讀者“亮相”的“宣言”,是幫助讀者了解自己,擴大影響的一篇關鍵性的說明文。

    二、凡例

    凡例是對一本書編撰體例的說明文字。它是編撰工作中應當共同遵守的基本原則,是讀者了解圖書內容和結構的基本線索。

    凡例一般放在書的前麵,又稱發凡、例言等。在古代,任何書籍都是有凡例的(隻是有的沒有列出)。現在,通常隻是字典、辭典、手冊、年譜、資料匯編之類工具書印有凡例。

    三、序跋

    序又作“敘”或稱“引”,古代多排在書的末尾,後來一般放在書的前麵。現在有的人把“序”改成“前言”。

    跋又作“後序”、“後記”,一般是放在書的後麵。

    現在人們習慣地叫前“序”後“跋”,即寫在書前的叫“序”,書後的叫“跋”。

    這兩種文體,都是說明出書宗旨和經過的文體。許多序、跋對本書還發表評論,即讚頌肯定、推薦本書的價值。

    常見的序、跋種類有:

    ◆敘述式敘述出版此書的目的、經過、此書的價值等。

    ◆說明式。說明出版的有關情況,此書的用途、讀者對象等。

    ◆議論式。如毛澤東為《農村調查》寫的序、跋,就是一篇理論性、指導性極強的議論文。

    第二節 發刊詞、凡例、序跋的寫作及範例

    一、發刊詞的結構及範例

    發刊詞由以下幾部分構成:

    ◆標題

    標題或徑標“發刊詞”,或為別致起見,標為“見麵的話”、“開篇絮語”、“致讀者”等。

    ◆正文

    包括本報(刊)的性質、宗旨、方針、讀者對象以及稿件方麵的要求等等。寫法多種多樣,或明白曉暢,或含蓄深沉,或氣勢磅礴,或舒徐婉轉,不過,這種風格僅和本報(刊)的性質相關,要顯示出個性。

    ◆簽署

    報刊編輯及日期。

    【範例】

    弘楊詩詞藝術

    ——《中華詩詞》發刊詞

    在我中華民族的文化寶藏中,傳統詩詞有著特別突出的地位。這不僅由於它曆史悠久,作品豐富,而且還因為它具有深刻廣泛的社會內涵和無與倫比的詩詞美。我國的傳統詩詞最能體現漢語聲情意象之美,具有超越浩茫時空的活力。許多優秀詩篇成為千古絕唱,深深植根於人民之中。中國的文學史在悠悠數千年間首先是一部詩歌史。傳統詞對於華夏文化傳統的形式,人民心理素質的培育,產生著巨大的影響。諸如愛國主義、憂患意識、博愛情懷、教化思想、理性思考之類,都是詩詞中高揚的旋律。它在陶冶情操、砥礪意誌、增進道德修養和增強民族凝聚力方麵,都潛移默化地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至於傳統詩詞在詩藝方麵的成就,更是有口皆碑舉世公認的。我們要研究和繼承祖國的這份寶貴遺產及其優良傳統,並加以發揚光大。

    “詩言誌、歌詠言”。“詩文隨世運、無時不趨新”。傳統詩詞從來具有與時代同步前進的特點。我們今天已經是偉大的社會主義時代,十幾億人民群眾正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為建設富強、民主和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奮鬥。詩詞也和其他上層建築一樣,必須服務於它的經濟基礎—一社會主義。今天的詩詞創作必須在題材、思想、感情、語言、韻律諸方麵力求遵循和體現時代精神。這是我們時代詩詞事業成敗的關鍵。因此,我們在努力繼承詩詞傳統的同時,必須著意於改革、創新。任何因循守舊的保守思想都是要不得的。

    “五四”新文化運動中,傳統詩詞曾受到了嚴重衝擊。當時吟壇上確實存在著無病呻吟、思想陳舊、熱衷用典、佶屈聱牙等諸多流弊,給予衝擊,即加以批判和改革,是必要的。在提倡白話文的同時,創造出白話詩體,也是曆史的必然和積極貢獻。我們對於“五四”新文化運動的這種革命精神和成就要給予充分肯定。問題在於它當時受曆史條件的限製,先驅者們還未能做到完全用馬克思主義的科學世界觀去觀察和處理問題,以致對傳統詩詞不加分析,以偏概全,陷入形而上學的民族虛無主義,把整個傳統詩詞都視為“僵死的文學”,一律打倒,對新詩則要求“另起爐灶”,使之脫離中國詩歌的民族傳統。這也就是70多年來傳統詩詞處於被冷落歧視地位,新詩的發展也受到某種局限的曆史原因。我們應當從曆史經驗方麵受到教益:一方麵,要努力繼承“五四”新文化運動的革命精神,繼續致力於傳統詩詞的改革和創新;另一方麵,要注意清除新文化運動偏差所產生的消極影響,對付傳統詩詞的改革采取十分謹慎的態度。

    一位海外華裔詩人說得好:“傳統詩詞永遠是一條打不死的神蛇”。70多年來,許多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和人民群眾繼續創作傳統詩詞的事實,許多優秀詩篇在人民中廣為流傳,經久不衰的事實,說明了傳統詩詞不僅為人民所喜聞樂見,而且可以適應新的時代,具有頑強的生命力。

    毛澤東是偉大的革命家,同時又是一位偉大的詩人。在半個多世紀的革命生涯中,他始終熱愛傳統詩詞,創作傳統詩詞。他尊重詩詞傳統,但又勇於創新。他是詩詞革新的能手,但又是“舊瓶裝新酒”的典範。他的詩詞作品富有時代精神,並且意境深遠,韻味濃鬱,達到了思想性與藝術性的高度統一,成為全國人民最寶貴的精神財富。毛澤東的詩詞理論具有深邃的思想和遠見。我們要認真學習毛澤東詩詞,研究毛澤東詩詞,從毛澤東詩詞中吸取深刻的教益。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在中央正確路線的指引下,隨著經濟的振興和文化的繁榮,傳統詩詞也開始走出低穀,迎來了燦爛的春天,傳統詩詞走向振興。

    新詩也正在茁壯成長。新詩在“五四”之後的曆史征途中,曾為抵禦外侮和社會變革吹起了響亮的號角,現在又為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貢獻力量。新詩與傳統詩詞實際是當今吟壇上的並蒂之花,相互輝映,相輔相成共同創造著中華詩詞的未來。

    作為中華詩詞學會會刊的《中華詩詞》的出版,對於振興傳統詩詞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團結海內外詩人詞家和廣大詩詞愛好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凡例的結構與範例

    凡例一般由以下幾部分組成:

    ◆標題

    徑標“凡例”等字樣,或加上書名。

    ◆正文

    這部分除了原則性地說明大致內容外,主要是介紹體例,常見的是采用分條編寫的形式。字典、詞典介紹條目安排,字辭取舍,注意規範,釋義原則、檢查方法等,其他書籍多介紹入選標準、排列順序、資料來源、注釋規格等。

    ◆簽署

    編撰者和日期。

    【範例】

    凡 例

    一、《辭海》曆史學科分中國古代史、中國近代史、中國現代史、世界史等冊出版,本冊為中國現代史部分(包括中共黨史在內),共收詞目1165條。

    二、本冊所收詞目,主要是中國現代史(1919年五四運動到1983年12月)上比較著名的政治運動、曆史事件、武裝起義和根據地、軍隊戰爭、重要會議、路線政策、黨派社團、文件著作、曆史人物等;凡屬現代哲學史、文化史、教育史、科技史、民族史等方麵的詞目,均列入其他各有關分冊。

    三、人物詞目,隻收已故的曆史人物,以去世的時間先後順序排列。

    四、重要人物附有插圖。

    五、一詞多用的用①②③......分項敘述。

    六、釋文的舊地名,一般均夾注今地名。

    七、本冊前麵刊有《分類詞目表》,所分類別和排列次序,主要從查閱方便考慮,各類詞目均以時間順序排列。書末另附有《詞目筆畫索引》,供讀者查閱。

    八、本冊內容及編排,如有錯誤或不當之處,請指正。

    三、序、跋的寫作。

    因序、跋有不同的種類,寫作時應抓住不同的文體的寫作特點進行寫作。用記敘方法寫序跋,就要注意層次清楚,語言通順,中心明確;用說明方法寫序、跋,就要注意把出版宗旨,有關情況說清楚;用議論方法寫序、跋,就應運用寫議論文的方法,把有關的道理說明白。

    【範例】(序)

    現代文學的活化石

    ——《李華飛文集·筆記回憶錄卷》序言

    李保均

    從本世紀20年代從事文學創作活動,以至於90年代仍筆耕不輟者尚有凡人?老作家李華飛即其一也。《李華飛文集》以老作家親身經曆的文學創作活動和炳彪於世的斐然實績,真實生動地記錄和再現了二、三十年代以來,從事進步文學活動的以建設新文學為己任的忠於時代、忠於文學,在創作上不屈不撓執著追求的一代文學工作者所走過的,包孕著歡樂與創造、艱辛與苦難的平凡而又輝煌的創作曆程;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李華飛是中國現代文學史的見證人,是現代文學的活化石。

    《李華飛文集》的《筆記·回憶錄卷》尤值一讀。它對於我們認識和了解李華飛的創作經曆,有直接的意義。李華飛從 1927年上中學時即接觸新文學並在報紙上與同學四人辦文

    藝副刊,發表了一係列被稱為“美文”的散文和詩歌;在此前後,受到“左聯”東京分盟及魯迅、郭沫若、聞一多的創作活動和文藝思想的深刻影響,他自豪地把自己視為這些“五四”新文化運動旗手的追隨者和盟友;《鄉情不斷墨末濃》、《一個留學生在東京》、《初出三峽幽燕赴古都》等篇記述了作者早期文學活動的片斷。這期間他在日本留學,同時在國內發表小說,較多的是詩歌,其中《渡洪江》是歌頌紅軍1935年萬裏長征的敘事詩,是國內文壇最早公開在報刊上宣傳和歌頌中國工農紅軍長征的不朽業績的文學作品,影響很大。《文救”演出隊》文雖不長,卻實記了作者與陳翔鶴,謝冰瑩等主編文學叢刊《春雲》、《文境》的實況,從文化活動的特殊角度描寫了抗戰八年的抗日救亡活動;凡此等等,每記一人一事一物,文字“豐而不餘一言,約而不失一辭”。精雕細刻,簡潔優美,所記材料很有史料價值,彌足珍貴。其他筆記,為寫解放前的人物軼事、時事軼聞,很得筆記文體之精髓,平易樸質而藏有深意,且多為名士聞人言行之真實筆錄,一次次閃光鏡頭,一次次突如其來而又十足生活化的真實亮相,形成一個個人物特殊品位和作風的定格,讀之饒有興味。揚雄《法言》雲:“大文彌補,質有餘地”,這實則是李華飛的基本藝術作風。在本集的筆記文學中,作者發揚了中國筆記文學的傳統,細微中見精神,平實中現崢嶸;畫龍點睛的警辟議論,鞭辟入裏;泌人心脾的揶揄幽默,更令人忍俊不禁而深長思之。作者近年文筆更健,髦齡之年,或詩或文,竟暢流不止,似“一日不作詩,心源如廢井”者,且文字老練、凝重、沉鬱,興觀群怨皆見於筆端;幾十年的人生磨練和深邃的文學修養,已使華飛老的作品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

    本集的筆記和回憶錄皆為紀實文字,最能見出作者的人格和性情。在六十年的文學創作的曆史長河中,無論是狂潮襲來,處於逆境;或是風平浪靜,一路順風,作者皆保持著一個文學家尊貴的不逢迎、不屈節、不懈怠、不止步的操守和品格。文如其人,人如其文。“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杜甫),這不是李華飛。淡泊人生,甘於寂寞,默默追求、我行我素,平淡地埋頭於自己終生所鍾愛的文學事業中,以文學實績,由後人去證實自己的存在,這才是李華飛,一個令人尊敬的老作家寶貴的精神品格。

    研究《李華飛文集》,對於我們研究現代文學,研究一個現代作家的曆程和業績都是十分必要的。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