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reference_book_ids":[7267077385848097832,6890728374843477006,6838936275928484877,7255203659015785531,7233628637428190242,7257455404240604215,7012517992130939934]}],"81":[{"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81,"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5,"start_container_index":81,"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0},"quote_content":"《紅樓夢》reference_book_ids":[7267077385848097832,6890728374843477006,6838936275928484877,7255203659015785531,7233628637428190242,7257455404240604215,7012517992130939934]}],"82":[{"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82,"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5,"start_container_index":82,"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0},"quote_content":"《紅樓夢》reference_book_ids":[7267077385848097832,6890728374843477006,6838936275928484877,7255203659015785531,7233628637428190242,7257455404240604215,7012517992130939934]}],"85":[{"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85,"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12,"start_container_index":85,"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7},"quote_content":"《紅樓夢》reference_book_ids":[7267077385848097832,6890728374843477006,6838936275928484877,7255203659015785531,7233628637428190242,7257455404240604215,7012517992130939934]}],"86":[{"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86,"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7,"start_container_index":86,"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2},"quote_content":"《紅樓夢》reference_book_ids":[7267077385848097832,6890728374843477006,6838936275928484877,7255203659015785531,7233628637428190242,7257455404240604215,7012517992130939934]}],"88":[{"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88,"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7,"start_container_index":88,"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2},"quote_content":"《紅樓夢》reference_book_ids":[7267077385848097832,6890728374843477006,6838936275928484877,7255203659015785531,7233628637428190242,7257455404240604215,7012517992130939934]}]},"author_speak":"code":0,"press_status":1,"content":"  本章主要介紹了學術論文、畢業論文、畢業設計報告、評論文、策劃書、教案、說課文稿、病例的概念、作用、種類、特點、寫作技巧及範例。人們常常為寫不好論文而發愁,也常常為講不好一堂課而著急。那麽請仔細閱讀本篇,這些問題定將迎刃而解。

    第一章 學術論文

    第一節 學術論文的概念及作用

    ◆學術論文的概念

    學術論文也稱“論文”、“科學論文”、“科技論文”,是在各種科學領域內專門探討學術問題、反映研究成果的論文。它既是進行科學研究的一種手段,又是描述科研成果的一種工具。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科學技術報告、學位論文和學術論文的編寫格式》對此的科學定義是:

    學術論文是某一學術課題在實驗性、理論性或觀測性上具有新的科學研究成果或創新見解和知識的科學記錄;或是某種巴知原理應用於實際中取得新進展的科學總結,用以提供學術會議上宣讀、交流或討論;或在學術刊物上發表;或作其他用途的書麵文件。

    學術論文應提供新的科技信息,其內容應有所發現、有所發明、有所創造、有所前進, 而不是重複、模仿、抄襲前人的工作。

    ◆學術論文的作用

    學術論文是科學研究過程中的一種手段,它具有傳播效用,是進行學術交流的工具,凡新發明、新成果或新發現都要以論文形式公之於眾,同時它又具有儲存價值,將人們在各階段的科研成果儲存下來,世代相傳。學術論文對於推動科學技術、人文科學的發展,促進人類文明的進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因此,高等學校的學生、各種領域的研究人員都要學會寫學術論文,掌握好這一從事科學研究的工具。

    第二節 學術論文的種類及特點

    一、學術論文的種類

    學術論文一般可包括科學專著、專論、實驗報告、研究劄記,以及大學中的學年論文、畢業論文、學位論文(學士論文、碩士論文、博士論文)等。下麵根據大學生的實際學習需要,介紹幾種常用的論文類型:

    ◆學年論文

    學年論文指高等院校的學生在每一學年末所撰寫的帶有總結性的論文。也可以說,它是一種學術性不太強、難度較小、帶有練習性的綜合性作業。學生可以在所學的諸學科中自由選題,在教師的指導下獨立地進行撰寫。它的目的主要是檢驗該學生對某一學科基本知識的掌握和運用能力,並激發他們運用專業知識去進行科學研究的興趣。這類論文在內容上往往強調科學性,注重對前人知識的理解和運用,但獨創性不強,不如畢業論文、學位論文等其他學術論文。它的篇幅一般在7 000至8 000字。

    ◆畢業論文

    畢業論文指高等院校的學生在畢業時所撰寫的帶有總結性的論文。也可以說,它是一種具有一定學術性、難度適中、帶有選拔性的綜合性答卷。我國學位製度規定,大學生畢業可申請學士學位。因此,畢業論文往往同時就是“學士學位論文”。學生往往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選題,獨立地閱讀文獻、收集資料、編寫提綱,進行科學研究,並最終以論文形式來反映他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它要求表明該學生在某一學科領域中已經掌握了基本的知識和理論,並具備了一定的獨立研究能力。這類論文在內容上不但要強調較強的科學性,而且注重獨創性,要求能反映出該學生在某一科學領域中今後的潛在研究能力和發展趨向。但畢業論文在科學性和創見性上的要求,不像其他學術論文那樣高。它的獨創性要強於學年論文,而又弱於碩士、博士論文。其篇幅大致在1萬字左右。寫作畢業論文,應注重選擇與專業課內容相關的題目,其難易程度要適合自己的實際能力;要在導師的指導下進行科學研究和論文寫作;論述要有條理性、邏輯性;裝訂要科學化、規範化。

    ◆學位論文

    學位論文是一種為了獲取學位而提出用於答辯的論文。它應該反映出學位申請者在某一領域中的學識水平、學術成果以及獨立進行創造性科學研究的能力,這是學位評定、授予的重要依據。

    我國的學位有三級,即學士、碩士、博士,因此學位論文也有三種:一是學士論文;它應表明申請者確已較好地掌握本門學科的基礎理論、專門知識和基本技能,並具有從事科學研究工作或擔負專門技術工作的初步能力,通常由大學高年級學生提出,故也稱“畢業論文”。二是碩士論文,它要求申請者對所研究的課題應當有新的見解,表明作者具有從事科學研究工作或獨立擔負專門技術工作的能力,通常由攻讀碩士學位的研究生提出。它的學術性往往介於學士論文和博士論文之間。其篇幅一般在2至5萬字。三是博士論文,它應表明申請者具有獨立從事科學研究工作的能力,能開拓出新的研究領域,解決一些具有重要意義、有突破性的問題,並在科學或專門技術上做出創造性的成果。它的形式應該是係統、完整、精深的科學著作。通常由攻讀博士學位的研究生提出。其篇幅一股在5萬字以上。申請學位的同等學力人員提交的學位論文,其要求與上述相同。以上三種學位論文均須在指導教師指導下,由論文作者獨立完成。

    二、學術論文的特點

    學術論文所涉及的科學領域雖各不相同,但都具有共同的特點:科學性、理論性、創見性和專業性。

    ◆科學性

    學術論文是在科學領域中表述研究成果與見解的文章,具有很強的科學性。它的科學性主要表現在立論切實,從實際出發,不憑主觀臆斷;論據確鑿充分,要花大力氣調查、實驗和收集資料;論證主要采用歸納法,結構嚴謹周密,具有很強的邏輯性。

    ◆理論性

    學術論文要求運用科學的原理和方法闡明學術問題,它是一項相當複雜艱苦的活動,需要探索客觀事物的規律並對事物作出科學論斷。它不同於一般的議論文,它要求作者站在一定的理論高度觀察和分析研究問題,其研究過程及其內容都體現了理論應用和理論構建的特點,具有較濃的理論色彩。

    ◆創見性

    一篇好的學術論文應當體現出作者的新思想、新觀點、新見解,隻有這樣,才能算是自己的論文。創見性具體表現在或提出前人未曾提出的新問題,或對現有問題提出新思想、新方法、新見解,或對已有的理論成果進行修改、補充和深化。隻有對理論有了本質的認識,對問題有了根本性的把握,才會有自己的立場和觀點,文章才會有個性。創見性是論文的真正價值所在,是文章的生命力所在。

    ◆專業性

    學術論文的材料、語言具有專業特點,涉及的內容有各自專門的領域,有其特色的理論體係和科學術語,知識專業性極強。

    第三節 學術論文的寫作技巧及範例

    一、學術論文的結構

    根據國家標準GB7713—1987《科學技術報告、學位論文和學術論文的編寫格式》的要求,學術論文應當由標題、作者署名、摘要、關鍵詞、正文、注釋、參考文獻目錄等部分構成。

    (一)標題

    標題又稱題目,是論文的必要組成部分。它要求用最簡潔的最恰當的詞語構成邏輯組合,反映論文的特定內容,是論文內容的高度概括。一般或以論點標示,或以論題標示,應力求直接、醒目、明確,能給讀者以新鮮的感覺,標題字數以不超過20字為宜,盡量不要使用標點符號(有時用空格代替逗號或分號)。如《正確認識加入WTO的利與弊》、《老人與海:一個關於孤島的寓言》。

    (二)署名

    署名是作者對研究成果擁有著作權和責任感的體現。

    (三)摘要

    摘要又稱提要。一般放在論文標題和作者署名的下麵。摘要是學術論文的寫作目的、對象、過程、方法、結果和結論的簡要說明,是論文基本內容的梗概,應力求簡明扼要。中文摘要一般不宜超過200~300字;外文摘要不宜超過250個實詞。

    (四)關鍵詞

    關鍵詞又稱主題詞,是為了文獻標引工作,特別是為了計算機自動檢索的需要,從論文中選取起關鍵作用、代表中心內容的詞,或用以表示全文主題內容信息款目的詞、詞組或術語。選擇關鍵詞可以從論文標題和摘要中選取,也可以從論文正文中尋找。一篇論文一般可選出3~8個關鍵詞,將它們依次逐個列於摘要之下。關鍵詞要以選準、選全為原則,同義詞、近義詞不要同時選為關鍵詞。

    (五)正文

    正文包括引論,本論和結論。

    ◆引論

    也稱前言、緒言、導言、緒論等,是論文正文的開端。主要介紹論文的研究背景、主旨、意義以及作者的意圖與依據,有時也介紹研究的方法和結果。引論應開門見山,引人入勝。篇幅長短可因題而定。

    ◆本論

    這是學術論文的主體部分,也是最重要的部分。它是作者學術理論水平和創造才能的集中體現,決定著論文成敗和論文質量的高低。由於資料多,內容豐富,所以特別要注意條理和結構。這部分要對所研究的問題進行周密的分析、論證,並闡述自己的觀點和見解,要突出“新”字,以反映論文具有的創見性。結構形式通常采用總分式、並列式、層進式或混合式(並列與層進交織)。要求邏輯嚴密,論證深刻有力。

    ◆結論

    這是學術論文的收束部分。結論通常是對全文的研究成果進行歸納,並提出進一步的研究方向;有的還對研究過程中得到的幫助表示感謝。具體包括:對所研究的課題的結論看法;對所研究的課題的探討性意見;對所研究的課題尚未解決的問題的想法。

    (六)注釋

    注釋是對正文某些內容的解釋。一般有下列四種:

    ◆尾注

    這是在全文或全書的末尾一並加注。篇幅不太長的單篇論文常用這種方法。好處是注釋集中在一起,引文的出處一目了然;不足之處是閱讀時頗費翻檢之勞。

    ◆腳注

    即把注釋內容寫在被注釋項所在頁的下端。讀者在查閱時,無須翻檢,較為便捷。現在的著作中使用較多的就是此種加注法。

    ◆段中注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