轟hōnɡ:①形容大的聲音:轟動、轟轟烈烈、轟雷貫耳、轟隆隆、轟鳴、轟然、轟嚷、轟響。②用大炮或炸彈破壞:轟打、轟擊、轟炸、炮轟。③驅逐,趕走:轟出去、轟蚊子、轟走。

    【解析】

    “哄”有三個讀音,其中“哄hōnɡ”和“轟”的意思相近,都是擬聲詞。“哄hōnɡ”的形旁是“口”,聲旁是“共”,指“眾人一起發出聲音”。“轟hōnɡ”的繁體字是“轟”,可見指“很多車行進響聲震耳”。所以,“哄hōnɡ”隻擬人聲,而“轟”則多用於事物;“哄”強調聲音很雜,而“轟”則強調聲勢、聲音之大。

    “轟動”可以寫作“哄動”。

    【例句】

    大街上亂哄哄的一大片人都擠在道路兩旁看轟隆隆緩慢行駛而過的大坦克。

    【中華句源】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詩經.小雅.鶴鳴》

    這句話的意思是其他山上的石塊,可以用來琢磨玉器。攻:琢磨。其原指一國的人才,也可以為另一國所用。後來比喻借他人的批評幫助來改正自己的過錯,或者比喻拿別人的情況作為借鑒。從讀書做學問這方麵來講,學人文科學的,要讀一些自然科學的書;學自然科學的,也要讀些人文科學的書。

    學習其他科目有利於我們開闊視野,增長見識;有利於我們增添學習方法,縮短學習差距;有利於我們拓展思路,增強創造性思維。

    宏.洪.鴻.弘hónɡ

    宏hónɡ:①博大,深遠,廣泛:宏辯、宏才、宏達、宏大、宏富、宏觀、宏貫、宏規、宏闊、宏麗、宏亮、宏論、宏碩、宏通、宏圖、宏偉、宏遠、宏願、宏揚、宏毅、宏願、寬宏。②姓。

    洪hónɡ:①大:洪波、洪大、洪恩、洪帆、洪範、洪福、洪湖、洪荒、洪亮、洪量、洪流、洪爐、洪水、洪水猛獸、洪濤、洪鍾。②大水:山洪、洪泛區、洪峰、洪河、防洪、分洪、蓄洪。③姓。

    鴻hónɡ:①大雁:鴻毛、鴻雁、雪泥鴻爪。②大,也指知識淵博:鴻博、鴻福、鴻溝、鴻鵠、鴻烈、鴻名、鴻儒、鴻生、鴻圖、鴻威、鴻文、鴻休、鴻緒、鴻運、鴻誌。③指書信:鴻稀鱗絕、鴻信、來鴻。④姓。

    弘hónɡ:①大(現多用“宏”):弘慈、弘功、弘績、弘量、弘謀、弘圖、弘願、弘業、恢弘。②擴充,發揚:弘道、弘化、弘揚。③姓。

    【解析】

    “弘、宏、洪、鴻”四個字自古都有“大”的意義,但是它們的本義並不同,它們的“大”義有各自不同的來源。

    “弘”字的形旁是“弓”,其本義是弓聲;“宏”字的形旁是“宀”,其本義是屋深;“洪”字的形旁是“氵”,其本義是洪水:“鴻”字的形旁是“鳥”,其本義是天鵝。清代語言學家段玉裁在其名著《說文解字注》中認為,“弘”字是假借“宏”字才有“大”義,因為這種假借產生得很早,久而久之,“大”就成了“弘”的基本意義;“宏”字是由“屋深”的本義引申出“大”義;“洪”字是由“洪水”的本義引申出“大”義;而“鴻”字是由“天鵝”的本義引申出“大”義。

    在這四個字中,“弘、宏、鴻”三個字自古就有動詞“光大”義,是從形容詞“大”義引申而成的。在這三個字中,古代“弘”字用作動詞的幾率最高,“宏”字次之,“鴻”字最低。

    隨著時代發展,它們逐漸產生了不同的分工趨勢:“弘、宏”二字的基本義都已不用,“弘”字側重於承擔動詞義“光大”;“宏”字側重於承擔形容詞義“大”;“洪、鴻”二字的本義至今常用,所以基本上二者隻表示本義,隻有在曆史傳承下來的詞語中保留了形容詞義“大”,如“洪爐、洪鍾、鴻篇巨製、鴻儒”等。

    所以,在現代權威的字典中,通常“宏”字,不再收錄動詞義“光大”,即便收錄,也會注明“現在一般寫作‘弘’”。

    有許多形容詞古代本有“弘”、“宏”兩種寫法,到現在都自然淘汰了用“弘”的異形,如“宏大、宏偉、宏麗、宏贍”。“宏”字的形容詞義“大”現代仍有能產性,如“宏觀”一詞就是產生於現代且非常常用的一個詞。“弘”字趨向於動詞義“光大”,所以“弘揚-宏揚”取“弘”字;“宏”字趨向於形容詞義“大”,所以“宏論-弘論、宏圖-弘圖、宏願-弘願、宏旨-弘旨”都取“宏”字。

    “洪”字表示“大”,比“鴻”字更為人熟知,“洪爐、洪鍾”都比“鴻篇巨製、鴻儒”更常用,所以“洪福-鴻福”取“洪”字。“恢宏”和“恢弘”兩種寫法都正確。“恢弘”側重動詞義;“恢宏”側重形容詞義。所以,注重詞源,著眼於動詞義,則取“弘”字;注重現實,著眼於形容詞義,則取“宏”字。

    【例句】

    現代社會已經不是一個鴻雁傳書封閉時代,交通日益發達,社會日益開放,每個人發財致富的宏願都可能實現,當然,開放意味著有競爭,但隻要你能在商海洪流中勇往直前,懷著熱情的心,弘揚中華民族堅韌的性格,終會致富,甚至走出國門,走向世界。

    huɑ

    劃huá/huà.畫huà

    劃huá/huà:huá①用槳撥水使船行動:劃船、劃動、劃過、劃槳、劃水、劃艇、劃行、皮劃子。②合算:劃不來、劃得來、劃算。③用刀或其他堅硬的東西把物分開或從物上擦過:劃火柴、劃開、劃玻璃、劃破、劃一道口子。/huà①分開,撥給:劃撥、劃定、劃分、劃歸、劃界、劃款、劃清、劃時代、劃一。②設計:劃樣、策劃、出謀劃策、籌劃、計劃。③同“畫”

    畫huà:①繪圖,或用筆之類東西繪製線條、符號、標記等:畫餅充饑、畫地為牢、畫符、畫家、畫龍點睛、畫眉、畫師、畫圖、畫脂鏤冰、繪畫、學畫、作畫。②圖像及與繪圖有關的工具:畫板、畫報、畫本、畫筆、畫冊、畫舫、畫境、畫卷(juàn)、畫廊、畫麵、畫片、畫屏、畫壇、畫堂、畫外音、畫像、畫紙、人物畫、詩情畫意、詩中有畫、圖畫、油畫。③簽,署名:畫到、畫稿、畫供、畫卯、畫押。④用手做出某種姿勢幫助示意:比畫、“曲終收撥當心畫”、指手畫腳、指天畫地。⑤字的一筆稱一畫,也指漢字的一橫:畫數、筆畫。⑥用語言描寫:刻畫、描畫。【解析】

    在過去相當一段時期,“劃”與“畫”在下列四項意義上通用,但現在一般寫作“畫”:①用筆之類東西繪製線條、符號、標記等,如“畫一條直線、畫一道印兒”。②用語言描寫。③漢字的一筆叫一畫,如“一筆一畫寫字、字的筆畫”。④漢字一橫叫一畫,多用於方言,如“畫平豎直、三畫一豎是‘豐’字”。

    “劃(huà)”字現在縮小了使用範圍,隻限於表示:①把整體分開,如“劃成五個社區、劃定範圍、劃時代、劃分”。②劃撥,如“劃款、劃賬”。③設計,籌措,如“籌劃、謀劃、策劃”。

    總之,“劃”則是具有空間想象力的表示和實際動著,而“畫”必須是從筆的情況下具有的表示。

    【例句】

    他在手拿著畫板,坐在劃艇上,正全神貫注地畫畫。

    【知識講堂】“言”的由來

    在我國民間風俗中,臘月廿三過小年,傳說這一天家中的灶王爺要回到天上,向玉皇大帝匯報地上人一年間行事的善惡好壞,所以每年到臘月廿三這天,人們都要敬灶王爺吃糖瓜,還要在灶台上貼一對聯:“上天言好事,下地保平安”,希望他到天宮後,不要搬弄人間是非。對聯中的“言”字為何意呢?

    甲骨文、金文的“言”字,下麵部分是口舌的象形,而在舌頭之上加一短橫作為指示符號,表示人張口搖舌正在說話的意思,因此言字的本義是說話。

    華裔huáyì.華人huárén

    華裔:①指我國和我國的四鄰。②華僑在僑居國時所生下的並取得僑居國國籍的子女。

    華人:①中國人。②指取得所在國國籍的中國血統的外國公民。

    【解析】

    “華裔”是指定居在國外的華人已經取得中國以外的國籍者和在國外出生,根據出生國的法律而擁有外國國籍者。也就是說從法律上說他們已經不是中國公民,但是從血統上說他們是華人的後代。

    “華人”是指全世界的擁有中華民族血統的人的總稱。也可以指稱在某一特定區域內的擁有中華民族血統的人,而不論其目前所擁有的國籍。但在實際應用上通常隻用來指稱居住在中國大陸及港澳台之外的其他國家和地區的華人,也就是海外華人。

    【例句】

    美國華裔英語女作家湯婷婷描寫了在美的華人早期移民修建橫亙美國的大鐵路的情況。還有一些電影表現了早期華人淘金者。

    化妝.化裝huàzhuānɡ

    化妝:塗抹脂粉等使容貌美麗。

    化裝:①演員為了適應所扮演的角色而修飾容貌。②改變裝束、容貌,也指假扮。

    【解析】

    “化妝”與“化裝”都是動詞,都有“打扮、修飾容貌”的意思,但使用範圍有區別。“化妝”是指美容,用化妝品來修飾頭部、麵部,使容貌美麗。如,她每天上班前都要化妝。和“妝”有關的詞語,如,梳妝”“濃妝豔抹”中都用“妝”。表示女子出嫁時陪嫁物品的“嫁妝”中,也要寫“妝”。

    “化裝”是指為了演出的需要,演員裝扮成特定的角色。“化裝”不僅指頭部、麵部,還包括身體。如,孩子們化裝後上台,扮演各種可愛的小動物。“化裝成難民”“化裝成商人”“化裝成乞丐”中的“化裝”都不能用“化妝”代替。

    如果是指修飾頭部、麵部,進行美容的工作室,要寫成“化妝間”;如果是給演員進行全身裝扮的工作室,則應當寫成“化裝間”。在美容店修飾頭部、麵部的師傅,應該稱“化妝師”;如果是裝扮全身、幫助演員扮成某個角色的劇組工作人員,則應該稱為“化裝師”。

    【例句】

    這位女演員化妝起來,淡妝濃抹總相宜,回頭率極高,化裝後上台演出,演誰像誰,技高一籌。

    huɑn

    煥.渙huàn

    煥huàn:①光明,照耀:煥炳、煥發、煥赫、煥麗、煥目、煥然一新、煥蔚、煥映。

    渙huàn:①散開:渙然冰釋、渙散。

    【解析】

    這兩個字雖然形似,讀音相同,但釋義不同。遇到被水衝散,消失的是“渙”;遇到光明之火,讓人眼前一亮的是“煥”。

    “煥然一新”不要寫成“渙然一新”。

    【例句】

    經過戚繼光對軍隊嚴加訓練,原來渙散的隊伍,煥然一新,士兵各個嚴守紀律,勇敢無畏。

    hui

    暉.輝huī

    暉huī:①陽光:暉光、暉映、春暉、斜暉、餘暉、朝(zhāo)暉。

    輝huī:①閃射的光:輝煌、光輝、生輝。②照射:輝耀、輝映、輝照。

    【解析】

    這兩個字都有“光彩”的意思,但“暉”專指陽光,是名詞;“輝”指太陽或其他物體所閃耀的光輝,有時用作動詞或形容詞。所以,“輝煌”“光輝”“輝映”不能寫成“暉”。

    【例句】

    斜暉透過窗戶輝映到床前,留下一絲溫暖。

    【知識講堂】人的稱謂:

    1.稱字:幼時命名由父親等長輩命名,成年(男20,女15)取字,沈德鴻字雁冰、魯迅字豫才。2.稱號:一般隻用於自稱,以顯示某種誌趣或抒發某種情感,年齡不限,如李白號青蓮居士,白居易號香山居士,李清照號易安居士。3.稱諡號:古代王侯將相、高級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後被追加的稱號,如範仲淹稱文正,歐陽修稱文忠。4.稱籍貫:以人的出身地命名,如孟浩然稱孟襄陽,柳宗元又稱柳河東。5.稱官名:以人的官名來命名,如杜甫稱杜工部。6.稱官地:以人做官的地方來命名。如岑參稱岑嘉州,柳宗元稱柳柳州。

    7.古代帝王對貴族功臣的封賜爵號(位):公、侯、伯、子、男(五等)。

    hun

    昏hūn.暈yūn/yùn

    昏hūn:①天剛黑的時候:黃昏、昏曉、昏定晨省(xǐnɡ)。②暗而無光:昏暗、昏黑、昏黃。③糊塗,荒誕:昏憒、昏聵、昏亂、昏昧、昏蒙、昏頭昏腦、昏庸。④神智不清楚或失去知覺:昏沉、昏花、昏話、昏昏欲睡、昏厥、昏困、昏亂、昏迷、昏睡、昏死、昏眩、發昏、頭昏。⑤世道不好:昏敝、昏世。

    暈yūn/yùn:yūn①昏迷:暈倒、暈厥、頭暈。②頭腦不清:暈頭轉向。/yùn①太陽或月亮周圍形成的光圈:暈圈、日暈、月暈。②光影色澤模糊的部分:霞暈、墨暈、乳暈。③頭腦發昏,有旋轉感:暈場、暈車、暈高、暈水、暈血、暈眩、暈針、眼暈。

    【解析】

    “暈”是一種天玄地轉的感覺,而“昏”隻是腦袋發沉,思維遲鈍。

    “頭昏”是指頭腦昏昏沉沉;“頭暈”是腦子不清醒,丟三落四,自我感覺工作效率越來越低下。嚴重的話“頭昏”會眼花,眼冒金星,頭昏腦脹,頭重腳輕,常伴有煩躁,惡心,作嘔。而“頭暈”則是產生眩暈,這種感覺是空間定位錯覺引起的自身或周圍物體的運動幻覺。它是一種主觀感覺障礙。

    另外,“暈船”“暈車”不要把“暈”讀成一聲,要讀成四聲。

    【例句】

    在日暮黃昏時,老太太買菜回來,坐在公交車上感覺頭暈,幸好有年輕人幫著讓坐,她才沒有暈倒。

    渾hún.混hún/hùn.諢hùn

    渾hún:①水不清,汙濁:渾黃、渾水摸魚、渾濁。②糊塗:渾蟲、渾蛋、渾渾噩噩、渾話、渾人。③全,滿:渾家、渾全、渾身、渾然。④天然的,質樸的:渾古、渾金璞玉、渾樸、渾厚。⑤簡直:渾如。⑥姓。

    混hún/hùn:hún①水多泥多雜質而不清澈:混穢、混渾。②糊塗:混混沌沌、混混。③胡亂:混說八道。④全部,整個。同“渾”。/hùn①攙雜在一起:混合、混交、混同、混為一談、混戰、混淆、混雜。②胡亂:混跡、混亂、混世魔王。③蒙,充:混充、混混兒、混進、混入、蒙混、魚目混珠。④苟且度過:混飯、混事、胡混。

    諢hùn:①詼諧可笑的話:諢話、諢號、諢名。②專以打諢逗趣的人。

    【解析】

    “渾人”和“混人”,意義都相同。“混濁”和“渾濁”,“混水摸魚”和“渾水摸魚”,除“混”讀去聲,義無不同。但在其它的意思上,如“魚目混珠”“魚龍混雜”“混世主義”“渾渾噩噩”“渾然無覺”“渾然一體”,意義都應分清。

    而“諢”為“訁”字旁,主要指“幽默詼諧的話,或者幽默詼諧的人”。

    【例句】

    這個員工來這裏就是混飯吃的,整天渾渾噩噩,除了愛講講諢話,逗大家笑外,別無長處了。

    J

    ji

    亟jí/qì.急jí.疾jí

    亟jí/qì:①急切:亟待解決、亟亟、亟盼、亟須糾正、亟欲。/qì①屢次:亟來問訊、亟請。急jí:①焦燥不安,也指使人著急:急人、急死人、急燥、焦急、著急。②發怒:急眼。③④匆忙:急促、急功近利。⑤迅速,又快又猛:急風暴雨、急進、急流、急先鋒。⑥緊迫:急切、急事、急診。⑦嚴重:告急。⑧盡快幫助他人解決困難:急人之所急、急人之難。疾jí:①有病,身體不舒適:疾病、殘疾、諱疾忌醫、積勞成疾、目疾。②內心痛苦:疾苦。③疼痛:疾首蹙額。④恨:疾惡如仇。⑤古同“嫉”,妒忌。⑥弊病,缺點:“寡人有疾”。⑦快,迅速:疾步、疾馳、疾進、疾走、疾足先得。

    【解析】

    “亟”的“jí”音和“急”“疾”有相似的地方,它們都表“緊迫”,但也有區別。“亟”側重指客觀情況非常緊迫;而“急”則側重心理上主觀上感到緊張、緊迫;“疾”則強調的是猛烈的態勢。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