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綱目》reference_book_ids":[7274904031732960311]},{"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280,"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6,"start_container_index":280,"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0},"quote_content":"《永樂大典》reference_book_ids":[7078185807026080799]}],"204":[{"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204,"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22,"start_container_index":204,"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13},"quote_content":"《梁山伯與祝英台》reference_book_ids":[7122661771906649095,7072569321930656805]}],"32":[{"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32,"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52,"start_container_index":32,"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48},"quote_content":"《論語》reference_book_ids":[7255253493282245671]},{"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32,"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36,"start_container_index":32,"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32},"quote_content":"《史記》reference_book_ids":[7071200596837010446,7085661452316445733,7267090239162682427,6833642850618444808,6959122730671164446]}],"579":[{"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579,"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26,"start_container_index":579,"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22},"quote_content":"《論語》reference_book_ids":[7255253493282245671]},{"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579,"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34,"start_container_index":579,"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30},"quote_content":"《中庸》reference_book_ids":[7129434713235672101]},{"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579,"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30,"start_container_index":579,"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26},"quote_content":"《孟子》reference_book_ids":[6909003815383469064,7217762746014632964,6906404642666581005]},{"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579,"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60,"start_container_index":579,"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56},"quote_content":"《春秋》reference_book_ids":[7078173533162966046]}],"657":[{"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657,"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17,"start_container_index":657,"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13},"quote_content":"《論語》reference_book_ids":[7255253493282245671]}]},"author_speak":"code":0,"press_status":1,"content":"  避免用錯字詞的訣竅

    漢語中的近義詞、同義詞,如同滿園的鮮花,五彩紛呈,香氣各異,隻要精心選用,恰當布局,就能充分表達思想感情,使文章生輝。它可以用同樣的概念表達不同的感情色彩。例如,恩格斯在悼念馬克思時說:“3月14日下午兩點三刻,當代最偉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讓他一個人留在房裏還不到兩分鍾,等我們再進去的時候,便發現他在安樂椅上安靜地睡著了——但已經是永遠地睡著了。”葉聖陶的《春聯兒》這樣寫:“老俞的小兒子胸口害了外症,他娘聽信鄰舍婦人家的話,沒讓老俞知道請醫生給開了刀,不上三天就死了。”唐弢悼念高爾基又是這樣寫:“1936年6月18日,世界大文豪,新社會的創造和擁護者,出身於勞動階級的作家馬克辛.高爾基,在莫斯科逝世了。”這三個例子同樣表達生命的終止,用詞各不相同。馬克思是共產主義學說的創始人,又是恩格斯的朋友,所以恩格斯選用了含蓄委婉又符合死者特點的詞語:“停止思想”,“睡著了”。葉聖陶寫老俞的小兒子,用了一般說法“死”,表達客觀發生的情況,沒有明顯的感情色彩。而在悼念高爾基時,唐弢選用富有莊重色彩的褒義詞“逝世”,表達了對死者的尊敬、熱愛和深切的悼念。

    反之,因為近義詞和同義詞中的詞義非常相近,如果不能充分理解,並明確地區分它們,也會給我們的表達帶來很多麻煩。比如,“寵愛”與“溺愛”兩個詞,兩個詞都表示非常疼愛、喜歡的意思,但“溺愛”在感情色彩上是貶義詞。所以,如果你對某人說你可真溺愛孩子,對方就會很不高興,而如果說“你真寵愛小孩”,則含有愛心的意味,聽者就會感到很高興。

    由此可見,學好同義詞、近義詞,能夠幫助我們更準確地表達,有利於順暢交流。但都從哪些角度區分同義或近義的詞呢?怎樣區分呢?下邊我們詳細介紹一下,幫助讀者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

    近義詞是詞匯意義相同或相近的詞語。意義相近的詞語,如“美好”與“美妙”,“懶惰”與“怠惰”,“枯萎”與“幹枯”,“寬敞”與“寬闊”。“近義詞”的近義詞:同義詞。同義詞、近義詞之間的細微差別是多種多樣的,可以從意義、色彩、功能等幾個方麵來辨析。1.從意義方麵來辨析

    (1)詞義程度的輕重:不少近義詞所表示的事物在概念上差不多,但程度上有輕重之分。如“許諾”與“承諾”都指保證的意思,但“許諾”的程度要輕於“承諾”。

    (2)詞義的著重點:如“詭辯”與“狡辯”同是無理強辯,但詭辯重在“詭”,即欺詐、怪異,就是用欺詐的手段、奇怪的言辭、似是而非的論證來為自己的謬誤辯護。“狡辯”則著重在狡,即不老實,耍花招,歪曲事實,狡猾地為自己錯誤的言行進行辯護。(3)詞義範圍的大小:“開墾”“開拓”和“開辟”都有開發的意思,但“開墾”指用力把荒蕪的土地開發為可以耕種的土地;“開拓”指在原來開發的基礎之上加以擴充,兩者詞義的範圍較小;“開辟”著重指開發、新開創,詞義範圍較大。(4)詞義使用的對象:有些詞盡管意義相近,但是適用於不同的對象和情況。“處世”與“處事”,它們都有處理、處置的意思,但前者著重人和人之間的交往,對象是人。而“處事”則指去處理事情,對象是事情。2.從色彩來辨析

    (1)感情色彩不同:“衝動”與“激動”都有情緒非常不穩定的意思。“衝動”則含有不過大腦、魯莽行事的貶義色彩。而“激動”則屬於中性色彩的詞。

    (2)語體色彩不同。語體色彩的區別主要表現在書麵語和口語上。比如,“端倪”與“眉目”兩個詞都指“事物剛剛顯露”的意思,而“端倪”主要用於書麵語,“眉目”主要用於口語。3.從詞的用法上

    (1)從詞語的搭配上:如“交流”與“交換”,“交流”多偏重於虛的、抽象的事物,和“思想”“感情”等搭配;“交換”多偏重於具體的事物,其常和“東西”“產品”等具體的事物詞連用。(2)從語法功能上辨析:“公然”與“公開”兩個詞中“公然”隻能當狀語。而“公開”可以充當狀語、謂語、定語等。

    隻要仔細研究,並結合後邊的辨析體會這些辨析方法的使用,掌握了以上分辨技巧,我們就能全麵地區分這些近義的詞。

    A

    ɑi

    哀痛.哀慟āitònɡ

    哀痛:①哀傷;悲痛。

    哀慟:①極其悲哀,因哀傷而痛哭。

    【解析】

    兩個詞意思極為相似,都是形容詞,皆有“傷心、難過”之意。但“哀痛”更側重於表示因悲傷而內心痛苦,比“悲哀”程度深。

    “哀慟”則側重表示極度的悲哀並痛哭,另外,景仰感比“哀痛”強烈。

    【例句】

    1.張嘉慶的淚隻有向心裏流著,說不盡的悲痛。

    2.我曾經和許多同誌肅立在一座烈士陵園中,落下了悲慟的眼淚。

    愛好àihào.嗜好shìhào.癖好pǐhào

    愛好:喜愛,具有濃厚興趣並積極參加。

    嗜好:特別愛好(多用於貶義)。

    癖好:對某種事物的特別愛好。

    【辨析】

    三個詞都有“喜歡,喜好”的意思。“愛好”的使用範圍比“嗜好”和“癖好”都廣泛,泛指“喜歡做某事”,中性詞;“嗜好”則比“愛好”喜歡某事的程度深,有時候也用作貶義,表對某事成癮;“癖好”則表示對某事物表現出特別的愛好,其喜愛的感情程度要比“嗜好”深,其有時候也用作貶義,表示一些不合理、奇怪的愛好。

    【例句】

    1.人是不可沒點愛好的。有愛好的人生是充實、豐富、有滋味的人生,反之沒有愛好的人生就是寡淡、乏味的人生。2.他沒有別的嗜好,就喜歡喝點酒,每天早晚都要喝一杯,否則一整天都不舒服。

    3.李老板有個癖好,不論走到哪兒,不論幹什麽,都愛問各種東西的價格,然後就算賬賺多少。

    【知識講堂】

    古代最早的記事詳備的編年體史書是《左傳》;古代最早的紀傳體通史是《史記》;古代最早的語錄體散文是《論語》。

    愛護àihù.愛戴àidài

    愛護:喜歡並維護。

    愛戴:敬愛擁護。

    【辨析】

    “愛護”和“愛戴”都是動詞,都有“喜愛”的意思。“愛護”用得範圍較廣,可以對人,也可以對事物。指人時常用於上對下,如老師愛護學生、要愛護年輕一代;指物時,可以是具體事物,也可以是抽象事物,如愛護公物、愛護集體榮譽。“愛戴”含有“敬重”的意思。隻指人不指物,隻能用與晚輩對長輩、學生對老師、下級對上級和一般人對模範人物。對一般領導不能用“愛戴”,隻能用“愛護”,如尊重領導、愛護領導。

    【例句】

    袁隆平同誌愛護著自己的雜交水稻,精心培育它們,最後終於取得豐碩科研成果,他也因此得到了世界人民的愛戴。

    愛惜àixī.珍惜zhēnxī

    愛惜:愛護珍惜。

    珍惜:珍視愛惜。

    【辨析】

    “愛惜”和“珍惜”都有“因為非常重視而愛護”的意思。“愛惜”著重在“愛”上,因為對人或事物喜愛而愛護,不隨意丟棄;“珍惜”則側重“珍”上,因為非常看重這個人或者事物非常珍貴稀少,所以非常愛護。也因此,“愛惜”表達的感情要比“珍惜”更加強烈。

    【例句】

    她雖然很愛惜自己這個瓷娃娃玩具,但是,為了珍惜與朋友的友誼,她決定原諒朋友摔壞自己瓷娃娃的舉動。

    ɑn

    安靜ānjinɡ.平靜pínɡjìnɡ.

    寧靜nínɡjìnɡ

    安靜:沒有聲音,沒有吵鬧和喧嘩。

    平靜:安寧,沒有騷擾動蕩。

    寧靜:平靜,安靜,清靜寡欲,不慕榮利。

    【辨析】

    “安靜”“平靜”和“寧靜”都有“沒有聲音,沒有喧鬧”的意思。“安靜”側重指沒有聲音,也有環境安穩意味,但不能形容人的心情;“平靜”強調沒有喧鬧、吵鬧,也指心情平和,沒有波動。常包含從不靜到靜的變化;“寧靜”側重環境、氛圍和心情安寧清靜的狀態。比“平靜”更靜。

    【例句】

    傍晚,喧鬧的大宅院又變得安靜了,主人拿起掃把平靜地清掃院落中的紙屑,這裏的一切都那麽熟悉,每個角落的模樣都清晰地印在了他的腦子裏。太陽漸漸落下,餘暉灑在這個百年老院,越發顯得寧靜。

    【知識講堂】

    萬卷到底有多少書?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一句,出自杜甫《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意思是說,自己年輕時便讀了很多書,文采很好,下筆如有神助。杜甫這樣說自己不是自吹自擂。的確,他從小就讀書刻苦,七歲就寫過歌頌鳳凰的詩,九歲就能寫很好的大字,到十四五歲能寫出像樣的文章,等到二十歲時,他的學問就已經很淵博了。

    那麽,萬卷書到底是多少呢?

    “讀書破萬卷”中的“卷”字指書籍的冊本或篇章。如果僅僅是按照數量來計算,這個數目的確不少,但實際上萬卷書所寫的內容並沒有多少。因為,當時的卷本是串起來的竹簡。古人一卷書的篇幅,隻相當於現在的一章內容。一個人從七歲起每天讀三卷書,到不了二十歲就能讀萬卷書。至於讀書的種類有多少,就不得而知了。大概除了四書五經等基本的書目外,可看的書的種類得視家中藏書情況了而定了。中國古代能讀過百種書以上的讀書人,就算是很博學了。

    書是一個人獲取知識的重要途徑。雖然,現在書籍的種類多了,想要成為學問淵博、見多識廣的人就不僅僅讀萬卷書了。但還應該向古人學習“讀書破萬卷”的精神。

    安排.安置.布置

    安排ānpái:安置處理。

    安置ānzhì:安排放置。

    布置bùzhì:根據某種需要對場所、活動、人員等作出安排。

    【辨析】

    “安排”“安置”和“布置”都有“安放,處理,使事物在合適的位置”的意思。“安排”側重“排”是按照一定先後順序有條理地處理事情,或符合事理地安置人員。安排的對象範圍較廣,可以是人、物、工作、學習、時間、生活,等等。“安置”側重“置”,強調通過處置,使人或事物有了合適位置。也可以和人、工作、生活、物等搭配。“布置”側重整體布局,指把某些事物安放或陳列在適當的位置。或對某些活動進行全麵安排。搭配對象一般為事物或事情,不能與人搭配。

    【例句】

    他剛安置完自己的行李,還沒來得及布置一下,就被領導叫到單位,讓他安排下月員工任務。安詳ānxiánɡ.慈祥cíxiánɡ

    安詳:從容自如,穩重。

    慈祥:和善安詳。

    【辨析】

    “安詳”和“慈祥”都有“從容,和善”的意思。“慈祥”是指老年人的態度、神色和藹安詳;“安詳”是指神色、動作從容不迫。

    【例句】

    1.老人安詳地坐在靠椅裏。

    2.祖母的臉上露出了慈祥的笑容。

    安葬ānzànɡ.埋葬máizànɡ

    安葬:埋葬。

    埋葬:掩埋屍體。

    【辨析】

    “安葬”和“埋葬”都指“掩埋屍體”。“安葬”通常用在比較鄭重的場合,要舉行一定的儀式。“埋葬”對場合要求不嚴,並且它還引申為“消滅”或“掩蓋、掩藏”之意。

    【例句】

    1.他被安葬在了烈士陵園。

    2.他那顆剛才還興奮的心,現在早已經被熊熊的怒火埋葬。

    按時ànshí.準時zhǔnshí

    按時:依照約定或規定的時間。

    準時:正好是約定的時間。

    【辨析】

    “按時”和“準時”都有“遵守規定時間(做事)”的意思。“按時”是按照一定的時間做事,做完某事時間可以提早或稍晚一點;“準時”非常遵守時間,完成某事時不早不晚,正好在規定時間上。

    【例句】

    1.他按時完成了老師給他們布置的家庭作業,現在時間還早,他想再出去找朋友聊會兒天。

    2.第二天上午,他匆忙地寫完昨天落下的家庭作業,剛落筆,老師就來到了他的麵前,他順利地交作業了。有驚無險,他心中想:“完成得真準時啊!否則又要被老師批評。”

    【奇思妙想】洗澡

    某人到澡堂洗澡,第一次侍者瞧不起他,扔給他一條舊毛巾就走了,他洗完澡卻丟下一個金幣,於是當他第二次去的時候,侍者對他大獻殷勤,洗完他卻隻掏出一個銅板,這是為何?答:你隨隨便便招待我,我也隨隨便便給小費。

    按照.依照.遵照

    按照ànzhào:依據,依照。

    依照yīzhào:用以引出行為、動作的依據,相當於“依”。

    遵照zūnzhào:遵從,依照。

    【辨析】

    “按照”重在引進動作行為的憑借和根據。“依照”重在強調以某事為根據完全照辦。法律條文多使用“依照”。“遵照”多用於介紹行為依據的重要原則、指示和精神。

    【例句】

    依照他說的話,我需要遵照上級的指示,按照既定安排做就可以了。

    暗暗ànàn.偷偷tōutōu

    暗暗:不露聲色地,暗中。

    偷偷:形容行動避人、不欲使人察覺。

    【辨析】

    “暗暗”和“偷偷”都有“(行動)避免被人察覺,不露聲色”的意思。“暗暗”多用於修飾心理,指內心知道或感覺到但不聲張;“偷偷”多用來形容行動,是行動避人,不想讓人察覺到。

    【例句】

    那個舞蹈員暗暗下定決心,一定跟上其他同學。從此之後,她每天晚上,等大家都睡下了,偷偷地去練功房再訓練一個小時。一個月後,她的成績突飛猛進,再也沒有人叫她笨丫了,大家都向她投來了驚訝的目光。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