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綱目》reference_book_ids":[7274904031732960311]}]},"author_speak":"code":0,"press_status":1,"content":"  正確讀字詞的方法

    在日常生活中,讀錯字詞是一件平常的事情,我們經常會無法確定一個字的多種發音,如:“參差不齊”中的“參差(cēncī)誤讀成“cānchā不齊”、“尷尬(ɡānɡà)”誤讀成“lánjià”等等,並且還可能因此弄出笑話。

    容易導致我們發錯音的字大致可以有以下幾類。

    1.多音字

    多音字,就是一個字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讀音,不同的讀音表義不同,用法不同,詞性也往往不同。多音字也有幾種類型。

    (1)讀音有區別詞性和詞義的作用的多音字。比如,數:shǔ(動詞),數落、數不清。shù(名詞),數據、數量、數額。這種類型的多音字約占到全部多音字的80%。(2)讀音有區別用法作用的多音字。比如“薄”:báo,不厚的意思,一般單用,薄餅、薄紙;bó,一般用於合成詞,薄禮、厚古薄今;bò,薄荷(專有名詞)。

    (3)讀音有區別語體作用的多音字。主要體現為口語和書麵語等。如“給”:口語讀ɡěi;書麵語讀jǐ,給予、給養。

    (4)方言詞匯的存在造成的多音字。這類多音字較少,僅限於部分地區。比如“忒”:tè,也讀tuī(方言),“太”的意思,表程度。房子忒小。

    (5)文言文中的一些通假字延續使用到現在而形成了多音字。比如,佃:diàn,佃戶、佃農;tián同“畋”(打獵)。

    (6)普通用法和人名地名等用法不同而造成多音。比如,單:dān,單位、簡單、菜單。也讀shàn,姓單、單縣(地名),還讀chán,單於(古代匈奴的君主)。

    多音字因為拚音多,如果不能很好地掌握多音字每個發音的意思,就容易讀錯字。

    2.形似字

    形似字就是形體相近,差別細微而意義不同的一些字。比如:“夕”和“歹”,“戌”和”戍”,“刀”和“刁”,“辯”和“辨”,“巳”和“已”,等等。正因為有些字相似,人們稍有馬虎就有讀錯的可能。

    3.其他容易誤讀的字

    還有一些字是我們不是很熟悉,主官猜測導致讀錯。比如“愎(bì)”我們經常誤讀為fù;“瀕(bīn)”誤讀為pín。

    那麽,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應該怎樣做才能更準確地識別字音,保證讀音正確呢?下邊有幾個方法,供大家參考。

    1.從詞性來判斷讀音

    我們可以從字的詞性方麵辨別讀音。比如:“創”字,當其為名詞的時候,通常讀chuānɡ,創傷、創麵;當其作動詞用的時候,就讀chuànɡ創辦、創建。“刹”字作名詞用的時候,讀chà;作動詞用時讀shā。

    2.從詞義上來判斷

    在很多情況下,同一字形,不同的讀音表示不同的意義。所以,我們可以聯係字的不同意義來判斷讀音。比如,“畜”為養育、飼養等時讀xù;另外,它還指動物,這時讀chù。

    3.根據語體判斷讀音

    語體不同,讀音也會發生改變。比如,“乳臭未幹”中的“臭”,在這裏是書麵語,讀xiù;當用於口語中的時候,通常讀chòu。

    4.積累一些專有讀音

    一些人名、地名、官名、族名、器物名或者姓氏等,具有專有性和固定性,有些至今保留著古音。比如,燕(yān)國、可汗(hán)、尉(yù)遲、呼韓邪(yé)、單於(chányú)等。

    A

    ɑ

    阿ā.阿ē

    阿ā:①名詞前綴:阿爹、阿公、阿婆、阿強、阿爺。②用於外國語的音譯:阿波羅、阿爾及利亞、阿根廷。

    阿ē:①曲從,迎合:阿附、阿諛奉承。②中藥名,別名驢皮膠。為驢皮加水熬成的膠:阿膠。③信佛的人口頭念誦的用語。表示祈禱或感謝神靈等意思:阿彌陀佛。④秦始皇時開始建築的大型宮殿,規模宏大:阿房宮。

    【解析】

    阿(ā)多當名詞前綴用,放在排行、小名、姓前或親屬名稱前,有一定的感情色彩。

    放在小名前有輕蔑意,比如“阿鬥”、“阿貓阿狗”。或者就是用在翻譯中。其餘情況都用阿(ē)。

    【例句】

    和尚:“阿彌陀佛,阿強是個心地善良的好孩子,但逢人好阿諛逢迎的壞毛病需要改一改。”

    【趣味故事】倉頡造字

    相傳漢字是由一個叫倉頡的人創造的。他是黃帝的史官。長得長臉大口,狀若龍形,長有四隻眼睛,頭頂高高隆起。

    一天,他參加集體狩獵,走到一個三岔路口時,幾個老人為往哪條路走爭辯起來。一個老人堅持要往東,說有羚羊;一個老人要往北,說前麵不遠可以追到鹿群;一個老人偏要往西,說有兩隻老虎,不及時打死,就會錯過了機會。倉頡一問,原來他們都是看著地下野獸的腳印才認定的。倉頡心中猛然一喜:既然一個腳印代表一種野獸,我為什麽不能用一種符號來表示我所管的東西呢?他高興地拔腿奔回家,開始創造各種符號來表示事物。他依照萬物的形狀造字,日字是照著太陽紅圓紅圓的模樣勾的;月字是仿著月牙兒的形狀描的;人字是端詳著人的側影畫的……倉頡首創文字的事後來被黃帝知道了,他大為感動,大加讚賞,命令倉頡到各個部落去傳授這種方法。漸漸地,這些符號的用法,推廣開了,就形成了文字。

    醃ā

    醃ā:①肮髒,別扭,使難堪:醃臢。

    【解析】

    有人常把這個字誤讀為ānɡ或ān,其實它隻是張口ā,想一想它的釋義都能讓人張口驚訝,所以,它就自然念ā。

    【例句】

    參觀人員在沿途無意間看到了一大堆臭氣熏天的醃臢廢品,這讓陪同參觀的市長醃臢極了。

    ɑi

    艾ài.艾yì

    艾ài:①多年生草本植物:艾蒿、艾絨、艾子。②止,絕:艾艾、方興未艾、運窮福艾。③美好:艾色、少艾。④姓。

    艾yì:①通“刈”。割,斬除:艾命。②通“乂”。治理,使安定;改正:艾安、自怨自艾。

    【解析】

    艾(yì)使用範圍較狹窄,隻作動詞用,表治理、鏟除,其餘都讀艾(ài)。

    【例句】

    艾香雖然沒有拿到歌唱獎項,但她沒有自怨自艾,而是抓緊時間及時就評委老師指出的不足進行改正。

    挨āi.挨ái

    挨āi:①靠近,緊鄰:挨邊兒、挨肩擦背、挨近、挨著。②依次,逐個:挨次、挨個兒、挨家挨戶。挨ái:①遭受:挨板子、挨打、挨鬥、挨餓、挨罵、挨批、挨宰、挨揍。②艱難地度過、拖延:挨日子、挨時間、挨延。

    【解析】

    我們經常混淆而讀錯這個多音字的讀音,其實細看一下,兩個讀音的意思完全不同要分別準確記住他們的意思就不會讀錯。挨(āi)表空間和順序。挨(ái)則是遭受,度過的意思。

    【例句】

    兩兄妹緊挨著坐在門檻上等著爸媽回來,挨了好長時間終於發現了爸媽的身影。

    皚ái

    皚ái:①潔白,多形容霜雪:皚皚白雪、皚白。

    【解析】

    有人把皚(ái)讀成kǎi,的確它的右半邊和“凱”的左半邊相似,但位置不同,它就真的不讀kǎi了。

    【例句】

    天空中漂浮的雲如皚皚白雪,襯得藍天更加蔚藍。

    嬡ài.璦ài

    嬡ài:①尊稱對方的女兒:令嬡。

    璦ài:①璦琿,地名,在黑龍江省。今作愛輝。

    【解析】

    兩個字都讀ài,不要把它們誤讀成yuán。

    【例句】

    聽說令嬡要遠赴黑龍江省的璦琿工作?

    愛好àihǎo.愛好àihào

    愛好àihǎo:①〈方〉(渾兒)顧惜體麵,喜歡打扮。

    愛好àihào:①喜愛;具有濃厚興趣並積極參加:愛好跳舞、愛好唱歌。

    【解析】

    雖然我們經常使用“愛好àihào”,但也要注意,它還有“àihǎo”這個讀音,注意酌情使用。

    【例句】

    1.她從小就愛好,總是穿得整整齊齊的。

    2.他愛好很廣泛,打球、下棋、唱歌,樣樣都做得有模有樣。

    ɑn

    諳ān.喑yīn

    諳ān:①熟悉、精通:諳達、諳練、諳熟、諳通、諳曉、諳悉、飽諳經史、飽諳世故、洞諳、熟諳。②熟記,背誦:諳版、諳嚐、諳記、諳解、諳誦、諳習。

    喑yīn:①啞,不能說話:喑澀、喑嗚、喑啞、喑噎、不喑不聾。②不說話:喑默、喑氣吞聲、萬馬齊喑。

    【解析】

    因為這兩個字長得非常像,所以,人們常常把這兩個字混讀,區別兩個字並不難。諳(ān)表示熟練、精通,因此就安全了,所以,這樣就可以記住它的讀音。喑(yīn)和說話有關聯,也就和聲音有關聯,所以,當我們想到不說話的時候,就知道它念yīn了。

    【例句】

    朝廷奸臣深諳玩弄權術之道,結果鬧得整個國家都人人自危,出現了萬馬齊喑的景象。

    【名家名句】

    “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清.龔自珍《己亥雜詩》

    中國要想生氣勃勃就需要風雷激蕩,這種萬馬無聲的局麵實在令人悲哀。我希望皇帝重新振作精神,不要局限於一種規格或方式去選用治國的人才。

    清朝思想家龔自珍麵對腐敗的清政府,主張改革,提倡禁煙,得不到朝廷重用。48歲毅然辭官歸隱,在路過鎮江時看到當地人在祭拜天神,他作詩一首:“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

    犴àn.犴hàn

    犴àn:①古時鄉亭的拘留所,後引申為獄訟之事:犴戶、犴獄、犴訟。②產於中國北方的一種野狗,似狐而小,黑喙。③姓。

    犴hàn:①駝鹿。產於歐洲和亞洲的現存世上最大的一種鹿,其鼻子長如駱駝,雄的有角,角上部呈鏟形。分布於中國東北以及蒙古和俄羅斯等地。亦稱“麋”“犴達罕”“堪達罕”。

    【解析】

    這個字因為容易讓人誤讀為“ɡān”,其實它並沒有這個讀音,特別是叫人姓名的時候,千萬不要誤讀,鬧出笑話。

    【例句】

    那位姓犴的師傅是我的老鄉。

    ɑnɡ

    卬ánɡ.卬yǎnɡ

    卬ánɡ:①古同“昂”,指揚起或抬起,也表示情緒高漲、氣勢盛。②代詞,表示第一人稱,我。③古地名。④姓氏。卬yǎnɡ:①古同“仰”:仰頭、仰慕、仰望、仰仗。

    【解析】

    這個字容易讓人誤讀為“yìn”,要謹記。

    【例句】

    圖上卬引弓射,向天射日的後羿,那樣沉著與鎮定,當後羿射中太陽後,老百姓情緒高卬,都紛紛擺手稱快。

    盎ànɡ

    盎ànɡ:①古代的一種盆,腹大口小。②充盈:春意盎然、詩意盎然。③常衡製的一種質量單位,等於1/16磅,或約等於28.3495克:盎司。

    【解析】

    “盎”這個字不是多音字,沒有“ánɡ”這個音。

    【例句】

    紐約商品交易所今日的黃金期貨每盎司又下跌了7.6美元。

    ɑo

    凹āo.凹wā

    凹āo:①中間低,四周高,和“凸”相對:凹度、凹弧、凹麵鏡、凹凸不平、凹陷。

    凹wā:①同“窪”,用於地名:核桃凹。

    【解析】

    這個字在一些地方方言中念“wā”,其實,隻有其和地名聯係起來的時候才念此音,其他情況都念“āo”,千萬不要讀錯。

    【例句】

    山西有個核桃凹村,交通不便,路上凹凸不平,坐車非常顛簸。

    熬āo.熬áo

    熬āo:①把蔬菜等放在水裏煮:熬白菜、熬豆腐。

    熬áo:①把東西放在文火上長時間地煮,煮成糊狀:熬湯、熬糖、熬藥、熬粥。②忍受,耐苦支持:熬出頭、熬煉、熬夜、煎熬、難熬。③古同“嗷”。

    【解析】

    “áo”音用的較多,“āo”隻有一個釋義。另外,“áo”的第一個釋義和“āo”非常相似,稍有些區別是“āo”用水煮的時間短,且水中一般不加調料。而“áo”則可以在水中加調料,比如熬湯。並且最後多煮成糊狀。

    【例句】

    在建國初期,貧苦人家能夠吃上熬白菜就成了幸福,哪裏還講究要怎樣做,更不用說烹調、熬製了。

    鏖áo

    鏖áo:①激烈地戰鬥:鏖兵、鏖戰。②喧擾:市聲鏖午枕。

    【解析】

    “鏖”這個字不要誤讀成“lù(鹿)。

    【例句】

    清軍與叛軍數次鏖戰,依然沒有分出勝負。

    拗ǎo.拗ào.拗niù

    拗ǎo:①折,使斷:拗斷、拗折。

    拗ào:①不順口:拗口、違拗。②違反,不服從:拗抗、拗戾。③撬,扳:拗開。

    拗niù:①固執:拗勁兒、拗木枕、拗逆、拗強、拗性、執拗。②向反方向扭轉:拗不過、拗項、拗轉。

    【解析】

    側重指動作上的“折斷”,讀“ǎo”;指“違反”“不順口”和“撬”的時候,讀“ào”;側重指性格上“固執”以及動作上“向反方向扭轉”,則讀“niù”。

    【例句】

    1.他小小年紀,力氣卻出奇的大,三歲的時候就能獨自拗斷一根直徑為三厘米的木棍。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