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這太子受杖的聲音,皇上淡淡道:“太子雖狂悖,說的也不無道理,朕與皇後故劍情深,實不願另娶旁人,若當真有母儀天下之女,朕自當為國立後,若暫無良人,此事便不必再提。”皇上又下令,停兩屆秀女擇選,中宮空置,後宮無須太多人,也不好管理。

    此事作罷,朝野之中皆是一片稱頌之聲。

    此事剛過去不過三五天,皇上又說太子駑鈍,不堪重用,令其到朝堂經些實事,曆練一二。此令一出,群臣嘩然,太子竟恩寵如斯。

    太子入朝不到兩個月,梁國傳來消息,梁國楚貴妃,楚國福慧公主因病離世,終年十八歲。

    惠妃驟聞此噩耗,大悲大慟,當場昏厥過去。李宸紹急的要衝到北梁問個清楚,被賢妃並李宸緯李宸綸攔下了。

    惠妃剛蘇醒的時候大罵梁國國君和妃嬪,又埋怨宮人沒照顧好柔儀,嗓子都喊啞了,後來就靠著床柱嗚嗚咽咽的哭,嘟囔些什麽也沒人聽得清。

    惠妃一病倒,賢妃就被趕鴨子上架擔起後宮瑣事。她本就不喜料理這些,一時麻煩纏身,連李宸綸都顧不上,日日隻能由著李宸綸荒廢學業混在校場。淑妃倒是有心幫忙,但她照顧四皇子著實無暇分身,隻領了些庶務,權當盡一盡心。

    梁國的信使稱,柔儀的遺願是重回故都,葬於故土。

    皇上聞得此言,不由得心生愧疚,便命許世安迎回福慧公主骨殖,奉於般若寺山腳下受佛光護佑,為柔儀祈求來世一生順遂,無災無禍。又在全國召了三百女僧,為柔儀祈福。

    李宸紹初聞此令,便去求許世安一起同行。自許世安加冠,便一直在遙鎮,若非皇後大喪,他也不會回到錦州。隻是這未曾謀麵的二殿下怎麽一見麵就稱舅舅,倒叫許世安背後生汗。

    “舅舅,我隻想接長姐回來,絕不會惹是生非。”看著許世安板著一張臉,李宸紹恨不得發誓以證此心。李宸紹心裏惴惴的,生怕許世安一口回絕。

    許世安常年跟一群糙漢子在一起,不擅與孩子相處,更何況眼前的孩子可是二皇子,他緊張得麵無表情,兩隻手不知道該放在哪才好,隻好五指合攏置於兩側,站一個標準的軍姿。脊背過分挺直,以至於有點微微的抖。

    遙鎮風沙大,許世安聲如洪鍾,“二殿下,並非臣故意抗令,隻是無陛下旨意,臣萬萬不敢私自帶殿下離京。”

    李宸紹揉了揉被震得有些疼的耳朵,無奈地看著許世安,頗有幾分楚楚可憐的樣子。許世安看著李宸紹微紅的眼眶,不禁有些惻隱之心,皇後也剛剛離世,自己心中的悲痛自可移情到二殿下身上。再思及朝野之中對二殿下也是一片讚揚,想來應是個好孩子,何妨就幫他一把。

    “陛下會體諒殿下一片悌睦之心的。”許世安補充了一句,試探著去看李宸紹的神色,“臣也會替殿下陳情的。”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