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越也為師門擋過些許宵小,還因此傷了腰,休養了四五年,正是在這四五年期間,他以全國表演專業第一的成績,考入了中央戲劇學院,又以同樣的成績畢業,進入了國家話劇團成為了一級話劇演員。

    但是他在話劇上風生水起,在大熒幕上,卻總是差點兒運氣。

    不過他自然也是習慣了,日常過得雲淡風輕,可就是總有些唯恐天下不亂的人,把他和連恭總捏在一塊,據說連恭私底下對他也頗有怨言——連恭是真心實意的認為自己的八極拳是比常越練得好的。

    除了常越名聲不顯之外,更多的是因為……由於腰傷,常越現在不怎麽對外展現自己從小修行的八極拳了,而是轉為養身的太極拳,這就給人一種錯覺:他怕了連恭。

    可怕的是連恭自己也這麽想。

    南北武林的風氣差距其實挺大的——有一種說法,南方的叫武林,北方的叫綠林,中原的是江湖,從這幾個稱呼裏,就能看出不一樣來。

    常越和黨亮,也就是他們出道早,三四十歲的北方武師,隻要成了名出過國的,手底下就準是折過人,有些在國內的,人命沒有,致傷致殘肯定有過,這個現象是很普遍的,如果沒有這個資曆,即使和武林有聯係,也不深,一些真正的事件,是無法參與的。

    為了維持地方穩定,治安部門不定期的會邀請這些人,或者一些出挑的後輩武師,參與到一些行動中去,比如境外緝凶,追捕殺人犯之類的,主要目的就是舒緩,定向的引導這些人的凶性,防止造成惡性案件。

    但是在南方,武師們揚名立萬的方式大部分都是在影視圈,傳統的方式則是開武館,武館開起來,其實現在也沒有什麽踢館之類的事了,和氣生財嘛,比一比可以,但是生死狀關門簽之類的就沒有了,輸了之後無非是不能打什麽招牌之類的。

    比如說這家武館說是白眉嫡傳,結果被個練洪拳的把武館教頭打敗了,那以後就不能用白眉拳的名頭招攬客人,但是可以用跆拳道,空手道的嘛,自由搏擊什麽的,都行,就是白眉拳的教頭都可以留任,繼續招收白眉拳學徒,隻要不公開宣揚就行。

    等到了中原地帶,武師們基本講的是江湖情分,都是在各種賽場上見,全國各類各等級的武術比賽,中原地區是最多的,幾乎占了總量的三分之二。

    無論是南武林還是中原江湖,裏麵能打的人有,而且還不少,但是能玩兒命的,真敢去麵對持槍歹徒的,一個都沒有。

    趙嶽,他都在影視圈混了半輩子了,至今都沒有留手的習慣,所以他沒朋友麽。

    國得梁的這番操作,讓很多武師頗有眼前一亮的感覺,因為很多戲曲在基礎訓練上和一些武術是有共通之處的,而且武術主要是身體力行,和藝術那種要動腦子的學習方法衝突不大。

    培養出一個成名武師,可遠沒有培養一個成名藝人難,現在這社會,藝人的成名之路滿滿的都是套路,不止一套的流水線,而得運社正在努力做的,就是打造出一套完全不同的,全新的流水線出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