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上卓有成效,包括門鶴騰、覃宵乾這些相聲鮮肉在內的全新風格偶像,在市場上還是受歡迎的,畢竟有真才實學,專業技術好,還抗折騰。

    大部分武師最好的出路就是進影視圈,但是在這個圈子裏,想要獲得成就太難了,尤其現在動作片整體式微,無論是動作設計還是影片情節內卷非常厲害,想要再開新路又沒有什麽人有想法。

    把武師引進戲劇,這在戲劇最開始發展的時候其實就有,各種戲劇的武醜、武生、刀馬旦過去都是有真功夫的,但是現在,基本功都比老前輩們差遠了——現代孩子吃不得身上辛苦,這是社會發展的問題。

    所以很多劇目現在其實沒有過去老一輩人演得那麽驚豔,可是想要改變年輕人的想法和做法,又實在太難,國得梁這也算是另辟蹊徑。

    至於趙嶽也覺得這有可能是一個新的路子,他們學校畢業的學生每年都有很多是無法在自己的專業內就業的,即使現在各地的格鬥俱樂部如雨後春筍般野蠻成長,但是真正能落到他們這些傳武人頭上的職位,其實很少。

    過去還能仗著相關專業去做裁判、助手、陪練什麽的,可隨著職業賽事的迅速發展,相關利益鏈條的誕生,這些職位要求越來越專業,很多體育大學也都開設了相關課程,他們的競爭力也越來越低了。

    所以實際上,戰鬥力偏低的武校生其實未來並不太明朗。

    而國得梁的這個做法,讓趙嶽想起了另一件事:舞蹈和武術差別很大,但是黨亮和他說過,街舞和武術的相性很好,尤其在身法上有特長的武術生轉學街舞非常簡單。

    很多人沒有想到這兩者的關聯,是因為在大眾的眼裏,也是從業者多年的推廣語言裏,即使街舞,也需要音樂藝術的鑒賞力,但實際上,並不全是——街舞需要的基本隻是對律動的感知和對身體的控製,音樂的藝術鑒賞力……這東西別說現在國內的街舞,就是那幫所謂的說唱歌手,都未必有。

    他們最多就是能聽個曲兒,再加點節奏,本質和受三個月職業培訓就上崗的DJ沒什麽區別。

    基本上能跟上拍子,找準音樂的節奏,然後再會一些標誌性動作,就能出門說自己是個街舞舞者了,畢竟一輩子隻會三套舞的街舞舞者也是能年入百萬的——這三套舞按照現在的音樂圈水準,基本能匹配所有的當季熱門快歌。

    而很多人根本也不知道,街舞其實也是有慢舞的。就像黨亮玩的震感舞,隻不過是一類技巧的提取和堆疊,然後集中釋放,經過巧妙的編排之後,就能震撼到很多人——這其中最難的部分是“巧妙的編排”。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