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理這些事件的都是各類法師,道士和尚,神漢巫女之類的,但是直接這麽照搬上去,肯定是不行的,所以黨亮就把這些人都改成了遊戲風塵的俠客:比如戲班子的武生,遊蕩江湖賣藝的戲法藝人,賣拳的街頭武人,搖鈴敲梆的卦師等等,主要突出一個下九流。

    與此同時,雖然故事主要梗概是人禍,但是其中調用的那些知識,卻實打實是真的——僅限於防護,那些用來招詭變魔的手段,錯漏百出,而且都有著避不開人的特性。

    這當然好解釋,正是因為避不開人,才會被人發現,才會有行俠仗義的事兒發生麽。

    而所有的故事起源,無外乎就那麽幾種,階級欺壓啊,犯罪團夥啊,又或者像《上身》似的,完全就是個信了邪教的腦殘派。

    這些故事換一身衣服,放在現代也不是找不到,而且確實也都是怨詭惡詭多發的重點項目。

    比較過分的,是這幫人東平西湊,竟然整出二百多個完全不同,單拿出來都可以扣一部分人心弦的本子,這其中鄒九梁居功闕偉,很多都是他查出來和別的傳統故事有重複的,會引起版權糾紛的,不然這數量還會多一倍。

    這個工程甚至驚動了得運社的四座大山。

    有些事兒鄒九梁也不清楚,他得請教自己的師傅,尤其國得梁有自己的一個藏書庫,號稱傳統文化十萬冊秘藏,有很多他整理的評書、各種曲藝之類的文字內容,這是鄒九梁他們創作故事梗概的主要來源之一。

    還有一部分就是黨亮提供的“民間傳說”,其實都是他在其他世界裏遇到的真實事件,所以情真意切,套路很少,這也是他們需要甄別的主要區域,因為太真了,不知道會不會和現實有雷同:如果有的話,就會有版權糾紛。

    這還真不是杞人憂天,前幾年有個大火的電視劇,戲(胡)說前朝皇族的,本來就是“如有雷同純屬巧合”嘛,但是沒想到,那裏頭有一個形象不太好的角色,和一個皇族後裔重名了,結果這不就是被告了,電視劇被下架,又賠了不少錢進去,演員都跟著吃掛落,發展變得舉步維艱了。

    舊皇族雖然已經是“普通公民”了,但就是有一幫人捧臭腳,還抬著這些遺老遺少,再加上都有錢,所以他們的社會影響力,還是不容忽視的——打那個電視劇之後,這幫遺老遺少就開始投資拍片了,各類吹捧舊朝的片子打著各種旗號都出來了,哎人家還就能過。

    得運社可沒有這個能耐,就隻能在本子上下功夫。

    國得梁也不是全能的,有些事兒他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後來於大爺也摻和進來了——他是個雜家,沾上玩兒的沒有他不知道的,什麽戲法雜耍,架鷹鬥狗,狗腿子怎麽詐錢,幫帶怎麽蒙事,街麵兒裏的齷齪他都知曉,所以很多關鍵節點,他能指點一二。

    但是到後來,他也支撐不住了,因為涉及到了一些老輩人之間的恩怨情仇,很多都是從舊日禮節上結下的衝突,比如誰家去誰家結親,結果對方擺出來的架勢失禮了,這兩家不但親結不下來,還要坐仇,這種事現代人是很難理解的。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