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蟲洞另外一側的探索戰艦內,隨艦的科研人員波比接過了這片石片,到了實驗室。

經過一番的檢測,發現石片的密度比極高,是地球花崗岩密度的120倍。

由此,它的強度堪比一般的航空合金材料,而且越是靠近中心,密度越高。

石片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的成分是二氧化矽,剩下的是一些未知的元素,這些未知元素形成一張絮狀網絡,分布在石片之中,有點像人類的神經網絡。

經過進一步的分析,波比發現這些未知元素應該是鈦酸鎂的一種聚合體,他立刻把這個發現匯報給了艦長水鬆,同時要求立刻去水蛭星采集更多的樣本。

於是,水鬆派遣之前的兩個艦員陪同波比一起前往。

波比在艦員的帶領下來到了之前的那一片石林,幾人驚訝的發現,石林周圍的石球一個都不見了,隻留下一個個的淺坑。

三人趕緊把飛行器升高,開始對周圍進行搜索。

結果,周圍十公裏內都沒有任何石球的痕跡,這就奇怪了,是石球自己長腳跑了?

三人繼續擴大了搜索的範圍,二十公裏,五十公裏,一百公裏,一千公裏,一萬公裏,直到三人把整個水蛭星都搜索了一遍,也沒有發現任何的石球。

真是見鬼了,三人趕緊回到蟲洞的對麵,向艦長水鬆匯報了情況。

水鬆也不相信石球會自己不見了,他駕駛著飛行器又去看了一遍,確認了石球都不見了。

他回到探索戰艦上,向聯合議會匯報了這裏的異常情況,同時把那一片石片傳送回了地球的科學院。

科學院經過初步的檢測,確認了石球中含有的未知元素是鈦酸鎂的聚合體,這種聚合體人類文明也是第一次發現,非常有研究價值。

因此,科學院組織了一支由物理,生物,地質等多個學科的專家組成的小隊,出發前往水蛭星,進行進一步的研究。

等研究小隊到了以後,水鬆派出了四架小型飛行器,以及一隊機甲戰士一同前往水蛭星。

小隊再次來到了之前發現石球的地方,確實是空無一物,隻有荒蕪的戈壁。

研究小隊在戰艦隊員的指引下,開始采集周圍土壤的樣本,同時釋放出大量的探測儀器開始向著四周分散開來,天上地下都有。

一個研究小隊的隊員拿出了一台電腦,上麵的一個個紅點表示著一個個的探測儀器。

一個小時後,一張籠罩整個水蛭星的監測網絡正式形成,一個個光點傳回的視頻組合成了水蛭星的全貌。

整個水蛭星除了風沙的呼嘯聲,火山的噴發轟鳴聲,剩下的就是一片寂靜,妥妥的一個死寂星球。

如果不是有那一塊石片作為證據,研究小隊都會懷疑之前探測飛行器拍攝到的石球視頻是假的。

現在需要把石球找出來,畢竟整個星球總共幾千萬的石球,就算是人類文明出動戰艦把它們運走,也會鬧出不小的動靜。

除非,運走石球的文明科技比人類超出非常多、

而可能性最大的就是石球並沒有離開水蛭星,而是隱藏了起來。

這也是大多數研究小組隊員的看法,而最有可能的地方就是地下。

研究小組啟動了對於地表以下的掃描,人類儀器的掃描波可以穿透到地下500米左右,按理也是足夠了,不過經過幾個小時的檢查,還是沒有發現任何石球。

波比對研究小組的組長王坎山說,石球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矽,和岩石的主要成分類似。

如果它們在地下不動的話,掃描儀器根本無法發現它們,需要用特殊的儀器或者方法才能發現它們。

於是,王坎山讓隊員們繼續搜尋工作,他則回去聯係科學院,尋找解決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