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放棄自己國家的獨立性,跟隨大宛國王之後,也向大秦帝國臣服。

第一種選擇肯定是大宛國王不希望看到的,但大宛國王同樣不希望看到七十二外族國王都做出第二條選擇。

若是隻共同發展,還談什麽高低優劣,還談什麽彎道超車,還談什麽為後代圖謀,大宛國王做出的犧牲不就白費了嘛。

所以隻有把嬴宏也拉進這場亂局,讓大秦帝國對大宛國再多一些投資,才是大宛國王樂得見到的。

這也才是大宛國王提醒嬴宏的真實的意圖。

大宛國王設想,嬴宏肯定會對安條克三世的舉動做出反應,到那時候,不管是嬴宏再征諸外族國,還是大秦帝國和塞琉古國直接開戰,對大宛國都沒有壞處,甚至會有好處。

再征自不必說,大宛國肯定能趁機從中撿些漏,而如果大秦帝國直接對塞琉古國開戰,大宛國地處霍爾果斯口岸要道,隻要左右逢源得當,大宛國也可以兩邊盈利。

即使這兩種可能都沒有,以嬴宏剛烈的性格,也肯定會對諸外族國強加一些措施,如此定會導致大秦帝國和諸外族國的關係產生裂痕。

而裂痕一旦產生,大宛國王又能以大秦帝國藩國的身份從中撈到一些好處。

隻需一席話語提醒,就能為國盈利,何樂而不為呢。

不過可惜了,大宛國王不僅猜測的不對,也看錯了嬴宏,更沒搞清楚新疆省和安西省現在的局勢變化。

嬴宏確實年輕,確實性格剛烈,喜歡一力破十會,但嬴宏不是傻子,甚至都不是現世人,所以目光思維根本不受現世迷霧束縛。

而且大宛國王根本想不到阿爾沙克二世臣服嬴宏的程度會比自己更徹底,竟然會請大秦帝國去帕提亞國建設屬於大秦帝國的軍事建設。

其實這也是因為阿爾沙克二世真的被安條克三世逼到懸崖邊上了,若再不死死抓住大秦帝國這條救命繩子,阿爾沙克二世就要掉下懸崖了。

這也怪安條克三世,非要支持帕提亞國反對派,非要加劇帕提亞國國內的緊張局勢,使得阿爾沙克二世不得不完全投靠大秦帝國。

但這也不能怪安條克三世,因為安條克三世別無選擇,帕提亞國的戰略地位太重要了。

在安條克三世看來,諸外族國是被嬴宏用武力征服的大秦帝國的同盟國,若輕易觸碰一個,就有可能導致塞琉古國境內也出現一座方尖碑或是萬金墓。

但若放任大秦帝國向西發展的形勢不管也是不行的,而且要想穩定塞琉古國內,隻能向外轉移國內矛盾。

可南歐的資源終歸有限,人口也總會有一天被自己劫掠完,不向東圖進取,塞琉古國不僅會止步於此,還會因國內的矛盾衝突走向衰敗。

安條克三世現在也是被架在火上烤,當初從嬴宏手裏買到了南歐地勢地圖,結果腦子一熱就向南歐進攻了,誰成想勝利果實的雪球越滾越大的同時,國內的負擔也越來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