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藩國王室子嗣,是因為嬴宏認為如果藩屬國隻遣王儲留學的話,王儲將來要回國繼承王位會受阻礙。

諸外族國王,哪個不是子孫頗多,不管是妃嬪妻妾所育還是女婢奴隸所生,若隻王儲一人在國外,國內同樣有繼承權的王兄弟眾多,再等老國王去世,王儲想要回國繼位可就不是那麽容易的了。

而且就算王儲此時能順利繼承王位,也會給其後代留下不小的隱患。

所以既然留學的事不可避免,嬴宏至少要讓藩屬國王儲少一些對立麵多一點兒可能的盟友。

“如此甚好,小王多謝陛下。”大宛國王是不敢想自己的王儲能和皇室皇子公主待遇相同的,但有此一言,大宛國王就放心了。

“既然如此,小王還請陛下準許小王長子及其子能在北平上學。”

在東印度省建立新大宛國的是大宛國王的次子,其長子並沒有參加當初的伐孔雀王國之戰,所以大宛國的王儲自然是長子。

看來大宛國王是沒聽懂,或是沒在意嬴宏說的“藩國王室子嗣”這句話,又或是有什麽別的想法。

但也無所謂了,大宛國能送王儲及王儲之子來北平上學已經是很好的外交開端了,嬴宏當然準許。

大宛國王給自己的子孫及大宛國賺來了實惠好處,其他諸外族國王自然眼紅。

“陛下,小王還請再問,大秦帝國藩屬國王室子嗣來北平上學是否都是同等待遇?”真是不到黃河心不死啊,而且越是小國越會算計,蒲類後國國王還想以“藩屬國”的稱謂混淆藩國和屬國的區別。

嬴宏又哪是那麽容易被算計的“屬國比藩國的政治地位不同,朝會所議支援項目尚且不一樣,其王室子嗣在北平的待遇自然也是不會與藩國王室子嗣的待遇相比的。”

“若說待遇,藩國王室子嗣待遇與大秦帝國皇室子嗣無異,屬國王室子嗣待遇則大致與大秦帝國貴族子嗣待遇相同。”

說的是待遇,其實是政治身份,在學校製度中,大秦帝國之內不管是皇室、貴族、百姓還是奴隸,上的課都是一樣的,食堂裏吃的飯也沒有區別。

但受政治地位影響,不同階級的子女在和社會有關方麵的待遇是不一樣的。

就比如自中學開始就有勞動課,皇室子女參加勞動課的報酬是以子爵年工資標準為基數,再加工作崗位年工資基數計算的,而奴隸子女參加勞動課的報酬則是隻以工作崗位年工資基數計算的。

而且在社會上,各階級子女受社會群眾的認同度也不同,像熊壬,既是皇室子嗣,又有嬴宏的影響,再因其自身努力上進,為人處世極佳,在社會上受到的對待自然也是極好的。

奴隸的子女則不同,首先因為是奴隸身份,即便是二代奴隸,但百姓本就對臉上有烙印刺配的奴隸懷有很深的不認同感,若其再不努力上進,主動求得認同,其在社會上受到的對待或許比土人差不了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