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好,較照身貼,殿下所製此木牌更是辨識清楚,又有清晰人像,作為身份證明之物再好不過。”

“正是如此。”

……

眾人無不讚許。

確實如此,照身貼做的再怎麽精細也是刻的,人像隻能做到大概辨別,嬴宏直接用相片做人像,可不是辨識清楚的多了嘛。

“隻是不知此木牌可以保存多久?”

這是關鍵問題,要是這木牌用不了幾年就壞了,還得再費時費力的更換,雖然耗資不一定太多,卻有損國家形象了。

“隻要保存得當,不刻意毀壞,可保千年不腐。”這身份證明木牌雖然不是原木製作,卻是嬴宏親自指導製作的東西,質量必須過硬。

“正該如此,證以千年。”眾人何不感慨,大秦帝國製作的身份證明都能存留千年,更何況是大秦帝國呢。

“而在實際使用上,應該十五年一換新,以符合人的相貌變化,可要考慮木牌的磨損消耗。”嬴宏要做的身份證明木牌是可以千年不腐的,可不是真的要一個木牌用一輩子。

人會變化,也會變老,不可能一輩子隻一個容貌,照片該換也得換,嬴宏也不會讓大秦帝國隻用黑白照片。

“殿下,這用以身份證明的木牌是否隻大秦帝國治下之民所有?”說白了,諸外族國王看著比畫的還真的照片眼饞了,也想要這樣的身份證明木牌。

“大秦帝國疆域之內,一切皇族、貴族、百姓、奴隸都應擁有,自然也包括封藩之國。”

看來是諸外族國王理解錯了,七十三外族國和十五個皇族藩國並不是獨立在大秦帝國之外的。

尤其是七十三外族國,嬴宏雖然沒有對其進行武力征伐,但隻要在大秦帝國疆域內,就是大秦帝國治下,哪來的“隻大秦帝國治下之民”?誰說大秦帝國治下不包括諸外族國的?

“小王等也能擁有?”

“該是擁有。”這關乎到國家一統,嬴宏不允許有人質疑。

許田看過木牌後隻覺得少些什麽,等到諸外族國王問完才得空發問“殿下,這木牌上為何沒有記上您的尊位?是否不妥?”

“孤隻以此,與萬民同。”嬴宏不在自己的身份證明木牌上刻上自己尊位,就是為了進一步淡化貴族和百姓的不同階級,以更方便抹除貴族階級。

不過奴隸的身份證明木牌上是有刻記身份地位的,以明確區分百姓和奴隸,免得出現哪個奴隸群體,尤其是外族人到大秦沒三兩年就把自己當成了大秦的主人。

“既然眾卿都覺得不錯,大秦之人新的身份證明就以此般木牌更新吧,凡大秦帝國疆域內,屬大秦帝國之人,無論身處何地,無論階級,除土人外,皆應更新迭換照身貼為此木牌,是證身份。”

在大秦塞內活不過一年的土人就沒必要有身份證明木牌了,而且給土人做身份證明木牌也實在浪費。

“年滿十歲者,此木牌五年一更換,年滿二十歲者,此木牌十五年一更換,直至離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