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不論兩百公裏修鐵路能累死多少人,嬴宏規定的這項製度起碼保證了大秦帝國之人後代的基因健康,免得什麽歪瓜裂棗病蟲害都能傳播進大秦。

至於男性土人,嬴宏早已立有製度。

土人從上押運船那一刻起,食物就隻供給如釀酒所剩酒曲糟粕餅、榨油所剩豆粕餅和淘汰的劣質糧,菜蔬也隻是如耗油所剩油渣、紅薯、兔子肉、老鼠肉、豬淋巴肉、榆錢混在一起熬成糊糊的粥菜。

這些食物基本吃不死人,而且抗餓,但毫無油水。

船隻靠海岸休息時土人倒是可以自己沿海捕食海貨,但吃死人大秦概不負責。

押運船進入大秦關內後,供給土人的食物也是如此,不是大秦沒有優質糧肉果蔬,而是這些土人在嬴宏看來隻配吃這些東西。

食物能抗餓,就保證了土人有力氣幹活,而食物又毫無油水可言,就代表土人隻能消耗自身的能量和壽命苦苦支撐。

這正符合嬴宏對土人的用法,不管是東瀛省土人、辰國土人還是印度半島土人,在嬴宏看來不過都是為大秦的基礎建設和發展賣命的消耗品。

實際情況也是如此,童十三今年花了大力氣押運來的近四十萬土人,其中男性土人就有三十餘萬,但隻到年底就已經累死三分之一了,而且估計到明年夏季前,另外三分之二的男性土人也會全部累死。

此般接近百分之百的男性土人死亡率看似殘酷,但在這背後,是大秦帝國各方麵生產和建設的穩定發展。

而且這些累死的土人也不會被浪費,大秦帝國的婚喪保障製度雖然隻覆蓋到奴隸階級,但累死的土人也不會被用來填坑。

為保障大秦之民的肉食供應正常,中央農業部負責的國營畜牧業已經非常興旺,而在畜牧業所飼養的幾十種動物裏就有一種雜食性動物叫做豬。

在人口事情上,除了從土人入手做出限製措施外,嬴宏還要更新大秦之人用以證明身份的證件。

“科研基地製造照相機的技術已經算是成熟,照相機的生產也是穩定,估計到後年或是大後年,就可以基本裝備各地政府了。”

“因此,更新大秦之人用以身份證明的身份證件可以提上日程了,孤之前就已命人做了孤的新身份證件,在此作為樣品,眾卿互相傳看如何。”

嬴宏給自己做的新的身份證是一塊正麵印有嬴宏一張黑白照片並刻有姓名和生辰年月日以及辦理日期,背麵是一大字‘秦’的木牌。

此木牌是由檀木和樺樹的粉末壓製而成,木牌外再由透明漆皮封膜,使得木香氣味濃烈,而且數十年後仍有餘香,是為初步防偽。

木牌上的黑白照片正是由透明漆皮包封,照片上的細節清晰可辨,若非人為毀壞,也可保數十年依舊。

黑白照片之側,再刻有姓名和生辰年月日以及辦理日期,如此,此身份證明是為何人證明一目了然,辨識度極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