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這件事還要再細商議,隻有各方調集,才能做得此事,不急。”嬴宏所言不急是說給諸外族國王聽的,要想入股大秦帝國當然要有投資,哪可能大秦帝國把所有事情都做完了再留著一幫零投入的外族逍遙享受。

諸外族國王便要心裏算計,投資鐵路合不合適,要投資多少,投資後會怎樣。

助樂聲中,饗宴盡興。

第二天,嬴宏還有事情要忙,時間正是十一月底,雖然遠在馬來省的童五和在安南省任職務的童十九還需要十來天才能趕到北平,童十七等人則是兩三天前便趕回北平了。

“十七妹,關外的情況如何了?”童十七所轄的東北平原和朝鮮半島是嬴宏格外關注的地方,所以座談一開始,嬴宏先問童十七。

“東北平原之地已經基本穩定,在其中生活的諸多部落也大多歸服,隻是北地寒冷,冬季不能存人,我便奏請陛下,得陛下允許,使這些部落在冬季之前南遷至吉林省過冬,到轉暖時節在返回黑龍江省事農耕。”

童十七和童二不同,童二多以殺伐降伏遊牧部落,童十七則有加以招撫。

不過兩人所治部落民族也有不同,童二治於匈奴,隻能以殺伐威懾,童十七所治的東胡、肅慎和濊貊卻與匈奴不同。

肅慎民族自上古時期便與中國有往來聯係,又是百餘年長期受東胡和匈奴打壓的以漁獵為主的畜牧部落,農業尚處於較原始的階段,卻是半地穴的定居部落。

生活生產方式使得肅慎人口發展有限,但其文明曆史與華夏文明有著緊密聯係,有限的資源和與有限資源不符的文明程度使得肅慎內部已經產生嚴重的貧富差距,其社會發展也是不平衡。

諸方皆憂患的條件下,肅慎沒有能力也不敢像匈奴和東胡一樣與華夏民族為敵,所以隻從大秦的角度來看,肅慎並不算是敵人,而是可以爭取融合的民族對象。

濊貊與肅慎相似,和華夏民族也有著深遠的聯係,濊貊民族原是居山東半島部落,周滅商時被迫北遷,但和周王朝也有朝貢關係,戰國時期,尤其是燕昭王時期,濊貊再次被迫遷徙,現主要活動在長白山及朝鮮半島北部地區。

濊貊民族以漁獵為主,農業卻極為原始,其內部是以宗教祭司為首領,不建城郭、宮室,也沒有宗室、祭祀之禮。

這使得濊貊民族的內部意識並不統一,甚至相隔兩地的部落相互之間到認同感也是一般。

如此民族部落,在大秦看來並不足以威脅,也是可以爭取融合的民族對象。

東胡民族則是另一種情況,首先東胡語言屬於阿爾泰語係,雖然肅慎和濊貊的語言也屬於阿爾泰語係,但肅慎和濊貊與華夏民族的朝貢關係曆史悠久,東胡和華夏民族卻長期屬於敵對民族。

這就導致東胡與肅慎和濊貊,甚至是與突厥語係伊朗語係混雜的匈奴都天然的不能相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