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鄴城其實並不是都城,嬴宏也沒打算在建鄴城設立中央行政機構。

說到底,建鄴城隻屬於市集型陪都。

嬴宏和許田談論期間公輸信一直在看建鄴城圖,看著看著,公輸信發現了一處不能理解的建築“公子,建鄴城主城中心這個方碑建築是什麽?”

“那是紀念碑,碑上是要刻滿為平定六國餘孽叛亂和項氏餘孽叛亂陣亡將士的名字的。”北平和鹹陽沒有紀念碑,是因為沒有必要,但南方不同於北方,嬴宏在建鄴城修築這樣一個紀念碑是有必要的。

“可南方之民能接受這座紀念碑嗎?”或許是龜茲公主疏忽了,沒有記下剛才許田和嬴宏說的話,才會問如此問題。

“南方之民大多都跟隨項氏餘孽作亂了,尤其是長江以南,那裏哪還有需要考慮能不能接受紀念碑的百姓。”嬴宏在建鄴城修築的這個紀念碑是為大秦將士和大秦南遷之民修築的,而不是為叛逆者修築的。

“但也請公子考慮到南方順服之民的心情。”在農家之首許田的領導下,南方的農家之人可以有很大一部分都沒有參與項氏餘孽作亂,而且還收攏安撫了其周圍的一些百姓,許田不能不提醒嬴宏。

“這個我知道,我去年南征時也遇到了農家之人,其中多是明事理的。”不僅如此,嬴宏從童七的報告和列豺發來的信件中也能知道南方還有很多順服之民。

“我這些年抄寫了一些書,其中也有不少小說,在北平圖書館都有存檔,有些或許可以用來調節南北兩方民族仇怨,就如三尺巷的故事。”

“三尺巷?千裏修書隻為牆?”蒙妱既是中央教育部長,滿滿是嬴宏所留書籍的北平圖書館肯定是會經常去的,所以對嬴宏所說的書籍事蒙妱能第一個做出反應。

“對,千裏修書隻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一統之識今猶念,不見當年六姓王。”原本的三尺巷的故事是不符合現世環境的,所以嬴宏抄寫時也有改動,而且不隻是三尺巷的故事,很多不符合現世環境的書籍故事嬴宏抄寫時都有修改。

“許先生,幾位小說家之人現在還在北平嗎?問一下他們有沒有意願往南方傳播故事。”終歸還是故事,隻以大道理教人是沒用的,百姓在經過了初期的新鮮感後也隻會反感,嬴宏深知這一點,所以很多事情也是要靠故事的潛移默化的辦法去做的。

“是,我隨後就去。”農家不比儒法墨這三大世之顯學大家,小說家也是如此,所以這件事許田是能和小說家說的上話的。

“建鄴城不設中央行政機構,不過其他各項建設也都要如北平一樣完善,教育、醫療、工商業更是都不可或缺,而且建鄴城也要有圖書館、大浴堂,以供民用。”北平有大浴堂,就在北平圖書館對麵,兩者隻隔著一處大廣場,鹹陽雖然還沒有大浴堂,但也在修建計劃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