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鄴作為陪都和北平是有區別的,北平作為陪都多有政治意義,而建鄴實際上是為增進南北兩方民族認同感並促進南方經濟發展所用。”

“這是必須要做的,若不然,大秦帝國於南方的治理將要慢三五十年,也會拖治理北方的後腿。”

公輸信看過地圖後覺得沒問題“依公子所說,在三江交匯處建城確實可行,建城所需物資材料可用船運,隻是還需要公子說明建鄴城規模。”

“我已經繪製好了建鄴城圖,你看一下。”嬴宏規劃的建鄴城也是不小,以三江交匯處為中心,向東至長江舊河道,以此為半徑,東西直徑達兩百餘公裏。

但在公輸信看來這個麵積範圍不是問題,若是相比,建鄴城的規劃治理體積甚至還沒有西靠燕山山脈,南抵黃河的北平城體積大。

可許田不這麽覺得“公子,北平城至今也才將將完成了一期建築,遵您所言,為治江河,不得大量砍伐西北和東北樹木,而再建築建鄴城所需木料數額也是龐大。”

“這還隻是其一,其二,為治基礎建設,中央工程部前後已經調集了四百餘萬人參加基礎建設工程,若此時再大興土木,恐怕民力衰竭。”

這確實是個問題,以黃河為界,南方水係錯綜變化,為固土牢河,南方的樹木肯定也是不能大動的。

而依嬴宏之令,長城以外的原始森林也不可大動,如此一來,可輸送木材之地恐怕隻有東南亞了。

但經海路運輸本來就是不能萬全,嬴宏搞的大秦帝國的組織度又這麽高,農業上要用人,工業上也要用人,商貿亦是如此,軍隊更是大頭,明年還要搞大閱兵,許田上哪再抽調富餘的人力供中央工程部專門搞海運啊。

好在嬴宏有打算“童十三今年押運土人的報告還沒有呈上來,中央工程部可以先勘測地形製定建城計劃,等我計算出明年押運土人的總數再逐步開始動工。”

“至於建城所需木材,我打算以土人為勞力,往巴蜀之地拓耕伐林,如此一來,建鄴城所需木材應該可以完全由長江上遊之地順江而下以資供應。”

“隻需要長江各處留守看管人員安排妥當,巴蜀之地原木的運輸可完全借助長江之力,如此,又能省去了船運所需人力。”

依照嬴宏對辦法,建築建鄴城所需的人力和物資木材的問題倒是有辦法了,但許田還有擔憂“可如此一來,建鄴城的建設恐怕就要拖到兩年以後了。”

巴蜀之地哪是說去就那麽容易去的,為拓耕伐林並資建築建鄴城木材所需,去巴蜀之地隻能沿長江逆流而上。

可自夷陵以西皆是群山崖壁,根本沒有陸路,若以嬴宏的辦法,建鄴城的建築確實要拖到兩年後才能開工了。

“兩年以後也好,三年以後也罷,大秦也需要兩三年的時間做各項恢複,建鄴城的建築計劃從現在就要開始做,而具體建築開工時間可以再做計算,不急於這一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