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此眾人都有大致相同的答案,卻都不願意先說,尤其是崇尚人性本善的學派之人。

而孫氏一派的儒生就沒有這般顧慮“人心不足,其性貪矣,得利不足,其相爭矣。”

“能再具體一些嗎?”關於人性本善還是人性本惡的爭辯本來就是一個較唯心論的論題,而嬴宏不想談有關唯心論的論題,因為沒有意義,也不會談出什麽結果。

“還請兵首示下。”孫氏一派都儒生不是沒有更具體的辯詞,而是看明白了,此次辯論隻會以嬴宏為主,不僅是因為嬴宏所說的都是新思想新觀點,且都算正確,更是因為這裏是嬴宏的地盤。

“我認為是矛盾,於之前的諸多理論中,多是離開了人的社會性和曆史發展去觀察認識問題的,因此……”嬴宏又開始背書了,而且是在有修改刪減的背實踐論和矛盾論。

“所以我勸諸位在堅持自己的理論觀點之餘,還要去觀察實踐事物的真實,並分析了解事物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如人性本善或人性本惡在我看來隻是一句褒貶之言,隻憑此言解決不了什麽實際問題。世間為什麽會有戰爭?無非就是有需要解決的矛盾出現。”

“若溫和的方式不能解決矛盾,便會升為激烈,若言語的方式不能解決矛盾,便會進而鬥爭,戰爭既為鬥爭的最高形式。”

“就像我與諸位之間,也存在急需解決的矛盾,而我也是希望能以溫和、言語的方式解決與諸位之間的矛盾的,我相信諸位也是這麽希望的。”

“但有些急需解決的矛盾隻憑溫和、言語的方式無法解決,故而就要以激烈、鬥爭的方式尋求解決。”

姬柱卻覺得嬴宏說了一大堆,但沒說到題上,故而提醒“但在我看來,我華夏與諸外邦並無急需解決的矛盾,兵首又為何非要再起兵戈?”

“論義,我華夏自古既視治安天下為己任,天下之民亦我華夏之民,其康其安皆為我華夏需所思。”說到這裏嬴宏就該給眾人講一下華夏之外諸民族的統治形態了。

“但如此國,名塞琉古國,原是波斯民族為統治,現又是希臘民族為統治,但其根本仍不變,其國內人皆奴,唯統治者貴族位高,我剛才說的安條克三世既此國現任國王。”

“又如此國,名托勒密國,其疆域原是埃及民族本生故土,現也是希臘民族為統治,其國內人亦皆奴,唯統治者貴族與神徒位高,而現任國王托勒密四世又是昏庸無德之輩,唯好享樂,即位既弑母殺親,獨寵奸佞,致使國將衰敗。”

“再如此國……”

……

眾人卻有些聽不懂了,嬴宏介紹了很多國家,其中又多是‘其國內人皆奴,唯什麽什麽位高’,可這和華夏又有什麽關係啊?你贏宏總不能僅憑一句‘其國內人皆奴’就發動戰爭吧?大秦國內不也還有近千萬奴隸嗎?你連自己家的奴隸階級問題都還沒解決呢,哪來的正當名義以奴隸為由發動對外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