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也難怪,金耀武雖然在金水灣一言堂久了,高情商叫做德高望重低情商來講就是紙老虎一個,就隻能在金水灣自己那一畝三分地裏麵耍橫。

    但凡是離開了金水灣這地頭,那就是泥鰍入海百般困難。

    而高天林畢竟是在北邊戰場上經曆過真刀絲槍的拚搏,對於一些現代科技更是有深刻的認知,像一些軍用汽車,武裝飛機,甚至是坦克大炮牛油罐頭。

    甚至是大兵們用來排遣憂愁的時尚報刊,上麵印刷著衣著暴露了大洋馬的圖片,高天林都繳獲過不少。

    自然不會對動漫裏麵的一些家用設施場景和現代科技物品感到驚訝詫異。

    吳老郎中更別提了,舊社會的時候在十裏洋灘跟著傳教士,可以說得上是拜訪了各個租界,租界裏麵的稀罕玩意兒,像什麽默劇,假麵舞會,麵包機,手磨咖啡之類的,那更是耳熟能詳。

    隻不過跟金耀武的垂頭喪氣不同,吳老郎中的想法是積極樂觀的,認為本邦雖說是暫時落後,在科技經濟上麵難以望其項背,但所謂百廢俱興,多難興邦。

    隻要有一代人接,一代人薪火相傳,憑借著吃苦耐勞,以及大國特有的底蘊,早晚有一天同樣也不輸於大洋彼岸。

    別的不說,人那可是要多少有多少,而人就意味著生產力,意味著有經濟蓬勃發展的活力。

    所以說這個年代大多數知識分子都像吳老郎中一樣,是迎難而上眼神中充滿奮鬥拚搏精神的。

    洞察後世發展的李登雲卻是笑而不語,事實雖然像吳老郎中預料的那樣發展了。

    但卻是有略微的出差罷了,這一點點出差,卻造成了後世難以逾越的鴻溝,所謂祖孫三代煙草公司,那可不是一句玩笑話。

    端著鐵飯碗的人傳下來的可能是銀飯碗和金飯碗,而之前端不上鐵飯碗的人,想要端上鐵飯碗,這難度是直線上升。

    不過想想卻也釋然,物競天擇,適者生存,雖然說人無三六九等,事無高低貴賤,但在社會這個大家庭裏自然是要有尊卑之分,上下有序。

    要是你挑大糞的,跟我喝茶看報的能相提並論,那種場景應該隻能出現在夢裏。

    李登雲後世就是如此,父輩都是腳踏實地樸素的農民,盡最大可能的給子女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

    能做的隻是用粗糙的手掌賺更多的錢為子女減輕負擔,但是透支身體所帶來的一些疾病,卻在老年的時候困擾著。

    李登雲雖說上了岸,卻仍然是處於高不成低不就的階段,隻能在基層裏麵蹉跎,不會溜須拍馬,不會曲意奉迎,又沒有我的區長父親。

    領著那點微薄的工資,卻身無片瓦,連遮風避雨的房屋都是父母辛苦湊出來的。

    可父母的養老問題又是難題,那種騎虎難下,進退維穀,舉步維艱的感覺,李登雲可以說得上是深有體會。

    每當拖著滿身疲憊的身體躺在床上仰望著漆黑無比的天花板時,李登雲總是暢想著這樣一番場景,甚至是捫心自問。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