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辨病證(症)取穴。

1.主穴神門、皮質下、降壓溝、高血壓點、三焦、交感。辨證分型加減:陰虛陽亢者加腎、肝、膽;肝陽上亢者加肝、膽、耳尖(耳壓或放血);氣陰兩虛者加肺、腎、胃、膀朧、大腸;痰濕塞盛者加脾、胃、大腸、耳迷根;屬混合型者參照上述各型酌情選取耳穴。

方法:取王不留行子,用清水衝洗幹淨,放人75%乙醇中浸泡24h後,取出藥子涼幹備用,患者耳郭先用75%乙醇常規消毒並拭幹,用耳穴探測儀或探棒或火柴棒選準有關耳穴(敏感點)做出標記,常規貼壓,囑每日按壓耳穴3~5次,每次:5~10min。隔日治療1次,兩耳交替治療,5次為1個療程。連續5次治療後血壓無改變者(指血壓不下降或反病情加重者為無效),可改用其他療法。

治療結果:顯效22例,有效4例,無效4例(其中2例屬惡性高血壓),總有效率86.66%,其中陰虛肝陽上亢型總有效率92.31%。

2.取穴肝火亢盛型取肝、結節、心、角窩上、降壓溝;陰虛陽亢型取肝、腎、交感、耳背心、枕等耳穴;痰濕竇盛型取脾、三焦、耳背心、肝、腎。

方法:肝火亢盛型用王不留行子壓貼;陰虛陽亢型用菟絲子壓貼;痰濕壅盛型用白芥子壓貼。由輕至重按壓8~10次,使患者有酸、脹、熱、痛感覺。每次貼壓一側耳,兩耳交替,每周換貼3次,24次為1個療程。一般貼壓3~4次後起效,10~12次後達最佳治療效果。

治療150例中,顯效69例(占40%);有效66例(占44%);無效15例(占10%)。總有效率為90%。同時發現采用不同的材料作壓豆,白芥子有發泡作用,對穴位的刺激作用強烈而持久,不論哪種證型,貼壓效果均好,似乎優於王不留行與菟絲子。

3.取穴取單側耳的降壓溝、降壓點、神門、內分泌、腦點及耳後腎穴。合並高脂血症及血流動力學增高者,加肝、脾;合並腦損傷者,加交感、皮質下;合並心損傷或心力衰竭者,加心、交感及耳後心、腎穴;合並氮質血症者,加腎上腺、耳前腎穴。方法:用麝香虎骨膏將王不留行子貼上諸穴,按揉各穴3~5 min/次,按壓3次/d,每隔3d換壓對側穴位。結果顯示,耳壓具有降壓、降脂、改善血液循環、擴張冠狀動脈、降低心肌耗氧量、增強心肌收縮力等作用。耳穴的分布符合全息生物律的穴位全息律。

(二)改變壓貼材料

1.壓貼材料磁珠。

治療方法:取穴(敏感點):心、神門、肝、腎、降壓溝、交感,皮質下、腦、敏感點(每次選用4或5穴)。壓貼方法同前。療效觀察,52例中顯效12例,有效者32例,總有效率為84.6%。

2.壓貼材料麝香、地龍、穿山甲,(代)等藥物製成的複方顆粒。壓貼方法同前。5~7次為一個療程,一般1~2個療程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