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操五音,右執五味。

    懷繩與準鉤,多備規軸,減溜大成,是唯時德之節。

    春采生,秋采蓏,夏處陰,冬處陽,大賢之德長。

    明乃哲,哲乃明,奮乃苓,明哲乃大行。

    毒而無怒,怨而無言,欲而無謀。

    大揆度儀,若覺臥,若晦明,若敖之在堯也。

    毋訪於佞,毋蓄於諂,毋育於凶,毋監於讒。不正,廣其荒。

    不用其區。

    鳥飛準繩。讂充末衡,易政利民。

    毋犯其凶,毋邇其求,而遠其憂。高為其居,危顛莫之救。

    可淺可深,可浮可沉,可曲可直,可言可默;天不一時,地不一利,人不一事。

    可正而視,定而履,深而跡。

    夫天地一險一易,若鼓之有桴,擋則擊。

    天地,萬物之橐,宙合有橐天地。

    左操五音,右執五味,此言君臣之分也。君出令佚,故立於左;臣任力勞,故立於右。夫五音不同聲而能調,此言君之所出令無妄也,而無所不順,順而令行政成。五味不同物而能和,此言臣之所任力無妄也,而無所不得,得而力務財多。故君出令,正其國而無齊其欲,一其愛而無獨與是;王施而無私,則海內來賓矣。臣任力,同其忠而無爭其利,不夫其事而無有其名;分敬而無妒,則夫婦和勉矣。君失音則風律必流,流則亂敗。臣離味則百姓不養,百姓不養則眾散亡。君臣各能其分則國寧矣,故名之曰不德。

    懷繩與準鉤,多備規軸,減溜大成,是唯時德之節。夫繩,扶撥以為正;準,壞險以為平;鉤,入枉而出直。此言聖君賢佐之製舉也。博而不失,因以備能而無遺。國猶是國也,民猶是民也,桀紂以亂亡,湯武以治昌。章道以教,明法以期,民之興善也如化,湯武之功是也。多備規軸者,成軸也。夫成軸之多也,其處大也不窕,其入小也不塞,猶跡求履之憲也,夫焉有不適。善適,善備也,仙也,是以無乏。故諭教者取辟焉。天泮養,無計量;地化生,無泮崖。所謂是而無非,非而無是,是非有,必交來。苟信是,以有不可先規之,必有不可識慮之。然將卒而不戒。故聖人博聞多見,畜道以待物,物至而對形。曲均存矣。減,盡也;溜,發也。言偏環畢善,莫不備得。故曰:減溜大成。成功之術,必有巨矱,必周於德,審於時。時德之遇,事之會也,若合府然。故曰:是唯時德之節。

    春采生,秋采蓏,夏處陰,冬處陽,此言聖人之動靜、開闔、詘信、浧儒、取與之必因於時也。時則動,不時則靜。是以古之士有意而未可陽也。故愁其治言,陰愁而藏之也。賢人之處亂世也,知道之不可行,則沉抑以辟罰,靜默以侔免。辟之也,猶夏之就清,冬之就溫焉;可以無及寒暑之菑矣。非為畏死而不忠也。夫強言以為僇,而功澤不加,進傷為人君嚴之義,退害為人臣者之生,其為不利彌甚。故退身不舍端,修業不息版,以待清明。故微子不與於紂之難,而封於宋,以為殷主。無祖不滅,後世不絕。故曰:大賢之德長。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