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在以往土地財政“雞”“蛋”互生的膨脹經濟下,用全民透支未來收益信任的情況下,尚且玩得轉。

    但還是那句話,錢不是憑空變出來的。人民的“六個錢包”掏空後,疊加全球貿易逆全球化、各國經濟形勢都岌岌可危的大潮流,當然,還有很多影響因素,如地方可賣的土地越來越少、用來接盤的人口越來越少,實體經濟遭受創傷等等,在各種不利因素BUFF加持下,未來償還能力產生了信任危機。於是,老一套的遊戲規則玩不下去了。

    地方債的龐大規模也到了一個威脅國家經濟命脈的程度。要知道,我們國家政府是不能像西方國家一樣破產的,這在社會主義國家是一個想都不能想的事情,對黨的執政根基有著巨大影響。

    在“開源乏力”的情況下,隻能狠踩刹車,把“節流”的紅線劃出來。控死各地的債務規模,嚴肅處理胡亂舉債上項目的行為。但又要保證地方正常建設發展,便不得不通過發行專項國債、降準降息、MLF等金融手段,以期延緩嚴峻形勢,用時間換空間。

    說這麽多,在地方支出中,人員支持這一塊是“雷區”,即便要動,也需要時間逐步“精兵簡政”去實現。90年代特殊時代背景的“下崗潮”這種“硬著陸”不能輕易用。在經濟下行期,就業形勢嚴峻的背景下,極易從經濟問題演化成社會問題,影響整個國家的穩定。

    那怎麽辦呢?隻能從項目支出下功夫,例如某縣舉債400億打造“水司樓”這種禍國殃民的形象工程,就是嚴厲打擊的對象!當然,這個縣也不是拍著腦袋就想搞這麽個大項目,可以說一直以來都是這麽做的,“小故宮”“望月樓”“民國步行街”“盤古莊”等等奇葩項目層出不窮,而且大部分都處於爛尾狀態了,故而贏得了“三步一破樓,五步一破亭”的“美稱”。更搞笑的是,該縣竟然還搞了個“大學城”項目,意圖引進國外一些高校,一個縣城搞“國外高校大學城”,這不是滑天下之大稽嗎?

    事出反常必有妖,匪夷所思的項目背後,必然伴隨著駭人聽聞的腐敗。不出意料,該縣書記、縣長已經雙雙腐敗落馬。同樣令人深思的是,原書記是從沿海引進的“優秀幹部”,原本是希望他能帶來沿海的先進發展理念,帶動落後地區的發展變革。可笑的是,先進理念沒帶來,大手大腳的闊綽作派卻帶來了,給當地人民帶來深重災難。

    所以,新鮮血液也不一定就是好的,得看匹不匹配才行。

    林方政皺眉道:“誰讓你削減這些支出的了?我就不信了,難道這8個億全都是非花不可的?有沒有不該修的景觀工程?有沒有不該舉辦的大型活動?”.

    .\/65475154\/110428202.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