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嬌用手指沾了些茶水在桌上畫了一個童記百貨簡易的分布圖,“大梁目前並沒有為百姓專門開辟驛站信使,送信一行全看鄰裏信人是否順途,要是目的地偏遠,哪怕高價相請都無人幫忙。

    顯貴家庭都有自家小廝專門派送,所以真正對寄信需求最大的,還是平民百姓。如今童記有如此廣域的門店分支,以後貨品運輸也會走固定路線,豈不正好可以將信使一行直接兼並,予他人便利時擴大本業增收,一舉兩得?”

    何正業微微動容,他沒想到這個從前在深閨長大的侄女對商業竟有如此敏銳的洞察力,這是連他都從未想過的商機。

    一旦童記的門店開滿大梁,就會形成一個固定的商業運輸路線,那麽送貨是送,沿途多加一兩口箱子的信件也是送,隻要百信們的東西順路,信件就會隨著童記的物流運轉到達它該去的地方。

    “你說的這個生意的確可行,不過以後一旦信件量增加,我們的工作量也會暴增,很多信件的目的地並不好找,要是需件件到家門,恐怕是個大工程。”何正業分析說。

    董嬌搖頭,“不必如此,我們隻需將信件收取這件事擴散出去,讓老百姓們在固定的時間前投遞,固定的日子來收取即可。打個比方,如果童記每月七號貨走,那鄉親們就七號前把信交給童記,十四號貨回,鄉親們就十四號後來問詢有沒有自己的回信,我們不提供投遞服務。”

    這個模式是借鑒近代的郵局業務再進行改良,童記可以兼並信業,但卻不能提供更為細致的服務,一是古代的經濟和文化水平都達不到現代那種需求程度,每個村裏能識文斷字的人都沒幾個,何談家家戶戶寄信訴情,二是若要完善郵業,人力物力需求太大,現在的童記還做不到。

    她擴展信業是想給未來的商業計劃添磚加瓦,而不是給找麻煩,所以初步隻能把目光放在能負擔得起郵寄費用,且居住在各州府城池裏的百姓身上,先把金字塔中端的人盡數掌握,再去往下兼並。

    若一開始就從底部抓取,不僅難度大,還吃力不討好。

    所以在郵局發展條件尚未完全成熟前,董嬌暫不想把這項業務開展到鄉村去,飯得一口一口吃,路也得一步一步走。

    何正業聽完也品出味來,他走商多年,對各地商業貿易得心應手,此時覺出這項生意的確是個一本萬利的好買賣,但是若單隻以童記的走貨為信業來往的基礎,卻又把路堵死了。

    “阿嬌,雖然你說的這個法子的確能為童記增添額外進項,但是童記各地的貨源供給若都以京都為主,那走貨時間也得看京都的安排,這對周邊其他城池來說,老百姓根本掌握不住童記走商的規律,他們總不能每日都上童記一問,何時走信何時收信吧?”

    見何正業提出核心問題,董嬌欣慰笑開,“二叔說到了重點,如果萬事皆以京都為出發點,那各地的郵寄業就會陷入被動,這時候就顯出鏢局的重要性。大梁如今繁盛,各地占山為王的匪徒雖多,但也不到猖獗地步,所以隻要商隊走官道,很少遭劫。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