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成生命的主要成分,並非事實和事件,它主要的成分是思想的風暴,它一生一世都在人的腦中吹襲。

    ——馬克·吐溫

    1835年10月30日,在美國密蘇裏州門羅縣非常偏僻的村莊佛羅裏達,一個小男孩呱呱墜地了。小男孩的出生讓這個僅有100人的小村子的人口增加了百分之一,而他的貢獻遠不止這些。他的父母叫他塞繆爾·朗荷思·克萊門斯,孩子長大後又給自己起了個名字叫做馬克·吐溫。馬克·吐溫的誕生對美國乃至整個世界文壇來說都是一件大事,他的文學成就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美國人和喜愛他的作品的各國人民。

    小克萊門斯的父親約翰·馬歇爾·克萊門斯原來是弗吉尼亞州人,母親簡·蘭普頓是肯塔基州人,他們各自的家庭都並不富裕。1823年,他們二人在列克星敦結婚,婚後便遷居到田納西州東部的荒涼山村詹姆斯頓,並在那裏生下了頭幾個孩子。為了身後給孩子們留下一份財產,讓他們能夠過上富足的生活,小克萊門斯的父母經過幾年的艱苦奮鬥,終於購置了一大塊包括礦山、森林在內的4萬多公頃的土地,成了當地有名的富豪之家,深受人們的尊敬和羨慕。誰想沒過幾年,一次金融危機幾乎蕩盡了他們的全部家產。不得已,他的父親攜帶家小,遷移到了佛羅裏達。當小克萊門斯誕生的時候,一家人的經濟來源,全靠父親經營一個鄉村小商店的收入。

    “塞繆爾·朗荷思·克萊門斯!”

    在佛羅裏達村大街南頭一間小小的圓木屋裏,私立學校的老師霍爾太太正在大聲訓斥著學生。這是4歲半的小克萊門斯上學的第一天。他第一次聽到別人把自己的名字連成一串地叫出來,還沒有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可同學們都知道,老師叫一個小孩全名的時候,事情一定不妙。原來剛上學的小克萊門斯在還沒理解校規是什麽的時候就破壞了一條校規,並得到警告,不得再犯,第二次再犯就要挨鞭子。不一會兒,他又違背了校規,霍爾太太便讓小克萊門斯出去找一根枝條來,小克萊門斯小心翼翼地找到了一根有點腐爛的木條,恭順地把木條遞給了霍爾太太。沒想到霍爾太太不以為然地看看木條,牛氣地說:

    “我真替你害臊,看來找枝條這樣的事,我得派一個比你判斷力強一點的人幹。吉姆,你去!”

    當粗硬的枝條抽打在小克萊門斯的脊背上時,他才意識到自己已是一名學生了。

    小克萊門斯的老師霍爾太太是一個來自新英格蘭的中年婦女、虔誠的基督教徒。每當她開始上課的時候,總要先領著學生做一番祈禱,然後就從《聖經·新約全書》中挑一章朗讀,還要簡單地解釋一下。有一天,當她講到聖經裏寫的“祈求,你就會得到”這一條時,她說:“隻要一個人虔誠地祈禱上帝,他一定會得到他想要得到的東西。”

    小克萊門斯信以為真,對祈禱能提供這樣的好運氣非常高興。這是他第一次聽到這種說法,決定試一試。同學中有一個叫瑪格麗特·庫納曼的,是一位烤麵包師傅的女兒,每天早晨都要帶一塊薑餅到學校來。小克萊門斯特別想吃一塊薑餅,於是他專心地祈禱能得到一塊薑餅,在兩三天裏,他的祈禱雖然和鎮上的人一樣虔誠,可是毫無結果。祈禱再靈驗,也隻是遠遠地看著罷了,並不能把那塊薑餅往上舉起來或者移動一下。他也發現村裏那些勤於祈禱的人也並沒得到什麽,比如為什麽寡婦被人偷掉的銀鼻煙盒兒求不回來呢?為什麽那個瘦小姐不能胖起來?為什麽爸爸的錢賺不回來呢?再說,虔誠的祈禱隻是為了從中撈取好處,這樣太可悲了。

    霍爾太太還給她的學生們講過地獄與天堂,地獄是壞人去的地方,她警告小克萊門斯,如果再調皮搗蛋他就會下地獄。小克萊門斯卻回答:“我就想去那兒。”霍爾太太氣得發瘋,其實小克萊門斯並不是存心和她搗蛋。他隻不過是想到一個什麽地方去,換換空氣,至於到什麽地方並不在乎。霍爾太太認為他剛才說的話簡直是罪過,人活著就是為了將來升上天堂,在天堂,什麽事都不用做,隻是整天到處走走,老是彈著琴,唱著聖歌,永遠永遠就這麽過日子。可是,這又有什麽了不起的呢?小克萊門斯可看不出她要去的地方會有什麽好處,所以他下定決心,不做去天堂的打算。當然,他也隻是心裏想一想,從來不敢說出來,因為說了還是挨鞭子抽。既然天堂、地獄也不是什麽好地方,祈禱也不會有什麽好處,那麽上帝就不那麽令人可信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