濱江離東海很近,甚至號稱,確切地說應該是自稱“北東海”,但事實上因為交通落後距東海又很遠。

    坐江漢、江申客輪去東海,要十個小時。

    高速客輪雖然快,但受氣候影響大,三天兩頭晚點,並且隻能到吳淞碼頭,到不了東海市區。隨著江上的船舶越來越多,航道資源越來越緊張,高速客輪航行又不太安全。

    坐大客車去東海要輪渡過江,渡輪航行一樣會受氣候影響。

    大風大浪或者下大霧,為確保安全渡輪全要停航,再加上汽車越來越多,幾個渡口根本忙不過來,經常要排隊。

    大小車輛在渡口平時都能排一兩公裏,至少要等八個小時。一到春運,大小車輛能排五六公裏,要在渡口前等兩三?小時。

    有了長江大橋,天塹就會變通途,估計隻要十幾二十分鍾就能過江!

    而且,大橋即將開建,但連通長江大橋的高速公路已經開工建設了,到時候去東海全程高速,估計隻要三個小時就能到東海。

    回濱江的路上,韓向檸無比激動,靠在警車後排的椅背上,憧憬著美好的未來,感慨地說:“三兒,我們盼了這麽多年,總算把大橋給盼來了。高速公路有了,大橋有了,接下來就盼鐵路什麽時候建好,火車什麽時候通車!”

    濱江人盼著建長江大橋,整整盼了幾十年。

    濱江人盼望修建鐵路的曆史更悠久,整整盼了一個世紀。江南有鐵路,並且鐵路交通非常之發達。

    江北的濱江、楊州、鹽海等地市一公裏鐵路都沒有,在平原上修建鐵路很難嗎,真不知道上級是怎麽規劃的,好像把江北這麽多地市給遺忘了。

    前些年說規劃好了,要修建鐵路,好多職業學校開設與鐵路相關的中專班,可遲遲沒動工,已經有好幾屆“鐵道班”的學生一畢業就失業,這不是誤人子弟麽!

    韓渝回想著過去,憧憬著未來,靠在窗邊五味雜陳。“建長江大橋當然好,但搞不好會幾家歡喜幾家愁。”“什麽意思,誰會愁?”

    “以前沒什麽汽渡,岸上的汽車也不多,旅客出門隻能坐客輪,長江客運公司效益好,連白龍港都繁榮了一百多年。後來有了陵?汽渡、陵大汽渡、濱沙汽渡,岸上的汽車也多,坐客輪的旅客越來越少,白龍港就這麽沒落了,成了一個真正的村子。”

    韓渝深吸口氣,感歎道:“等大橋和高速都建好,肯定會對幾個渡口造成影響。如果鐵路將來真能修通,搞不好連幾個汽渡公司都會跟白龍港客運站一樣關門大吉。”

    學弟這次就是為長江客運來江城的!

    韓向檸猛然意識到他為什麽心裏不是滋味兒,勸道:“時代在發展,社會在進步,再過一個多月就進入二十一世紀了,有些行業受到影響,有些行業日新月異,很正常。”

    長航江城分局的駕駛員老劉深以為然,扶著方向盤笑道:“韓書記,這十幾年變化太大,有些行業被淘汰,有些單位破產倒閉,擋也擋不住。別的不說,就說以前的供銷社和商業公司多紅火,那些售貨員比國家幹部都牛,可現在呢,好多人下崗了。

    “就像我們,對長江客運有感情吧。如果換作以前,肯定坐客輪回去。但現在為了趕時間,想著能早點到家,就請劉師傅開車送。這是趨勢,這是潮流,不是誰能力挽狂瀾的。”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