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斷續續下了兩天雨,天一放晴,濱江預備役團、陵海預備役營、濱江開發區預備役營和“攻堅英雄營”、“紅色尖刀連”的旗幟,就在長江三河段江堤內側泥濘的田地裏迎風招展。

    小魚一馬當先,操作插有紅旗的挖機,從沿江公路這一側開始往江堤方向作業。

    今天的工作依然是修路,田地裏已經放好了線。

    等小魚清理掉作業區域的淤泥,利用挖機履帶反複碾壓,用挖鬥背麵反複拍,平整壓實出來一段路基,夏團長、焦政委就帶領團機關的參謀幹事和張二小、小薑、吳恒等“專職”預任軍官”,以及王鐵軍、嚴華棟等“專職”預編戰士一擁而上。

    二十幾個官兵全靠人力把運輸班從開發區拆遷工地拉來的建築垃圾和三河街道提供的碎石子卸下車。

    緊接著,路橋公司派來的推土機上。

    把眾人卸下的建築垃圾從馬路邊推到小魚平整壓實好的路基上,先盡可能推平,再用推土機的履帶反複碾壓。

    等推土機碾壓的差不多了,小魚把挖機開回來,用抓鬥把剛卸下的碎石子盡可能均勻的灑在路麵上。

    夏團長、焦政委等現役軍官和張二小、吳恒等“老板軍官”今天都成了輔助施工人員,剛休息了一會兒繼續幹活,用鐵鍬、釘耙等最原始的工具把小魚拉平過的碎石子進行最後的平整。

    經過一上午的辛勤勞動,一段約五米寬、二十米長的簡易砂石路就出現在眼前。

    盡管離江堤還有一段距離,光靠這兩台施工機械和這三十幾號人想把路修到江堤至少需要三天,但大家夥依然極具成就感。

    “同誌們辛苦了,先休息一會兒,那邊有幹淨水,趕緊去洗個手,飯馬上送過來!”

    “團長,省領導到底來不來?”

    “你問這些做什麽,我們是來抗洪的。上級在與不在,來與不來,我們都要一個樣!”

    “團長,我隻是好奇。”

    “這有什麽可好奇的。”

    夏團長瞪了問省領導究竟來不來檢查的少校一眼,轉身看向可能是全濱江預備役團年齡最小的預編戰士,笑問道:“小張,累不累?”

    冬冬顧不上再研究挖掘機,急忙回頭道:“不是很累。”

    “手有沒有磨出泡?”

    “沒有。”

    “摘下手套,讓我看看。”

    冬冬摘下手套,讓夏團長和焦政委看了看,一臉不好意思地說:“真沒起泡,隻是……隻是有點疼。”

    眼前這孩子今年才十六歲,剛參加完中考,據說考得不錯,並且再有兩年就會變成真正的東海人,放暑假明明可以跟別的孩子一樣玩,卻被他爸他媽送過來“參軍入伍”,甚至要跟大人一樣參加勞動。

    早上見他對開挖掘機感興趣,本打算讓他跟小魚學著開挖掘機的,結果他居然說隻能在業餘時間跟“小魚舅舅”學開挖掘機,不然他爸他媽和他鹹魚舅舅就要讓他回去。

    總之,他家裏人就是讓他來吃苦的!

    什麽樣的家庭能教出什麽樣的孩子。

    夏團長感慨萬千,不禁笑道:“你爸你媽也真是的,你才十六歲就讓你幹這麽重的活兒。”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