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轉眼,001已經出來一個月了。

    從江南省熟州市溯流而上,經徽安、西江抵達北湖。

    姚立榮等人跟席工、徐工一起,迎著洪水走,枕著長江睡,一路勘測勘查,為長江防指、長江委和沿江省市的防汛指揮部門提供決策依據。

    船上的工作生活可以用“水深火熱”來形容。

    天氣不好的時候,一路暴風驟雨,雷電交加。

    駕駛室的肯特窗飛快旋轉,可範隊長和柳威仍看不清前麵的江麵,夜裏外麵一片漆黑,白天窗外全是雨水灰蒙蒙的一片,隻能靠雷達掌握前方水域有無來船。

    有時候風高浪急,001宛如一片樹葉在狂風驟雨中時起時伏。

    之前沒怎麽坐過船的姚立榮和村幹部楊大偉吐到吐不出來了,席工、徐工、朱寶根和“土地公”小陳緊張的說不出話。連航行經驗豐富的範隊長和柳威在開船時,緊握方向盤的手都在發抖,但仍然拚力前行。

    天氣好的時候,001被烈日炙烤得像一塊滾燙的鐵板。

    甲板燙得能煎雞蛋,艙壁和護欄都不能伸手摸。

    雖然駕駛室和指揮艙裝有空調,但要勘測的項目大多要在船舷邊進行,比如測量水速和洪水中的含沙量等等,幾個小時下來,曬得頭暈腦脹,熱得幾乎要虛脫。

    相比甲板,機艙裏更悶更熱。

    朱寶根和小陳的衣裳永遠是濕的,一天流了多少汗不知道,但每天都要喝好多水。

    好不容易趕到漢武,隻在一個水位暴漲的小碼頭靠泊了五個小時,順利完成了補給,等席工和徐工去岸上匯報完工作回來,就又要再次踏上征程。

    按照上級指示,001從現在開始負責長江漢武段至昌宜段的勘測勘查。

    從西江一路過來,兩岸的江堤上到處都是參加防汛的軍民,到處插滿紅旗,漢武同樣如此。

    當航行到龍王廟堤段時,江麵寬闊,江水湍急,洪流裹挾著上遊衝刷下來的泥沙、樹根和各種垃圾,咆哮著、衝刷著江堤,翻滾著向下遊奔去。

    據說岸上已出現險情,漢武堤防出現多處滲漏,城內管湧出水點附近的房屋正在拆除,人員都已撤離了。隻是之前在小碼頭忙著補給沒上岸,不知道岸上究竟有多麽緊張,現在終於感受到防汛搶險的緊張氣氛。

    隻見兩條從上遊運石料的貨船停靠在龍王廟堤段外,船上的人正在朝滲漏的部位投拋大石塊。拋下的石塊擊起巨大水柱和砰砰聲響,旋即被滾滾江水衝走。

    附近的江麵上,更多的運石船正在等待靠岸。

    姚立榮通過望遠鏡能清楚地看到,岸上的人正在把塊石、混凝土塊串聯在一起,加大入江石料的重量。還有很多人在岸上打圍堰、拋砂礫石……

    徐工是土生土長的漢武人,麵對此情此景,憂心忡忡地說:“小姚,這裏就是長江與長江最大支流漢江的交匯處,也是最危險的堤段。1931年和1954年的兩次長江大洪水,漢武三鎮被淹,都是由於龍王廟堤段潰決造成的。”

    長江的第一次洪峰已形成,就在上遊。

    如果按原計劃001已經完成了任務,補給好油料、飲用水和幹糧就可以返航。

    正是因為洪峰要來,防汛指揮部門需要時刻掌握洪峰的情況,上級考慮到001不但有水下測繪設備,並且是一條穩定性好、馬力大,在長江尾經曆過大風大浪的拖輪,駕駛員和船員應對大風大浪的經驗又很豐富,比防汛部門今年剛建成下水的第一條防汛指揮船“國汛一號”更適合執行洪峰勘測任務,於是決定把借用時間延長一個月!

    計劃總是不如變化。

    姚立榮雖然很想家但依然答應繼續執行協助勘測任務,畢竟這是勘測洪峰數據,跟氣象局的“追風人”差不多。全中國那麽多搞水利的,又有幾個能有機會執行這樣的任務?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