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鹽顏色接近雪白,雜質非常少。

    不像海鹽雜質多,色澤偏黃,味道發苦。

    薑之魚高興的介紹道:“蘇統領,隻靠我們的自流井產出的食鹽,就能滿足整個四川百姓的基本需求。

    加上貢井,我們不隻能滿足自己,還能向外銷售食鹽。”

    他指著這個鹽池,興奮的說道:“水泥的存在,讓曬鹽法完全取代煮鹽法。

    以前就是池底鋪石頭,因為密封問題,鹽鹵大部分都滲入地下,曬鹽法效率很低。

    現在自流井汲取的速度,已經快跟不上曬鹽的速度。”

    蘇河看著自流井道:“還是要提高鹽業公司的產能,現在這點鹽完全不夠。”

    蘇河說完話,他就走向自流井,查看工人們怎麽從井中汲取鹽鹵。

    薑之魚介紹的產能,隻是百姓勉強夠吃,維持活命的消耗。

    這批低價的井鹽進入市場,隻是緩解鹽荒。

    漢中鹽價最高時,一斤51枚銅幣。

    蘇河去派人到市井中調查,發現因為現在的鹽價太昂貴,大部分百姓都不敢天天吃鹽。

    有很多百姓,都是隔一天,吃一頓鹽。

    鹽吃的多,容易引起心腦血管疾病,但現在絕大多數人,根本活不到,得心腦血管疾病的年紀。

    鹽吃的少,會嗜睡、乏力,這個人基本喪失勞動力,嚴重會昏迷死亡。

    食鹽除了平常使用,另一大功效就是加工食品。

    醃製的食物,保存時間非常長。

    現在蔬菜無法長時間保存,新鮮的肉類和蛋類也很容易壞,隻能提供靠近農場的城鎮。

    食鹽充足,就能製作各種醃製的食物。

    這樣蔬菜和肉蛋類食物都能長時間保存。

    曬鹽池建造非常容易,限製鹽業公司產能,隻能是自流井鹽鹵的提取速度。

    蘇河走進自流井,這是一個井口極大的鹽井。

    鹽井上方架著一個大型轆轤,用於從井中提取鹽鹵。

    轆轤就是一個大轉軸,上麵連接繩子,繩子係著一個大鐵桶。

    工人通過搖動轉軸,繩子帶動鐵桶上下移動,汲取井中的鹽鹵。

    蘇河看到鐵桶被慢悠悠提上來。

    鐵桶空間有一個大孔,它周圍有小孔,小孔上穿著麻繩,固定一大塊皮革。

    鐵桶沉入水中,水流頂開皮革,流入桶中。

    鐵桶被提起時,水流壓著皮革,堵住這個孔,不會流出去。

    蘇河看到這個鐵桶,他想起前世,自己在農村老家見識到的壓水井。

    自流井這麽大井口,隻能擺下一個轆轤。

    但用壓杆水井,可以放三個左右,壓水井汲水的速度非常快。

    壓水井製造簡單。

    蘇河立刻畫出壓杆水井的草圖。

    薑之魚看到這個壓水井,道:“蘇統領,您畫的水井示意圖,我能看明白。

    但它需要連著一個管子,我們用什麽管子連到鹽井裏。”

    蘇河點點頭,道:“你一眼就看出重點,必須要保證這根管子,有一定的氣密性。”

    他沒有說明壓水井的原理,薑之魚等人也聽不懂。

    這是通過製造局部真空,利用大氣壓把鹽井裏的鹽鹵汲取上來。

    “連接的管子,最好是鐵管。

    但自貢府這裏的工匠,沒有機床加工無縫鐵管。

    他們也沒有辦法切削鐵管形成螺紋,讓鐵管可以擰緊。

    隻能用竹子試一試,盡量把縫隙堵死。”

    蘇河說完,讓吳誠安排工匠,製造出來壓水井。

    他們等待壓水井製造過程,蘇河交代薑之魚,鹽業改革的方案。

    蘇河設計的鹽業改革,就是食鹽專賣製度。

    除了鹽業公司,任何人不準從事食鹽製造和大規模銷售。

    食鹽在工廠出廠之前,由稅務局征收全部鹽稅。

    食鹽流通販賣過程,不需要再征稅。

    食鹽銷售是專賣製,鹽業公司把食鹽運到各府統一銷售。

    食鹽的末端銷售,可以讓雜貨鋪和小商販加入進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