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登上船,周圍有長江水師的戰船保衛,船隊南下自貢府。

    蘇河看著沱江兩岸,一片綠油油的景色,看著讓人心中充滿了歡喜。

    他老家陝西寶雞蘇家村,幹裂土黃的大地,看著才讓人絕望。

    一陣微風吹過,稻田像波浪一般起伏。

    水稻的長勢非常好,蘇河遠遠望去,水稻已經開始抽穗。

    四川這裏是兩季稻,農民大部分時間都在田裏忙碌。

    這也是蘇河不敢在四川,抽調更多兵力的原因。

    蘇河這次去自貢府,主要是查看鹽井的情況。

    吳誠就任自貢知府時,蘇河就派遣他秘書薑之魚去自貢,接管所有鹽井。

    製造出來的食鹽,運到四川各處和漢中郡。

    現在成立鹽業公司,負責製鹽和販鹽。

    這已經步入正軌,鹽稅和利益分配要弄明白。

    蘇河乘坐的船隊停靠在富順縣。

    自貢知府吳誠和秘書薑之魚,都在這裏等待。

    蘇河走下船,這裏是新建立的碼頭,以貨運為主。

    一輛騾車從遠方駛來,上麵裝著滿滿的麻袋。

    運輸工人扛著麻袋,把這些麻袋搬到運輸船上。

    從麻袋縫隙中,偶爾掉落的白色顆粒,就能看出麻袋中裝的全是食鹽。

    吳誠快速走過來迎接。

    “歡迎蘇統領來到自貢府,我們自貢府全府完成分田地工作。”

    吳誠搶著報功,努力表現自己。

    蘇河誇讚道:“吳知府做的很不錯,自貢府是四川所有府縣,前三完成分田地工作的府縣。”

    薑之魚走過來,苦澀的說道:“吳知府動作太快,也影響我們鹽業公司的運作。”

    蘇河好奇的問道:“這是怎麽回事?”

    吳誠邀請蘇河登上驢車,他在車中講述原因。

    大明自流井加工食鹽,主要是靠大鍋熬煮。

    這些工作,都是由鹽戶負責,他們屬於賤籍。

    每戶都有定額,必須要完成,完不成就受到懲罰。

    熬煮食鹽,需要用大量柴火,鐵鍋因為食鹽腐蝕,已經變成快速消耗品。

    這些都需要鹽戶自己購買。

    煮鹽每次給的錢都不多,他們日子過得很苦。

    吳誠到來之後,組建官府,打擊士紳為百姓申冤。

    宣布廢除所有賤籍,所有人都能分田地。

    這些鹽戶都歡天喜地,慶祝自己獲得自由。

    他們都去自流井周邊的村子,分地一塊田地,安心種田。

    薑之魚無奈道:“我帶人接管自流井等鹽井,成了食鹽工廠。

    用水泥加固鹽井周圍,建造食鹽晾曬池。

    這些做好,卻發現鹽戶全部都安心種地。

    我帶人上門勸說,提前支付工資,這才招募一批人。

    我又從自貢府刑局調來一批輕刑勞改犯,補上工人的缺口。”

    蘇河也了解大明賤籍的苦難,樂戶和匠戶就是典型代表。

    這些賤籍的人,過的普遍比普通百姓還要慘。

    驢車來到鹽業公司的大門前。

    這裏有很多騾車和馬車,他們等待運輸食鹽。

    蘇河下車走進鹽業公司,他看到自流井周邊,有很多用水泥修建的池子。

    好幾個高低不同的池子連在一起,組成一個大池子。

    池子之間具有高度差,能讓不同濃度的鹽鹵,匯聚到一起。

    蘇河看著這些曬鹽池。

    最高的池子,裏麵是剛從自流井汲取出來,較為清澈的鹽鹵。

    鹽鹵經過幾天的晾曬,水分大部分蒸發,變成更高濃度的鹽鹵。

    工人抽掉池子之間的擋板,高濃度鹽鹵,流向較低的池子。

    擋板在重新插上,工人拎著木桶,給最上層池子中倒入剛從鹽井汲取上來的鹽鹵。

    最低的池子,已經十分粘稠,經過幾天晾曬,食鹽就會析出來。

    蘇河看到有的曬鹽池,池水已經幹涸,裏麵全是白色的食鹽。

    工人用木鏟,鏟起食鹽,把它們裝入麻袋中,這就是可以直接販賣的食鹽。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