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是比青銅便宜很多的。一門鐵炮的鑄造成本,隻有青銅炮的四分之一。

    而如果能用皮革,那成本就不知道便宜到哪裏去了。

    而且石柱那裏是山區,動物豐富。不缺皮革,那裏什麽皮革都有。

    這種炮是瑞典的古斯塔夫二世發明的。用薄銅皮或鐵皮,鍛接成炮管,然後在炮管上纏繞強化過的皮條。皮子用乳香熬煮可以極大加強韌性和強度。這種原理和後來英國在火炮上纏繞燒紅的鋼絲,冷卻後收縮箍緊炮管自動緊縮的原理是一樣的。

    在皮條層外,再加上數道鐵箍加強強度。鐵箍外,再外蒙上數層皮革。最後在炮尾鑽出火門。這樣一門皮革炮就製作完成了。

    楊凡來之前,估計這東西對秦良玉有幫助,所以用打印機連接手機,打印了一套古斯塔夫皮革大炮的全部資料。配有彩圖,圖文並茂的詳細介紹了這種火炮的製作方法。

    楊凡研究過了,以石柱的目前技術實力和財力,是完全能造出來,而且負擔的起的。

    古斯塔夫為了使得火炮能夠帶到戰場上,提高火炮的機動性從而製造了“皮革炮”。實際上,這種炮並非全部用皮革製造,而是銅芯鐵箍外包皮革製成,發射3磅炮彈,約重74公斤。這個重量已經可以配給步兵,在前線機動使用了。

    楊凡介紹道:“皮革炮使用定量藥包,可以發射實心彈、霰彈和鏈彈等炮彈(主要炮彈為霰彈),其重量隻有同等口徑鑄鐵火炮的三分之一重,一匹馬或者兩個士兵便可以移動轉移,川馬雖然矮小,兩匹馬也足夠用了。”

    “但這種火炮無法承受高膛壓(這也是它使用霰彈的原因)、性能不佳、炮管壽命極短,隻能打個二三十發,再多皮革就要開線漏氣或炸膛了。所以,就是一次性使用,打完一次戰鬥也就可以扔了。如果大戰時間長的話,要多備炮管。”

    秦良玉從來有看到過這麽精美的印刷品。這本書八開、銅版紙、彩色打印。裝訂精美。厚度有一百多頁。裏邊詳細的介紹了這種火炮的性能,優點和缺點。以及製造方法、工藝和工序。

    秦良玉越看眼睛越亮,這種武器簡直就是為她量身定做的。

    射程能和銅發熕炮匹敵,重量不到一百五十斤。關鍵是便宜啊。隻用鐵皮和銅皮就可以,這個可以鍛打成炮管的。

    至於隻能發射二三十次。那也夠用了。

    這個年代,一次打二三十發,銅炮也會過熱了。一次戰鬥,火炮單門一般打不到二三十發炮彈就結束了。

    “不過,這東西可不是紅衣大炮的對手,千萬別拿去和紅衣大炮對轟,你們會吃大虧的。”

    .\/75359479\/778484991.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