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良玉說道:“奢安之亂鬧了十幾年了,現在四川已經平定,貴州大部分也已經平定,明年再有一年時間,南方的戰事就能全部結束。我大明也就能休養生息了。這些年,南北兩線作戰,對國家的傷害太大了。”

    張五典也說道:“熬到今年總算是出頭了,現在北方和西北平定了,西南也即將平定。陛下又裁撤邊軍,減輕財政負擔。都是好兆頭,隻要東北不出事,我大明有幾年的喘息之機,如今皇上英明,必然會有中興之盛世。”

    楊凡不說話,他清楚的知道,盡管因為自己已經改變了很多事情,但是張五典過於樂觀了。因為最後導致大明傾覆的是民變。

    秦良玉說道:“定遠伯說的那個閻應元真是個人才,他那套步兵打騎兵的法子,很有借鑒意義。不過,土默特人和永謝布部缺乏火器。而建奴有很多火器,當年,渾河之戰,我白杆兵本來殺傷建奴重騎兵三千餘人,活捉了十幾員大將,最後還是被重炮擊潰,死傷過半。”

    楊凡點點頭,他研究過渾河之戰。結論是隻能用火器打敗火器,沒有更好的辦法。重炮對車營和長矛軍陣的摧毀性打擊,是戰敗的主要原因。

    楊凡說道:“沒有太多的好辦法,主要是秦總兵的人馬都是步兵。川人身材矮小,川馬也比較瘦小。騎兵無法穿重甲,所以騎兵是打不過建奴的。而步兵雖然可以用長矛陣列來對付騎兵,但是對方有大量火器的情況下,長矛陣列也是不足恃的。”

    秦良玉也對建奴頭疼,問道:“定遠伯殲滅過正藍旗,可有什麽好辦法。”

    楊凡道:“沒辦法。我是火器比他們強,戰馬比他們好,鎧甲比他們輕便而且堅固。人數還比他們多,這才打贏的。如果秦將軍的兵馬,隻有一個辦法也許行得通。”

    秦良玉急忙問道:“是什麽方法。”

    她知道,今後她們少不了和建奴作戰,這個方法對她很重要。

    “遇到重炮要麽不惜傷亡,衝上去幹掉炮兵。要麽立刻撤退,不要戀戰。更不能留在原地被動挨打。保存自己,才能消滅敵人。”

    楊凡想了想,說道:“西南是一個窮地方,財力不足,不能置辦一支火炮部隊。說到底,火炮的對手隻能是火炮。戰場上小口徑的火炮打不過大口徑的火炮。射速低的火炮打不過射速高的火炮。輕便能隨軍行動的野戰火炮才是戰場的決定力量。”

    “我這裏有一個變通的法子,可以造出一種十分輕便,價格低廉,但是壽命非常低的皮革火炮。大概打個二三十次,炮管就會報廢。但是性能不比銅炮差太多。同等口徑下,重量比銅鐵炮輕太多了。”

    楊凡話一出口,張五典和秦良玉都是眼前一亮,世上還有這好的火炮。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