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都被楊凡弄走了,搞定居養殖業去了。種植牧草,定居喂養牲畜需要大量的牧民勞動力。所有的俘虜都被楊凡搞走了。至於貴族和軍官,都給崇禎送來了,之前獻俘太廟用的就是這些人。

    至於牛羊,都被楊凡給拍賣了。得錢都發了曆年拖欠的軍餉了。用來填補本次軍費了。還給了崇禎價值三百萬兩銀子的戰馬。給京營眾將士發了終戰銀子。剩下的他和張公子,二一添作五,給分了。

    現在土默特、鄂爾多斯、外套、阿拉善這些地方,可真是,白茫茫一片大雪真幹淨。

    歸化城裏據回來客商說,隻有人口三百餘人。還都是胡人。

    這種情況,鬼才願意去那裏當官。

    那裏氣候嚴寒不說,還沒有油水。大明的官員,要是靠工資,能把全家餓死。就是都打出去要飯,也生存不了。

    現在,綏遠那個鬼地方,被定遠伯弄得吊幹毛淨的,傻子才去那裏當官。人都沒了,牛羊也沒了,四野除了野狼啥也沒有,跟誰弄錢去。

    現在讓誰去,誰就稱病。不是頭疾犯了,就是風瘡、中風、冷熱不調、耳風疼、齒疼、腹冷痛。赤白痢不下。

    病症一個比一個嚇人。他們腦袋搖的和撥浪鼓似得。

    崇禎也是頭疼的很。總不能一個省級單位,隻有楊凡一個武官吧。那這樣下去,豈不是把綏遠行省搞成他楊家的私人地盤了嗎。

    所以,文官必須要派去的。巡撫和布政使、提刑按察使也要安排上,三司齊備,才能形成正常的生態。

    看到皇帝發愁,王承恩想了想,說道:“老奴到是有個人選,級別合適,而且他應該肯去。”

    崇禎連忙問道:“是哪個。”..

    “前朝兵部尚書,張五典。”

    崇禎聞言,思量了一會,點頭道:“張公是神廟時候的老臣了,今年有七十左右了吧。到是個好人選,就怕他身體不行了。不過到是可以讓錦衣衛查一下。看看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帝都兵部的尚書是正二品,和地方的總督平級。巡撫,別稱撫軍、撫台,明官製從二品,加兵部侍郎銜者為正二品。

    張五典是萬曆朝老資曆的兵部尚書,這麽安排,屬於降級使用。不過可以加兵部尚書銜,再加一個右都禦史和東閣大學士,就比較完美了。

    這般操作,就相當於提拔使用了。

    至於布政使,崇禎想起了犯了錯誤的前閣老劉鴻訓。劉鴻訓暗中謀奪兵權的事兒,他還記得呢。讓他一擼到底,回家待著。那是便宜他了。綏遠這麽艱苦,怎麽能不放一個重臣呢。

    “讓劉鴻訓去綏遠當布政使,戴罪立功吧。至於按察使,就讓楊鶴的兒子楊嗣昌去吧。也鍛煉一下他。”

    楊嗣昌是兵部右侍郎兼陝西三邊總督楊鶴之子,萬曆三十八年進士。崇禎帝還未登基時,就看過楊嗣昌的《地官集》等書,讚歎楊嗣昌的才能。

    崇禎元年,楊嗣昌分巡河南汝州道,九月十九日陛辭,翌年冬調任霸州兵備道。現在他人在霸州為官。

    明製於各省重要地方設整飭兵備的道員。置於各省重要地區。一般都是正四品官員。而提刑按察使是正三品。這等於是提拔了兩級。

    王承恩心裏感歎,這楊嗣昌是入了陛下的法眼了。看來將來前途不可限量。而且之前,陛下讓楊凡給新任三邊總督楊鶴一些支持。

    現在把楊鶴的兒子,派去綏遠當按察使。這不等於,讓楊鶴清楚楊凡這邊的情況嗎。

    楊凡就沒法推脫,隻能盡量支持楊鶴剿滅西北的民變。

    這是帝王心術,也是陽謀,定遠伯隻能捏著鼻子認了。

    .\/75359479\/779420020.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