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來砌築石牆,三天後就堅硬無比,像是一塊石頭一樣。十幾天下來,城裏一排排的石頭房屋就基本搭建起來了。隻是因為木工不足,樹木也不足,門窗都是窟窿。

    這些木材需要到陰山或者草原上小片的樹林裏去砍伐,這都需要時間,而且需要陰幹,還得木匠做成門窗才行。暫時隻能用黃河邊的蘆葦編成草簾子,先把門窗遮蔽起來湊合使用。

    城中心的衙門,楊凡索性直接按照歐式城堡的樣子修成了城堡。這種建築既可以作為內城使用,堅固的堡壘,可以在城破後,作為最後的據點。同時,城堡的居住也比較舒適。

    城堡帶著一個三十米高的塔樓,用來做這座城市的鍾樓、鼓樓和瞭望塔。

    在城外,楊凡規劃了農業用地和牧區。後續計劃引黃河水來灌溉農田和種植牧草。把俘獲的牧民改為定居放牧。這樣可以更好的控製他們。同時也可以提高單塊草場的載畜量。

    目前草原的經營模式太粗放了,效率太低,也沒有抵抗天災的能力。種植牧草秋季儲存青飼料,把牛羊趕進石頭房子裏可以大大減少冬季牲畜的死亡和掉膘兒。

    這裏的黃河也是比兩岸高的,引水比較容易,隻要防止潰堤就好,河水會靠著重力自流。有了灌溉,不論是農業和牧業都會發展的比較好,不用擔心未來十幾年的幹旱和氣候變冷。峖

    蒙古混的這麽淒慘是因為他們不會搞水利工程。但是楊凡不缺這種人才。通過修建大壩,他鍛煉出了一支合格的施工隊伍和設計隊伍。

    轉眼之間,楊凡帶著大軍已經在九原待了一個月了。除了把斥候騎兵遠遠的放出去,監視臨河的土默特殘部和鄂爾多斯人外,沒有采取新的軍事行動。

    這一個月來,城牆完全夯土完成。外側的包石,也進入了收尾階段。再有十天左右,水泥就徹底幹了。到時候,花崗岩砌築的城牆將會固若金湯。

    城裏也修好了下水道,鋪設了道路。道路兩旁則修建了大量的民房。都是兩三層的樓房。

    城裏修建了軍營和校場。修建了倉庫和軍械庫。城中心的石頭城堡也在修建中。這個工程量比較大,估計需要一年的時間才能完成。

    城內規劃了居民區和商業區,還有牲口圈區,手工業作坊區。

    城裏修建了十座大型水井。都是直徑三米的石頭砌築的深井。外麵蓋上井亭子。可以容納很多人圍著打水。這些水井的外圈設置了十架壓水機,可以輕鬆的把水從井裏壓出來。峖

    這裏臨近黃河,地下水非常豐富。井不需要太深就能出水。但為了緊急情況時有大量的水可用。這些水井都打了二十米深。井裏存水至少水深有十米。保障了足有的水源使用。

    打撒跑到臨河後,兩方基本相安無事。除了斥候騎兵經常遇到火拚一下外,基本沒有什麽戰事。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