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凡宣布把大軍的中軍大帳設在九原城。同時,這座城池要重新修建,建設成塞外的名城。峖

    隨著大軍的入住,九原城大規模的整修開始了。

    工兵奔赴陰山炸山開石,載重七噸的大篷車把石塊從山裏運來。無數的石料堆積在城外,堆成一座座小山。、

    十萬民工被動員起來,包括已經轉為團練的四萬人。實際上,現在他們還有三萬五千多人。

    他們開始分段重新夯築城牆。在原有的城牆基礎上,把城牆加高到十米,厚度擴大到八米。然後再外麵包砌石頭。

    楊凡沒有像歸化城那樣使用青磚。

    要用青磚包磚,就得修建磚窯,然後找到附近的煤礦,才能燒磚。這個來的太慢。索性直接用工兵炸石頭,運來後用水泥砌築外層城牆。

    因為需要修築工事,楊凡的輜重裏,帶了很多水泥。都是鐵皮桶裝的。楊凡手裏有十八萬人,還可以動員俘獲的十幾萬蒙古人。他的人力資源足夠。峖

    現在既然不打仗了。也不能讓他們閑著,都變成施工隊,開始城市建設。

    城牆內,也開始修建房屋。畢竟這座城市荒廢已經,除了狗啃的一樣,布滿豁子的破土牆,裏邊也不剩什麽了,唯一的鼓樓也是危房。

    楊凡下令,直接用石頭砌築建築物。因為磚窯剛開始建設,煤礦還沒找到,一時半會的,也沒有磚瓦可用。這導致九原城成了石頭之城。

    開山炸石速度很快,每天都可以采出大量的石頭。楊凡又有大運力的大篷車,草原也不缺壯牛。被俘虜的牧民也趕著勒勒車運送石頭。工程進度很快。

    楊凡已經讓新城大量運輸水泥過來了。隻要水泥可以供應的上,建設速度非常快。

    因為缺乏鋼筋,大型建築多使用拱形結構來構築屋頂。這裏臨近黃河,有較多的樹林,普通建築如果修建成兩層、三層的樓房,可以使用木材來做樓板。

    按照楊凡的要求,城牆每隔五十米修建一座馬麵,上麵修建石頭砌築的碉樓。既可以作為守城士兵的住宿地方,也有射擊口,可以作為碉堡攻擊來進攻的敵人。峖

    因為有建設新城的經驗,重新規劃起九原城來,駕輕就熟。

    明代的城池基本都是一個模式。街道都是東西向和南北向,城中心是衙門和廣場,南門大街是主要的商業街,兩側是鍾樓和鼓樓。

    很多小城都是鍾鼓樓合為一個建築。合稱為鍾鼓樓。

    相關的城隍廟、道觀、寺廟、文廟等設施也歸化出來,開始建設。畢竟一座城市該有的功能都要有。

    楊凡帶著隨軍的興禾書院的學生,一個晚上,就把按照新城的模式,把九原規劃好了。

    此時,城裏一片熱火朝天的建設景象。士兵和建築人員三班倒,人休息不停工。夜裏也是也是打著火把,或者燃起火堆照明。加緊施工。

    工部的隨行人員,驚歎於定遠伯建設城市居然也如此的嫻熟和有條不紊。尤其是水泥的使用,更是讓他們驚奇。這種灰色的粉末和沙子混合後居然這麽好用。峖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