況且,就算不看這些,科舉也是一個笑話。

    唐代每三十年,需要入仕的人數是一萬九千人。科舉入仕的隻有三千一百人。占16%。

    非科舉入仕的占86%。這些人主要是世家大族、官員推薦、皇帝恩蔭。

    如果把吏這個階層算進去,科舉入仕的隻占1%。

    宋代是大家公認的,對讀書人最友好的時代。考科舉入仕的人數,不計算吏的情況下,也隻占26.1%。其他全是恩蔭出身。

    不要小看吏員這個階層。

    在地方上縣令以下的縣丞(副縣長)、主薄(財政局長、稅務局長、)縣尉(警察局長)、典史(刑警隊長兼典獄長)、縣衙門六科房等。都是有實權的部門。他們也是正經的古代公務人員。

    正常情況下,大多數州縣的科、房具體數字都是六個。比照中央吏、戶、禮、兵、刑、工的名目設立。

    但也不絕對,有些州縣的科房設置就不一定是六個,還有其他的科房。

    比如直隸景縣,除了六房以外,還有糧房、鹽房、庫房、招房、柬房以及承發、戶總、科稅、河道等十房。加在一起,共有16房。

    這些龐大的吏員群體是真正管理著百姓的人群。他們都不是科舉出身。

    在大明朝,這個空前擴大了科舉的朝代。即使是最上層的七卿,對二百七十六年的總數統計,非科舉出身的也占了57.6%。科舉出身的一半都不到。

    清朝也沒好到那裏去,有學者統計過,通過科舉向上流動的讀書人,隻占官員總數3--4%。其他的入仕官員,最多的是恩蔭,其次是朝廷賣官鬻爵。

    出了永定門,道路變得非常的差。兩道深深的車轍足有半米深。有的地方還有積水。散發著惡臭的氣味。蒼蠅嗡嗡的飛。

    十幾個騎馬的家丁,帶著武器護衛在兩旁。

    柱子坐在馭手旁邊,大篷車趕車的位置可以橫著坐三個人。

    “這條破路早該修修了。這麽顛簸下去,掛麵豈不是都要散花了。”

    趕車的車夫是興禾超市的貨運隊的副隊長張勝武,他說道:“沒辦法啊,老爺的命令來的急,讓立刻把庫存的掛麵都運過去。隻能這樣了。要不慢點走,能好不少不是。”

    柱子說道:“老爺找我,不知道有什麽事情。”

    張勝武說道:“到了不就知道了。想那麽多幹什麽,費腦子。”

    柱子羨慕的說道:“是啊,老張你過的真是好日子。收入高,還不操心。兒女成雙,老婆孩子熱炕頭。我要是什麽時候能像你一樣就知足了。”

    張振武笑道:“我是沒有什麽出息才這樣的,你小小年紀就得到老爺看重,自然前途不可限量,和我比什麽。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