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凡心裏感歎,一條鞭法把明朝弄沒了。

    滿清也怕了。又把人頭稅撿起來了。

    沉重的人頭稅,到康熙末年,百姓再度逼到了明末的情況。

    雍正看到這樣不行,又回過頭來,學習張居正,搞攤丁入畝。

    結果和張居正一樣,他在位時效果還好。他一死,乾隆就把他的政策都廢除了。恢複到老一套。

    康熙為了打造自己仁君的形象,學習漢文帝,不加田賦。

    表麵上減輕百姓負擔,但是他動都沒動人頭稅。為了增加財長收入,不加田稅,就開始賣官鬻爵。

    到了乾隆後期,賣官的收入已經占到朝廷收入的百分之四十了。

    再往後,同光的時候,太平軍、撚軍、陝甘回亂。大清的財政也破產了。和現在的大明一樣。

    不過那時候,洋人進來了。可以向洋人借債融資,清朝經常性借款是當年財政收入幾倍的資金。

    反倒又生存了六十多年。

    可惜崇禎這時代,求告無門。沒處發行國債,也沒處借款去。隻能幹瞪眼。

    船隊靠岸後,災民轟的一下子,都湧了上來。都伸著手,拿著破碗,拚命往前擠。搞得楊凡都沒法下船了。

    親兵隊的人,穿著盔甲,拿著馬鞭。大聲呼喝,嚇唬之下。把災民都趕開了。

    岸上親兵營的騎兵上岸維持秩序。架起幾口行軍鍋,在河裏打水。煮起了稀粥。

    這次出征,楊凡為了讓官兵吃好,沒帶粗糧。帶的都是白米。

    災民們沒想到,有貴人施粥,居然施粥都是白米粥。

    一時間,激動的幾乎又要騷動起來。

    親兵們用火銃向天打了幾槍,才把他們重新鎮住。

    這些人,恐怕一輩子也沒吃過幾次白米。

    “韓琦,你去船上,再拿幾壇子鹹菜過來,人長期不吃鹽是不行的。都切碎了,放進米粥裏。”楊凡回頭說道。

    災民們一個個哆嗦著,看著這些殺氣騰騰,穿著盔甲的官兵。

    這些人剛從戰場上廝殺下來。身上都帶著煞氣。

    在軍隊的組織下,老老實實的排隊上來領粥。

    每個家庭都扶老攜幼的上來,用破碗、破盆,來打粥,火頭兵按照人頭,一人,一大勺子粥。

    領到粥的就到指定的區域去喝粥,不得再返回重複領取。

    楊凡的人做事,講究細致,重視組織落實。

    這一番管理之下,很快就公平的把粥分到了這些災民手裏。

    有些甚至連碗都沒有的,因為很多人一家人隻有幾個碗。

    楊凡把船上的軍需品,不鏽鋼小盆發給他們。

    施粥從中午到天黑,不但前來領粥的人不見減少,反倒有越來越多的趨勢。

    楊凡看看周圍,四周人山人海,都是聞訊趕來的災民。

    “咱們上船吧,留下一個中隊和一船糧食,放完為止。能救幾個算幾個吧。陛下等著召見呢,耽誤不得。”楊凡說道。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