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薊遼督師的前身是遼東經略,其設立與明朝萬曆年間的抗倭援朝戰爭有關。當時是臨時性職務。

    首任正式遼東經略為宋應昌。萬曆年間,建州女真崛起,再度重設,變為固定職務了。

    其目的是為了應對新興的後金勢力的威脅。

    1619年的薩爾滸之戰爆發後,明軍屢戰屢敗,最早擔任薊遼督師的是孫承宗。

    在此之前,遼東最高職官為遼東經略,一般掛兵部右侍郎兼右僉都禦史銜。其職權在於管轄遼東各個衛所軍隊、營兵總兵的軍隊,遼東巡撫以下的文官等。

    可見,其官職等級比較低。比薊遼總督低了一個大檔次。人家是掛兵部尚書銜的,而你這個遼東經略就掛個侍郎銜。

    但此時身為兵部尚書,並親請行邊,督率軍隊的帝師孫承宗,自請督師。就無法再以經略為官名了。

    為了符合他的官位、身份,天啟皇帝“詔給關防敕書,以原官督山海關及薊、遼、天津、登、萊諸處軍務,便宜行事,不從中製”。

    所以遼東經略之後沒有了,變成薊遼督師了。

    職級和權力全都上升了。管轄範圍比薊遼總督大多了。把山東、登萊、東江等都拉進來了。

    但職級上,薊遼督師和薊遼總督平行存在,職級相同,地位相同,但名義上薊遼督師節製薊遼總督。這兩個職務都掛兵部尚書和都察院右副都禦史。

    薊遼督師一職在明朝末年經曆了初設、取消、複設三個階段,而薊遼總督的職責劃分也伴隨著薊遼督師的取消而隨之轉變。

    袁崇煥崇禎二年被殺後,朝廷再也沒有新任的薊遼督師,他是最後一任。實際上薊遼督師明年就廢除了。隻剩下薊遼總督還在三屯營了。

    薊遼總督和薊遼督師雖皆含有“薊遼”二字,但其職責並不相同。

    薊遼總督實際上負責薊鎮防務,而薊遼督師則負責遼東防務,但是兩者又有相互支援之職責,薊遼總督鎮薊援遼,而薊遼督師則鎮遼援薊。

    袁崇煥這一任能有這麽大權力,完全是崇禎給的,屬於特事特例。

    這件事一開始楊凡沒有搞清楚,完全是被繞的一頭霧水。後來小娘皮,反複給他講解,甚至用小手搖一搖這個傻子的腦袋,看看裏邊進了多少水,總算讓楊凡弄明白了。

    楊凡看著手裏的三份命令,終於知道薊遼總督是怎麽和圓嘟嘟分權的了。

    但楊凡對這種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所謂牽製、製衡原則不太感冒。

    製衡個屁,沒事的時候,爭權奪利,狗扯羊皮。看似製衡有效。

    有事的時候,互相推諉,各人自掃門前雪,哪管他人瓦上霜。除了官僚主義,不作為,還有個屁的好處。

    不過,既然命令來了,楊凡也下定決心,準備出關了。

    這還是楊凡第一次帶兵出關作戰,出於慎重考慮。他決定,召集各路頭頭,先開個會再說。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