賺的錢一半歸家裏,一半作為孩子的零花錢。孩子們沒想到還有這種好事兒,一個個的開心死了。

    這些農民都是流民,去年還差點沒有餓死,今年來了多倫城,分了地,建了房,還獲得了大豐收,一下子就翻身了。

    本來他們舍不得把錢給孩子亂花的。

    但是,衙門裏的教育科,發布了命令,允許孩子們去拾秋,得錢家裏一半,自己一半。華夏的百姓自古以來就害怕官府,官府的命令他們不敢違背。

    這道命令的出發點是為了培養孩子從小具有經營意識。讓他們懂得,勞動可以創造財富,一分辛苦一份收獲。讓他們從小就有創業精神和經營的興趣。這遠比書本上學的知識來的有用。

    男孩子得了零花錢,都會奔向商店裏玩具櫃台,那裏有金屬的彈弓賣,還有竹蜻蜓、木陀螺、紙風箏、玻璃球。

    司家兄弟眼紅商店裏一套六種顏色的玻璃彈珠很久了。每次路過都盯著看。這個年代的玻璃可不便宜。那是奢侈品。

    女孩子則會去買花手絹和紅頭繩。年輕得姑娘和小媳婦拾秋得錢,則會去買胭脂和蛤蜊油擦手和擦臉,防止冬天凍裂了皮膚。商店和雜貨鋪子裏還有鳳仙花做的指甲油賣。這些都是緊俏的商品。

    壯勞力一般不回去拾秋,這筆小錢兒就是給在家裏不能幹重活的老幼婦孺和殘疾人的。算是衙門的一項仁政。

    自己去拾秋和老人孩子搶,還不夠丟人的。想賺錢可以去碼頭扛麻袋,或者去煤場運煤,打煤餅。多倫城新建,到處都是工作機會。

    今年因為糧食種植都是上麵的指令,每一個社區種植的都不一樣,大家需要互通有無。所以能撿一些,就不用花錢買了。

    拾秋隻是一種樂趣,小打小鬧,並不能解決全部問題。算是對家用的一些補充。

    農民賣了糧食得了錢,可以去官營的百貨店去買生活所需,也可以去路邊攤和夜市去采購,農民也會把自留的一部分收獲物拿來交易。

    為了活躍市場,衙門把門前的那個廣場開放出來,作為露天市場使用。

    分為早市和夜市。

    任何人在去官府取得執照後,都可以去廣場上擺地攤,出售自己的東西。官府每天隻收取一個銅錢的垃圾清運費即可。

    每天天一亮,早市就開始了,早市開放一個時辰。

    每天天黑後,廣場的路燈點燃,開放一個時辰的夜市。在燈光下,擺攤的攤主也點起商店裏買的電石燈,開始賣自己的商品。

    開放的時間一過,不論是賣貨的,還是買貨的,立刻就得離開。清掃工人進場收拾幹淨。保持廣場整潔。

    廣場四周,周長兩千米,除了衙門那一側,衙門六扇門兩側,對著廣場開門的都是辦事的機構外。剩下的三麵都是商鋪,這些商鋪也在天黑後營業一個時辰。

    因為治安良好,多倫城敢於開房夜市,每到夜晚,城中心的廣場還是非常熱鬧的,有賣小吃的,有雜耍的班子,有唱戲的臨時搭建微型戲台。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