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不,這一下就測試出問題了。”陳祖望說道。

    “什麽問題”陳亮趕緊問道。

    “舵設計不合理,正常行使時很輕鬆,轉彎時隨著船體的傾斜,耗費的力量直線上升,也就是我有一膀子力氣,換個小夥子,可能就失控了。”陳祖望說道。

    開船和開車一樣,上上手,跑兩圈試試,很多問題都能暴露出來。

    “有什麽辦法嗎”陳亮剛才也感覺到傾斜角度大了之後,轉彎變得不靈便。

    “兩個辦法,一個是把舵板改成平衡舵。這樣至少能省力三分之一。”陳祖望說道。

    陳亮點點頭,之前的圖紙是老爺送來的,大家都沒敢改動,當時他就考慮過使用平衡舵機的問題。

    平衡舵機是中國古代在船舶技術上的重大發明。一般的舵就是在舵杆的垂直方向上安裝一個向後的木板。通過轉動舵杆兒,來轉動後麵的木板,也就是舵麵。

    但這樣很累,需要很大的力氣。

    如果在舵杆兒的前麵也裝一塊木板,就好像一把鐵鍬木杆前後都有舵麵的話,就會非常省力,因為水流的作用下,前麵的舵麵會有一個反方向的力,可以抵消後舵麵的阻力。

    “第二個辦法,把舵麵改成開孔舵麵。”

    開孔舵麵也是中國古代在船舶技術上的重大發明。舵麵在轉動時,會受到海水的阻力,所以非常費力,如果在舵麵上開孔,使兩側的水可以流動,就會大大地省力。同時,舵麵的效率不會減小。

    楊凡設計這條船是在現代找的工程師設計的,現代已經很少使用這些技術了,所以上麵都沒有。

    另外,這條船是按照商船設計的,沒有作戰時那麽大的機動要求,所以人家也沒考慮這些。

    幾人商量後,茗煙把這些都記錄下來,準備回去後請示一下老爺,在以後建造的更大的飛剪船上使用這些技術。

    此時船已經向正東方行駛,和風向形成了一定的夾角,這時候就要不停地轉動桅杆,讓風帆和風向一致。

    雖然船身和風向不一致,但可以通過調整船帆的和風向的角度,把風力分解成兩個力,一個是向前航行的力,這個直接推動船向前飛奔。另一個是橫向的推力。這個被海水所抵消。

    而船通過走之字形,利用東南西北風航行,不怕逆風,更不怕風大,風越大,速度越快,就怕沒有風。

    到了中午的時候,船已經通過了長山列島,駛出了渤海,進入了黃海。這時候,明顯的感覺到了風更大了,海浪也大了起來。

    “檢測水深,檢測海況。”陳祖望大聲喊道。

    “水深九十七米,浪高兩米。”

    陳祖望看了下風向儀,把船調整成順風的方向,大聲命令道:“滿帆,升起三角帆”

    船舶的輪廓好像再一次膨脹起來,在強勁的西北風的鼓吹下,所有的軟帆全部脹滿,鼓了起來。

    飛剪船再次像箭一般飛馳起來。

    “測速”

    “十四節”

    “十四點五節”

    “十六節了”

    “十七點五節。”

    “十八節了”

    “十九點九節。”

    “二十一節”

    天哪,所有人都瘋了,居然飆出了二十節以上的航速,這個速度相當於接近三十八公裏每小時。

    這時候風浪更加大了,海麵上白浪滔天,天空中烏雲壓頂,電閃雷鳴,似乎一場暴風雨就要來臨。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筆趣閣手機版閱讀網址: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