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幽默的劇情還是慢慢吸引了一大波觀眾,往後那幾年,《武林外傳》在各大衛視熱播。

    誰也沒想到,一部神劇就此誕生。

    或許這就是俗話中所說的,是金子總會發光的吧。

    當然除了密集的笑點之外,還有一個更不容忽視的特點,那就是類似題材的獨一無二性。

    這部打著武林幌子的片子裏,卻找不到想象中高深莫測的江湖和鮮衣怒馬的江湖人。

    滿眼見到的,是柴米油鹽,家長裏短,高手也要過日子的一地雞毛。

    裏麵的人是一個個其貌不揚,穿戴普通,丟進百姓群裏也認不出來的黑白大佬,是毫無完美主角光環,缺點和個性一樣鮮明的活生生的人。

    原版甚至因為經費不足,那些簡陋的布景、道具、服裝,兒戲般的武打,毫不壯觀大氣的場麵,都會讓人覺得它隻是個搞笑的情景喜劇罷了。

    但既然能成為一部封神的情景喜劇,原因除了歸功於全體演員自然傳神的演技,更在於它的編劇,即劇情,台詞,以及它傳遞出來的含義。

    它立意新穎,角度獨特,通過一件件大事小事告訴我們生活的道理。

    它反常道而行,剝去了所有光亮的外衣,展示了江湖的脆弱和殘酷,展示了大人物的立體人格,也展示了小人物的命運起伏。

    它讓觀眾們知道,眾星捧月的高手也是很向往平淡生活的;令人望而生畏的殺手也是怕做噩夢的;人人歌頌的劫富濟貧是怎麽連累無辜小百姓的,諸如此類等等。

    所以,讓人覺得好看,百看不厭的原因,每一個階段看同一部分,都會有不同的感受。

    說不定十年之後,再看這劇又會懂得現在理解不到的道理。

    劉清山的這個版本,經過了係統的完善補充,在劇情上就更不會出現意外。

    他再把簡陋的布景、道具、服裝,兒戲般的武打逐一修改,再有明星效應的加持,讓其首播之後就爆發出該有的市場效應,難度並不是很大。

    況且他跟金溪善兩個人加起來的市場號召力,也是原版嚴重缺失的,因而他才會把一部情景喜劇,排在了他的所有計劃裏很靠前的位置。

    金溪善見多了不同品質的劇本,才會在看過之後難以抑製親自出演的欲望,畢竟沒有演員願意錯過一個頂級的劇本,何況還是她一直鍾情的劇集類型。

    而且它瞬間溜明白了劉清山祝福的這些話,由她親自來邀請某位明星的客串加入,無疑會以她的自身影響力事先布下一個局。

    待得這部劇開始爆火,那些曾被他邀請來客串的人,隻會把內心的感激找機會表達出來,這就是劉清山說的所謂的圈子雛形。

    兩人之前的人脈,嚴格說來還缺乏圈子形成的基本構成,因為真正的小圈子是利益交織下的更深入契合,直至牽一發而動全身的結盟相約。

    尤其是劉清山的目前內地人脈,遠遠不如他在香江的關係更挺括。

    這是由於整個香江電影圈的功夫片再行勢起,就是由他來全麵推動,更多人有了飯吃才會念你的好,這跟那些純粹的趨炎附勢之輩還是有巨大差異的。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