儲蓄的特點是風險小、方式期限靈活多樣、簡單方便、收益相對較低。但如果你在儲蓄的時候好好考慮一番,日積月累也能多得些收益。

一是要根據不同的宏觀經濟周期選擇儲蓄品種。在國家經濟形勢好轉,經濟增長率穩步上升時,利率一般比較寬鬆,同時物價並不高。這時選擇中短期儲蓄是比較好的,由於利率可能進一步提高,所以不要存入存期太長的定期存款。相反則需要選擇長期存款。

二是采用合理的存款組合。考慮存款組合的總原則是兼顧收益和保證日常生活需要。定期存款利率高收益好,而活期存款取款方便,所以一般來說應以定期存款為主,活期隻要可以應付日常生活開銷夠應急之用即可,一般為月工資的3倍。對於定期存款,如果數額較大,應多開幾張定單,比如5萬元存款不妨開成幾張1萬兩萬的存單,可把提前支取利息損失減少到最低限度;此外不要輕易取出自己以前的定期存款。

據有統計,可憑存單向開戶銀行申請質押貸款來融資。可采用到期自動續存的方式,既防止利息損失,又省卻了跑銀行轉存的麻煩;手比較“散”的朋友多重視零存整取,這樣可以逐漸半強製性地為自己積累一些資金。

長期以來,人們一直習慣運用傳統的銀行儲蓄作為個人財產保值、增值的主要手段,這種古老的方式,其風險很低,在我國可以說風險為零,但是,相對於其它個人投資方式來說收益率要低一些。

過去,國家政府也一向積極鼓勵百姓進行個人儲蓄,這樣可以把百姓手中閑散的資金組織起來,支援國家的經濟建設。

但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國家經濟形勢良好的發展,百姓的收入也不斷得到提高,人們手中的錢越來越多起來,銀行存款餘額不斷攀升,到2002年9月底,全國城鄉居民存款餘額已超10萬億元,隨著銀行金融體製的改變,巨額的存款給銀行也帶來了巨大的壓力,百姓的單一儲蓄投資已不利於國家經濟建設的進一步發展。

國家政府動用貨幣調控政策,對銀行儲蓄利率進行了多次適當的調整,連續8次降低儲蓄存款利息,並征收儲蓄存款利息所得稅(存款利息的20%)。其目的是顯而易見的:政府希望人們能分流部分銀行儲蓄存款,直接參與消費和個人投資。

在商品供應比較充裕的環境下,通過適當地刺激物資消費(合理地提倡、引導、鼓勵個人消費),來搞活市場、促進流通、激發企業活力,不失為提高國民經濟發展的一種有效手段和方式。百姓通過消費來帶動商品的流通、企業的發展、國民經濟的提高。適度消費有利於百姓(加快了新品的開發)、有利於企業、有利於國家,也緩減了銀行儲蓄存款的巨大壓力。

一個人若能把握一定的風險投資意識,進行合理的個人風險投資,將會為自己創造出更多的財富。在信息與財富的時代,個人理財及個人風險投資將是為自己積蓄財富的最主要手段,作為每一個人,都應該審時度勢、更新觀念,調整自己的個人理財投資意識及個人財富的積蓄方式,運用多種金融投資工具,規避風險、把握行情,為自己創造更多的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