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理財,是在對個人收入、資產、負債等數據進行分析整理的基礎上,根據個人對風險的偏好和承受能力,結合預定目標運用諸如儲蓄、保險、證券、外匯、收藏、住房投資等多種手段管理資產和負債,合理安排資金,從而在各個人風險可以接受範圍內實現資產增值的最大化的過程。

    根據上述定義,我們不難發現,中國人的傳統觀念至少在下述四個方麵有別於現代人的個人理財觀念:

    (1)節儉生財。節儉是一種美德,但如果還秉持節儉的理財習慣,實在是一種滯後於時代發展的理財習慣。節儉本身並不生財,並不能增大資產規模,而僅僅是減少支出,這會影響現代人生活質量的改善。俗話說,理財關鍵是開源節流節儉雖然符合或免一項,單一靠節儉,斷不會成為富翁。

    (2)理財是富人、高收入家庭的專利,要先有足夠的錢,才有資格談投資理財。事實上,影響未來財富的關鍵因素,是投資報酬率的高低與時間的長短,而不是資金的多寡。毫不誇張地說,個人理財已成為我們每個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3)投機理財是投機活動。投機是投機取巧,使用損人利己的行為來謀取不義之財,而投資是“以錢賺錢”活動,再者有著本質區別。當然,投資與投機就像孿生兄弟,相伴而生,又投資必有投機。

    (4)隻有把錢放在銀行才是理財。,儲蓄仍是大部分人傳統的理財方式。中國人民銀行的有關統計數據顯示,截止2003年12月末,我國城鄉居民外幣儲蓄存款餘額首次超過11萬億元。國內居民儲蓄增長速度也同樣讓人吃驚從2000年的7萬億到2001年的8萬億,用了22月,從2001年的8萬億到2002年的9萬億,則用了10個多月。應該說在人們的傳統觀念中儲蓄理財最安全、最穩妥的,但是鑒於利率(投資報酬率)處於很低的水平,把錢存在銀行從短期看好象是最安全的,長期而言卻是非常危險的理財方式,因為利息收入遠遠趕不上貨幣貶值的速度,不適於作長期投資工具。

    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種消費需求和投資需求迅速增加,財富觀念正在逐步形成個人理財策劃日顯重要,個人理財業務是現代商業銀行新型的個人金融服務方式,成為金融業務體係中主要的創利來源之一,商業銀行扮演了重要角色.個人理財業務以個人理財中心為基礎,以客戶經理為媒介,實現對金融產品、服務方式、服務渠道的整合,通過理財室、開放式櫃台、理財窗口、網上銀行等多種渠道實現對客戶的一站式、綜合化服務。開展個人理財業務是當前商業銀行應該關注的一個課題.基於此目的,現就本人所了解的有限範圍,將我行發展個人理財業務的製約和對策略作簡單分析。

    “人有2隻腳,但錢有4隻腳”,錢永遠跑得比人快,人追錢趕不上錢的速度,但卻可以充分利用“錢追錢”。這就是理財的重要性。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