繞著城外觀看,隻見北門城頭上一把黃傘,一把藍傘。黃傘是知府的,藍傘是知縣的,必定文官在此分守。那鮑副將必然另在一處,正好把書射將上去。即時彎弓搭箭,唆的一聲,把這封書射上城去。城上守垛口的都是民兵,城樓上就是知府知縣。這些百姓見射上一技箭來,亂嚷道:“不好了!外邊有流賊放箭了!大家往墩下躲避才好。”有大膽的從垛口觀看,見城外有幾個馬上的流賊忽然去了,回頭對眾人說道:“你們不用驚慌,流賊隻射了一枝箭,怕我們人多,都跑去了。”眾人把箭拾起,見綁著一封書。一齊拿上城樓,跪呈知府。劉知府接書,見皮麵寫道:“平安家信,報孩兒鮑三剛開拆。”劉民敬拆開一看,見寫著:

    父字,寄男鮑三剛知悉:前者臨行時,我曾吩咐你須妻審度時宜,得便獻城於闖王,以為進身之功。今帶兵來圍懷慶,那兵主係你姑娘外甥高迎樣。若事能湊手,殺了知府等官,出城迎接;若不得手,可先差精細心腹之人來營報知,得為外應。至緊,至緊!某月某日,父鮑文字。

    劉知府看罷書信,嚇得麵如土色。把書遞與知縣道:“年翁你看看,原來賊兵犯境,我說鮑三剛不去出戰何故?誰知都是他勾引來的。早去啟奏王爺,先把這個奸賊拿下要緊。”這個知縣姓包名希,為官清廉謹慎。聽見知府這活,忙攔阻道:“老大人,卑職細看此書,疑是假的。父親與兒子書,豈有下名字之理?老大人,事要三思,莫中了賊人之計。”劉知府道:“貴縣哪裏曉得,若他父親不下名字,恐怕鮑三剛不信,這是他父親的名號。況且老管隊高迎祥,是李闖營中有名的頭目,常聽人說,係鮑三剛的親戚,還有一說李闖是陝西人。如今流賊盡是山陝兩省之人,鄉親護鄉親,豈有不順流賊之理?此書千真萬確,若不早擒此賊,你我性命就難保了。貴縣不必攔阻,跟隨本府同見王爺。”

    不由分說,忙催轎來至王府,同知縣一齊稟見跪訴:“鮑副將通賊賣城,現有他父親寄來的書信為憑,請王爺一看便知明白。”說罷,將假書信呈上。湘王接來,從頭至尾看了。不知王爺肯信否,且聽下回分解。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