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我們來說,也就是說有所是的事物每一個都必須預設它們的潛在,通常這麽主張的人都認為這潛在還必須是“這個”,潛在的也是個本體,卻不是本身稱為實是。比如這是“那個關係”(就好比是“那個質”),它不但不是潛在的元一或是實是,也不是元一和實是的否定,僅僅是眾多是當中的一個。依據我們前麵所提的意見,如果他們想要研究的是實是為什麽有那麽多,那範疇中實是有多少就不用去探究了,其中例如為什麽有眾多本體,有眾多素質等等,對於他們來說,重要的是要考察一下全體實是為什麽能有如此許多,其中包括了實是是本體的,是各種演變的,是各種關係的。本體之外的各個範疇,在眾多性中還有一個問題。範疇本身是無法脫離本體的,這是由於它們的底層為多,質和量都是多,而對於實是而言,它們中的每一級都有一些物質,這些物質無法脫離本體。假設一個事物不視為一個個體,而是視為一般性格,那麽在個別本體上要解釋“個體”多的原因就有可能了。從問題中引出的疑問就在這裏,究竟各個本體為何不是一而是如此之多呢?

    另外,個體和量如果存在不同的話,那麽現存事物如何成多和為什麽成多的原因尚未明了,隻不過是在量上舉出了怎麽多而已。通常“是”的意思是量,除了作為計量單位,且在量上無法區分以外,一的意義仍是一個數。假設量和本體存在不同,沒有一個人向我們解釋過本體如何成多和為何稱多的問題。可是如果兩者是相同的話,那麽又會有大量與事實不符的情況發生了。

    他們的注意力也關注到了數這個問題上,他們相信它是存在的,但是它的價值何在?這似乎為信奉意式的人提供了現存事物的某些原因。每個數都是一個意式,事物成實是的原因總是來自意式,因此他們有了類似的假設。隻不過,那些不主張意式的,且認為意式論內涵存在違礙的人們(他們根本以意式數來論事),他們僅僅討論的是數學之數,那又何來去相信他們的闡述而認為意式數是真正存在呢,那麽意式數對於其他事物而言有什麽作用呢?認同此類意式數存在的人,他們沒有指出所有事物的原因都出自於此,為此我們也尚未發現它成了任何事物的原因(他們所說的是為自身而存在的獨立實是)。關於算術家提出的定理,我們早前已經說過,在可感覺事物上應用都是合適的。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